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公安机构
民国初年,荻港等地设有警察所。1927年1月,县成立公安局,下设荻港、峨桥、旧县等公安分局。1933年5月,民国县政府内设公安科,下设荻港、横山、峨桥、旧县、三山五处驻巡所。1945年4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内设保安科。1949年5月成立县公安局,内设秘书股、治安股、审讯股、侦缉队、公安队,并在荻港、旧县、三山设立3个派出所。全局干警(含3个派出所)共有72人。建局后,即张贴通告,敦促国民党反动党、团、特人员到公安局登记,迅速稳定社会秩序。
1953年,设城厢派出所。1959年,增设横山、黄浒、峨桥、新林、磕山派出所。
1966年开始,公安机关受到冲击,陷于瘫痪。1968年3月实行军事管制,建立县公检法军管组。1973年3月,废军管组,恢复县公安局。下设10个派出所,即城关、荻港、新港、三山、横山、峨桥、孙村、峨山和桃冲、荻港修船厂民警办公室。
1959年5月,县公安局干部曹振和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公安、检察、司法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二、镇压反革命
建国初期,被推翻的反革命分子、反动地主、豪绅恶霸、土匪互相勾结,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对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群众的生活、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根据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和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惩治反革命条例》,1950年10月至1952年10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对有破坏罪行的反革命分子和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首领等进行镇压。同时,依靠广大群众,改造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等四类分子,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经群众检举揭发和调查、核实,逮捕一批反革命分子,处决了王德厚、洪添铭、汪惠泉等罪行严重的反革命分子,另有410名反革命分子被判处有期徒刑。
1951年9月,组织三个工作组,深入基层进一步贯彻落实镇反政策,建立健全治安保卫委员会,调查各村在镇反运动中逃亡、漏网的反革命分子及其它不法分子。1952年10月至1953年6月,根据收集的材料和证据,县公安机关破获“国防部青年救国军皖南独立支队”、“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江南游击队第一纵队”等反动武装组织20余个,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经过镇压反革命,有效地保护了人民利益,巩固了人民政权。
附:案例
(一)汪惠泉,本县高安义合村人。1929年参加国民党,任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红花联防区主任。在其任职期间,先后屠杀共产党干部16人。1942年,将中共繁昌县委书记苏托夫抓到后,押至南陵县八都何杀害。同年还杀害高安民主村村长汤登误等二人。解放前夕,化名滕在东潜逃至上海。1950年被县公安局缉拿归案,同年伏法。
(二)王德厚,本县三山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繁昌县委宣传部长。次年11月被捕后,自首叛变,后任繁昌县动员委员会情报组长、县参议员等职。在其任职期间,发展特务组织,搜集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情报,残杀干部和群众19人。1949年4月21日,王德厚逃至南京潜伏,8月20日被捕归案,1951年1月2日伏法。
三、禁毒取缔反动会道门
民国时期,仅城厢镇就有鸦片馆20余家,百余人吸毒。1952年在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结合开展禁毒活动,清除了吸毒现象。建国初期,先天道等反动会道门活动猖獗,县政府明令取缔,于1955年依法逮捕道首郭明清、丁环贞、童素珍、鲁百珍等20余人,劝其退道的道徒150余人,彻底铲除了反动会道门。
附:本县主要反动会道门
【先天道】又名“先天玄光大道”。1929年,芜湖大道首方昌来本县组织“三华堂”,并在浮山、峨桥、固堤、三山、新林等地发展道徒。后由杨村的潘志和浮山女道首郭明清等人负责道务活动,先后发展道徒40余人,其中有证恩2人、天恩2人、引恩2人、执事7人。1931年,桐城县大道首张道堑等人来繁组织“西华堂”,在荻港、旧县、芦南、高安等地发展道徒。
【一贯道】又名中华道德慈善会。抗日战争时期传入繁昌,共有坛口7处,坛主以上的道首10人,分布在荻港、旧县、三山、城关、杨村、峨桥等地,有道徒百余人。
【同善社】原名“孔圣教”。抗日战争期间,道首崔祥铺在横山、三山、平铺设立“事务所”,在峨桥、华壁(今峨山乡境内)设有香灯。香灯开坛点道,发展道徒。
【大刀会】1928年,由潘村宕(今新淮乡)的潘礼候去芜湖四合山,请点传师陈松林等来繁昌筹建起来的。总坛口由潘礼候当任,下设35个分坛口,分布在新林、新淮、峨桥、中沟、三山等地。每个坛口有坛主1人,下设领神、正神、副神等神职。
四、打击刑事犯罪
建国初期,有些投机商抢购物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县公安机关依法惩处一些不法商人,打击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活动。
1955年,县公安机关进行两次集中搜捕。1958年,组织破案战役,打击刑事犯罪,依法惩处一批杀人、强奸、抢劫、重大盗窃的刑事犯罪分子。此后刑事案件逐年下降,1964年较1963年下降56%。
“文化大革命”期间,法制被践踏,刑事犯罪案件上升。1982年3月开展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经济犯罪立案34件,计非法牟利金额17万元。1983年9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公安、检察、法院密切配合,依法从重从快严惩杀人、放火、爆炸、投毒、强奸、抢劫、重大盗窃等7类严重犯罪分子。同年,逮捕一批各类刑事犯罪分子,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人数是1982年的14。6倍,使犯罪分子受到震慑。
五、看守劳改
民国时期,县衙内设男女监狱(北大街,今县看守所),由典狱长管理。建国初,接管民国政府的监所,建立县看守所,由县公安局和法院共同管理。1953年,县看守所划归公安局管理。1980年,在原址重建监房,计370平方米,监房内有卫生设施。
县公安局下设劳改股,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1953年,在桃冲设劳改队,配一个武装班,时有劳改罪犯300余名,主要运煤,经费自给。1954年,有一部分劳改罪犯到戴店开煤矿,另一部分犯人到长垄开荒。1958年,在新港磕里村、环城闸口村、孙村白马山设劳改队,时有劳改罪犯650余名。经过教育改造,多数罪犯改恶从善,成为新人。
六、治安管理
【户籍管理】1951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公布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开展户口登记工作,建立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和变更等7项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年11月,部署户口整顿工作,建立户口调查委员会,下设宣传、登记、调查3个股。城厢、荻港、旧县3镇在整顿户口工作中,选出19名义务户籍员。
1955年2月,针对1954年洪水灾害,全县损坏和遗失很多户口簿,公安局对全县户口进行重新登记,并换发户口簿。1958年农村户口管理,以大队为单位,建立户口册。“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公安机关实行军事管制,户口工作由治保组管理。198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全县进行户口登记,农村户口以村为单位,由各乡镇公安员掌握户口底册;非农业户口由驻地派出所管理。
【特种行业管理】1951年,县公安局根据皖南行署公安局翻印的《特种行业管理条例汇集》有关规定,对旅栈业、印簿刻字业、修理业、旧货业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实行治安行政管理。1975年,全县18个旅社、23个饭店、9个废品收购站、2个旧货店、3个钟表店、5个刻字社均建立治保会或治安小组,并制订了住客循环登记、废品收购查询来路、寄售旧货出示证明、雕刻印章报请批准等项管理制度。1985年,县公安局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特种行业管理的几项规定》,加强对旅店业、刻字业、收购业、旧货业等特种行业的管理。
【基层治保组织】建国初期,本县已建立治安保卫组织,县土改指挥部设正副保卫小组长。1952年,结合民主划乡建政工作,全县共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88个,治保小组212个,共有成员2078人。1959年,在厂矿、车间、机关、学校、公社、大队、生产队建立了安全委员会和安全领导小组,全县共建立1563个安全机构。治保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防盗、防火、防治安灾害事故。1985年,全县共有治安保卫委员会349个,治保小组2800个。县公安局不定期举办治保主任培训班,组织学习法律和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基层治保人员的业务水平。
七、消防
本县人民群众对消防历来十分重视。据《荻港镇水龙局碑纪》纪载,清同治六年(1867),荻港镇设水龙局,镇民捐钱购置水龙一具及其它救火设施。1926年,峨桥太平会组织了一支义务消防队,队员30余人,备有铜帽、水龙等救火工具,沿街设有太平桶。
建国初期,县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建立消防组织。1951年,旧县镇建立一支义务消防大队,包括3个小队,消防队员33人。当时城厢、旧县、荻港3镇共有:水龙6条、太平桶8只、龙嘴4个、帆布带3条、铜帽6顶、刷子1把、皮管2根。1952年11月,城厢镇组织消防委员会,下设11个消防小组,1个消防队,队员93人。在冬防期间,农村组织打更队。1956年,城关、荻港、旧县、三山等镇由派出所确定专人管理消防工作,建立消防组织。4个镇共有消防队4个,义务消防队员457人,大小水龙13条,灭火机100余个,太平桶100余只。
1958年,县公安局在全县建立防火责任区。城镇以街道为防火责任区,农村以生产队或自然村为防火责任区,山林分片建立防火责任区,厂矿以车间为防火责任区。1970年1月,县正式成立消防中队,配备消防车1辆。1976年,县公安局组织干警在全县范围内调查摸底,逐步摸清了全县103个大小工矿企业单位的地理环境、水源道路、房屋结构,物资贮存、经济价值、防患大小、消防设施等情况,确定122个消防重点单位,其中县级管理的27个,社镇管理的95个。1977年全县火灾起数比1976年下降14。5%,财产损失下降36%。1981年,县消防中队添置干粉消防指挥车1辆,22匹马力手抬机动泵2台。1986年,全县已有义务消防队19个,队员1200余人,配有消防车8辆,手抬机动泵58台,消防栓124个。各大商店、厂矿、仓库都备有二氧化碳、干粉、泡沫酸硷、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检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