当前日期:

目录

县内矿山开采历史悠久,唐、宋两朝就有人在磕里阴山、矿山(今铁山二号矿体)开过铁矿。1969年,顺风山铁山采区在剥离土方时,发掘前人开矿用的大锤、钢钎、火纸刀,但这些都没有文字记载,真正有历史记载的采掘是从1911年始。
一、露采
1913年,粤籍米商霍守华为首集资百万元,正式成立“裕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繁)。1914年7月,矿区面积扩大到1468亩,正式具文呈送南京第三区矿务监督署转国家农商部,领取采矿执照。其时,全部露天开采。凡松质土石由人工用镐锄掘;遇坚硬石质则打眼放炮。打眼有手工、风钻两种。矿山于1924年先后购40至60磅压力汽油空压机3台,风钻1O余架。风钻除凿岩外,还用于浅部探矿。矿石炸裂之后,由工人手选搬入小矿车。小矿车分方车、瓢车两种,方车运矿、瓢车运土。每辆方车装矿1。2吨左右。250米至桃冲钻台大斜坡运矿挂线路长963米,250米平台东西两面共铺铁轨4路,直通斜坡山上调车场。西两路运金石墩之矿,东两路运长龙山之矿。大斜坡坡度9~13度,挂线路轨距0。6米。每次运矿上下由钢索挂车共24辆,上端设置动轮,以人力开动,下端置动轮可以移动,以调节钢索松紧控制运输速度之快慢,上下均装有电话,供开停时互相联系。250米平台至山上采场有小挂线28条其中10条放土(土石装入瓢车,运至山背倾卸),另18条放矿。各采矿点均铺有轻便铁轨与挂线路相连,矿石经采场小挂线路和大斜坡线路放到下场站台,桃冲车站之南、东,各建一个可存五千吨矿石之站台,火车可直入其间,矿石由工人挑抬装车。是年,采矿量达348755吨,约占当年全国铁矿石产量的三分之一。
建国后,1955年初桃冲矿基建筹备组和自营工程队分别成立。1955年6月1日,桃冲自营工程队按照重工业部黑色冶金设计院北京分院1955年5月提出的对本矿250米以上矿体露天开采,年产矿石,25万吨初步设计方案,正式动工基建。1955年底,310米以上露天采场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956年3月1日,露天开采正式投产,采场按班制设立三个工段组织生产。开采首先从310米以下进行,年产铁矿石25万吨。
露天开采方法,主要采用阶梯式分级小爆破,由上向下分级采剥,每层高度1O米左右。340米有竖井直通250米下盘运输道。各层采出之矿皆由此道运出。主要凿岩工具为手提式冲击风钻。250米坑道下盘运输道,铺设了电机车窄轨运矿线路,采矿塘口装车和运输全靠人工完成。
露天采矿不到半年,矿石月月完不成计划,除1956年3月18日前后几场暴雨给生产造成一些不利因素外,主要是250米以上露天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对露天剥离量计算不准,对排土和堆放场地考虑不周,生产中遇到剥离量增大,工作面无扩展回旋余地等问题无法解决,致使生产陷于半瘫痪状态。
1957年,苏联矿山设计专家沙拉耶夫,应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之请,到矿山了解露天剥离扩建方案,他对矿床现状及提出的问题作了分析和解答,建议该矿根据新的地质资料转入井下开采,进行新的设计。矿山设计院认为他的建议可行,立即按井下开采要求进行新的设计。
1957年2月,设立县副业生产矿石开采办事处,并以乡为单位,相继成立23个开采大队,乡、镇长兼大队长,在全县范围内抽调和组织6000民工,手拿铁锹、肩挑畚箕、箩筐,上山开矿。
1957年至1958年5月,露天开采全部人工锹挖,人工凿岩,场内都是肩挑人抬。1958年5月以后,逐步出现机械操作,少数矿山采用机械凿岩,场内运输改为独轮车、板车,劳动强度减轻,工效提高,经济效益也明显上升。1958年共计开采铁矿石494620吨,销售321818吨,产值达865。5万元。
二、井采
1958年3月8日,桃冲长龙山250米以上坑内基建开工,正式由露天转入井下开采。1958年5月,矿山设计院提交90至250米,水平坑内开采初步设计,确定90米运输大巷、溜矿井及人行盲竖井等三大主体掘进工程之座标位置,并于6月23日同时开掘。1960年1月,长达千米的井下90米运输大巷掘成。大巷敷设有10吨架线式电机车运矿窄轨铁道(轨距60公分)。巷壁两侧排列有供风、水管道及输电电缆,并筑有排水沟直通坑外,是井下运输唯一的主巷道。同时,坑内竖井1~4中段开凿工程(90米水平至250米水平)竣工。1962年11月至1963年5月,盲竖井的井筒钢架安装和水泥浇灌工程结束。同年7月,设计需要重新修正,因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使井筒系统主装工程停工五个月,到12月才恢复施工。1964年5月17日,盲竖井和各中段井口装置,井筒罐道,250kw卷扬机提升系统主装工程全部完工,并试车交付使用。此项工程费时六年半,耗资170万元。
井下开采方法:自1958年转入井下开采以来,先后交替使用浅跟溜矿法,小中段开矿法、水平扇形深孔溜矿法等。1973年起,改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至今。
井下采掘机械:1970年以前采矿主要使用Br~100型深孔凿岩机,华乙型风动仿苏NMZ——5型电动装岩机。1971年开始,部分深孔凿岩机械改用CrQ~80型自行式潜孔凿岩台车。到80年代初期,装岩机械也全部改用T2G、T4G风动联合装运机。
掘进机械:1971年前大多使用VT~25及01~45型风动凿岩机,掘天井还采用临时搭板台的办法凿眼。1972年起,采用BV——100型深孔凿岩大机预打天井超前孔,安装绞车吊罐,掘进工采用新型PQ1型天井凿岩机乘罐打眼,升降自如。
坑内掘进出渣:1970年以前,一直是人工扒渣、推车运渣,以畚箕钯子小板车作工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1971年开始,坑内掘进出渣逐步采用T2G联合装运机械代替。
巷道布置:从90米至250米共分为四个中段,各中段间高50~55米;每个中段又分为5个分层、分层间高1O米左右,各层之间设有溜井与主矿井相通。
井下供电:井下电车直流供电由90米坑内配电所供给,配电所有直流发电机组与硅整流变送两种,输送工作电压250v,井下照明及其它用电由抗外总配电所直接输送。
井下采掘生产用风:1976年之前,主要靠三台40m3,两台20m3(其中一台在90米巷道临时机房)空压机供风,总压风量160m3/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井下风动设备的增多,1976年在90米处新建一所压缩机房,新增4台40m3、两台20m3空压机,供风能力达到340m3/分,风压7kg/cm3,可满足井下年产40万吨矿石风动机械的用风量。
生产、生活用水:1958年前露天生产用水主要来自两处:一是长龙山泉水,位于长龙山北麓大斜坡之西,海拔165米的坡上,日涌水量151。7m3(测定日期1954年9月2日),二是龙井泉水,位于寨山南麓纸棚村附近,海拔为105米,日涌水量为206。6m3(测定日期1954年9月1日),生活用水也用龙井泉水。1958年转入井采后,生产用水在正常情况下,利用坑内溶洞渗水,由90米坑内水泵房抽送。通过三、一两个中段水泵加送到340米露天贮水池,供坑内生产使用。水源不足时,由江边水泵房抽取长江水经中间泵加压送至桃冲大水池,再由大水池水泵将水压送到90米坑内水泵房水池,作生产补充用水。生活用水逐步转用长江水,并兴建了生活用水净化设施。
坑内废水排除:坑内各处废水由各中段水沟经深孔沟通导流入90米大巷排水沟后,自流出坑。每年夏季,若遇大暴雨,坑内积水猛增,90米运输大巷水漫铁道之上,可造成数日停产。
桃冲铁矿由露天转入井下开采后,年生产铁矿石已接近50万吨。
县办矿山一般仍是露天开采,县锌矿自1980年6月后,由露天转入井下开采。采用平硐、溜井——盲天井联合开采系统。平硐为400米大巷,其断面为2。2×2。2米,全长550米,铺有运输铁轨,溜井直径2米,垂直高度45米,盲天井位于溜井南侧,与溜井间距12米,正方形,规格2×2米,是井下往返运送材料、人员的卷提升系统。该矿年生产锌矿石1。7万吨。
三、选矿
为改变原矿外销状况,1959年3月,桃冲铁矿破碎、筛分车间破土兴建。1961年底,建成投产,坑采原矿全部经破碎、水选、筛分而加工成合格矿。1965年4月,动工兴建选厂。1966年,为选厂投产准备,有17名工人送外地培训。1967年底,单一重选(摇床)流程投产。原破碎、筛分出的三级矿量开始部分入选。1970年对选矿工艺进行改革后开始使用弱磁、重选联合流程,从而提高了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1972年,对球磨厂房进行改造,安装三台ф1500×3000球磨机床ф1500高堰式单螺旋分级机,原ф1500×1500和ф1200×4370的二台球磨机被淘汰。1975年6月,选矿第二系列建成投产。1970年2月,选矿第三系列建成投产,下半年试行弱磁、摇床、中矿返回流程。1980年进行强弱试验。1977年,根据该矿年产50万吨铁矿石的扩建规划设计,开始对选矿进行系列扩建改造。1978年12月20日拐冲尾矿坝建成投入使用,库容540万m3,据设计推算可使用49年。1982年12月,按扩建计划筛分楼拆除大修扩建。为维持生产,1983年1月,建立一条临时破碎生产线,并正式使用磁滑轮选矿新工艺,使矿石原矿品位含量提高并稳定在42%以上。1983年,选厂扩建项目浓缩池、粉矿池、洗矿室、过滤间及选场厂房等全面动工兴建。到1983年底,选矿车间已形成原矿处理能力23万吨,破碎生产能力100万吨。
县办矿山为把原矿加工成合格矿,也陆续兴建选场。1970年12月,县铁矿管理处在筹建县锌矿的同时,着手在该矿筹建日处理量为50吨的小型选厂。1971年10月1日,选矿厂建成投入试产,只生产锌精砂单一产品。
1974年,国家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金属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选厂设备研制一种新型油漆颜料——云母氧化铁颜料。经过一年零8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金属化学颜料的空白。1978年,云母氧化铁颜料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利技成果奖。同年,国家经计委拨款65万元给该矿扩建云母氧化铁车间。1982年,云母氧化铁车间(新选厂)厂房建成。1984年,新选厂设备安装完工投入使用,整个工程耗资95万元。扩建后的新选厂,日处理能力达75吨。
县矿山局选矿系统知识青年待业单位,加工铁矿石,为矿山和钢铁厂服务。1980年3月,县矿山局投资55632元,在繁昌站矿石堆场筹建矿山系统矿石加工工场。于当年8月底建成。1980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它将矿山生产出来的原矿加工成合格矿和合格矿粉,年加工能力为4~5万吨。1981年,矿山局投资1。05万元,给该场进行设备改造,安装0。8×40M皮带输送机,由人工喂料改成机械输送喂料。1984年10月,因原料来源困难,暂时停产。自1980年9月至1984年10月,四年时间加工矿石量61700吨,经济收入21。02万元。
1981年,孙村公社采矿场投资4万,在瘌痢山矿石堆场筹建一套破碎加工设备,当年5月建成投产。设备装置为400×600鄂式破碎机一台,0。8×50皮带输送机一台,摇摆式振动筛一台,年加工处理量为2万吨,实际破碎为1万吨左右。破碎机投产后,改变了该矿的产品结构,使原来高炉矿以原矿外运,改为块矿外运,提高了经济效益。1982年,环城公社阳冲大队矿山投资0。4万元,购置两台对辊机,建设一座加工场,将原矿粉加工成合格矿粉,打开了产品销路。1983年,芦南公社采矿队,筹建一套粉矿加工设备。同年,三山公社采矿队,横山公社采矿队都增设粉矿加工设备。1984年,环城乡与芜湖钢铁厂签订合同,手工加工高炉块矿0。4万吨。1985年,长寺村自筹资金3。6万元,建设一座矿石破碎加工场。折价购进芜湖钢铁厂一套破碎机,进行重新组装,同年10月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为2万吨左右。
峨桥乡浮城墩铁矿,过去在开采剥离排土过程中,将混在泥土中的大量小子矿当废土排掉(据测定,泥土中含有20~40%的小子矿),造成资源浪费。1976年和1980年,矿山管理局先后两次组织该矿和其他有关矿山到当涂黄梅山参观洗矿设备。1977年,县矿山管理局贷款0。2万元给峨桥乡中心村办洗矿,建造4个洗矿池,6人一天可洗一吨至两吨矿石。因劳动强度大,生产5个月就告停产。1984年,峨桥乡采矿队恢复洗矿生产。至1985年底,该矿共洗出小子矿0。32万吨,创经济收入20万元。
上一篇:第二节 勘探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