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4年洪涝灾4至8月降雨1350毫米,年雨量1838.2毫米。4月14日起全县出现内涝,长江水位持续上涨,至8月25日,芜湖长江水位高达12.87米。5月中旬县成立防汛总队部。5月25日,麻凤圩小杨坝首破,此后:6月27日麻凤圩,7月17日万春圩,7月31日三连圩,8月22日十三连圩中存易太圩相继溃破。全县共溃破大小圩19个,受灾范围61乡,49447户,213327人,受灾面积33.49万亩。部分圩堤没水1米左右,白浪滔天。船只通行无阻。灾后统计,淹死170人,溺婴16人,致病死亡298人,自杀5人,弃婴414人,伤8人,水毁房屋116241间。农具损失13820件,家具14.7万件,死亡和出卖大牲畜4622头,损失稻谷约15.4亿斤。各圩调拨船只3458只,抢救水困灾民1.75万人。转移当涂、繁昌、宣城、南陵等县灾民19.9万人,并组织青壮劳力1.8万余名到宣城、南陵山区开荒生产3.2万余亩。是年所用防汛抢险经费不含地方自筹151.8万余元,防汛工程粮83.6万斤。
灾后,县堵口复堤总队部专设物资粮油供应点30个,流动站2处,调入大米856万斤,柴草1356万斤,食油4.6万斤,食盐18.4万斤,盖工棚857座,其中部队支援军用帐棚225顶,组织灾民筹集1488条农用船至泾县、南陵等山区运回柴草10.4万斤。
1969年涝灾6月30日至7月18日,连续降雨705毫米,其中7月14日上午8时至15日8时降雨282.1毫米,7月15日水位超过“警戒”水位,全县开动排涝机械1.5万马力日夜抢排。成灾面积24.64万亩,占全县农田71.2%,其中白水16.6万亩。
1978年特大干旱是年1至10月,共降雨587毫米,比历年同期少一倍以上。夏秋二季持续30至39℃高温。六月底,丘陵山塘全部干裂,田禾枯萎。八月上旬长江水位下降至7米以下,内河水浅见底。青弋江支流全部断流。圩内农田严重缺水。7月15日芜湖军分区在三元、新丰2公社架设高射炮2门,搞人工降雨,发炮虽多,但降雨很少。8月9日发动政和、周皋、十连、保沙、埭南6公社3000多民工在陶辛枣树湾拦截青弋江打坝,发动保丰、赵桥、黄池3公社1500多民工在保丰幸福陡门拦截赵家河打坝,8月15日两坝同时合垄,经过溢洪处理,使坝上水位控制在8米上下。同时红杨公社在小河口,花桥公社在裘公河丁湾先后也打坝,使全县25万余亩农田旱情缓和。湾沚、红杨2区,40个大队,586生产队,4万余人吃水困难,市、县抽调卡车24辆,组成送水车队,连续送水65天,运送3984车次,送水约1.9万吨,供应饮用水。省、地、市、县投放抗旱电动机4892台,1.9万余千瓦,柴油机630台,1.55万马力,人力水车2697部。国家和县财政投放抗旱经费253.6万元。是年圩区未减产,丘陵区受旱12.54万亩,其中减产2至5成2.4万亩,5至7成5万亩,7成以上2.9万亩。
四千亩以上圩口防汛简要情况表

1983年洪、涝灾是年6、7月,降雨641毫米,青弋江、漳河水位猛涨,7月6日湾沚水位高达14.52米,老街水深近2米,是建国后第二个洪灾年。自6月30日起,先后溃决大小圩、坝36个。淹农田5.16万亩,其中较大圩口有新连、和平、大兴等圩。千亩以上有三合、永联、永杨、新圩、立新圩。内涝面积达28.9万亩。全县组织抗洪抢险队1391个,突击加子埂270公里,抢险495处,挑土42万立方米。使洪涝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上一篇:第二节 措施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