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大地构造,属下扬子台褶皱带中、新代断陷红色盆地。自震旦纪至三迭纪早期,处于浅海或海滨环境,接受大量海相沉积物。至三迭纪中期,因受印支大陆块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茫茫海域上升成陆,海浸结束。
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
一志留系代号S,距今4.4~4.05亿年
分布于九连山——兰山一带。自下而上为:高家边组、坟头组、茅山组。
下统高家边组S1g岩性上部为灰绿,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下部为黄绿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呈互层状。
中统坟头组S2t上部为黄绿色、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及同色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下部为灰绿色薄层细砂岩,夹同色粉砂质页岩及粉砂岩。厚约350米。
上统茅山组S3m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细砂岩夹黄色薄层细砂岩;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紫红色岩屑石英砂岩,夹黄绿色薄层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等,内夹薄透镜状胶磷矿层。厚约334.9米。
二泥盆系代号D,距今4.05~3.5亿年
上统五通组D3w分布九连山——兰山一带,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为含砾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上部以粉砂岩及页岩为主,夹少量石英砂岩。厚105~120米。
三石炭系代号C,距今305~2.7亿年
下统高骊山组C1g分布在九连山附近。出露厚达40米左右。其岩性上部主要为紫红、灰色薄至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下部主要为杂色粉砂岩,黑色页岩夹少量薄层细砂岩,偶夹煤层。
中统黄龙组C2h分布与船山组相同。岩性上部为灰带紫色厚至巨厚层石灰岩;中部为灰色巨厚至厚层石灰岩;下部为一层厚约13米的白云岩。本组厚60~70米。
上统船山组C3c分布与栖霞组地层相同。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具球状构造的灰岩,下部有中厚层生物灰岩。厚22~140米,属浅海相碳酸盐岩石。
四二迭系代号P,距今2.7~2.25亿年
下统栖霞组P1g和孤峰组P2g分布在九连山西北缘三元乡。深部钻孔中,其岩性上部为灰色块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顶、底部均为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质不纯,具沥青臭味。本组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石夹硅质岩。厚140~160米。
上统龙潭组P21和大隆组P2d分布于火龙岗及九连山西北缘。岩性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灰色、黑色薄层砂质页岩,钙质页岩夹铝土质页岩,生物灰岩及煤层;下部为黄褐色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等。在火龙岗煤系地层,厚度变化极大,10~50米左右。
五三迭系代号T,距今2.5——1.8亿年
下统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n分布在白马山、火龙岗、荆山和九连山一带。岩性分为三部分:上部为灰黄、黄绿色薄层一微层泥岩、页岩,夹有数层同生砾岩;中部为灰黄、黄绿色泥岩、页岩与深灰色厚层灰岩,夹钙质泥岩,泥质灰岩,同生角砾状灰岩;下部为黄绿色微层至薄层钙质泥岩与青灰色灰岩互层。本组地层为浅海相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页岩等。厚约220~290米。
中统扁担山组T2h分布在白马山、火龙岗、荆山及九连山一带。岩性可分三部分: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厚层夹中薄层灰岩,纯灰岩及鲕状灰岩等;中部为灰、深色中薄~中厚层夹薄层灰岩,纯灰岩及有孔虫灰岩;下部为浅灰、深灰色薄层~中薄层灰岩,局部夹微层灰岩,其底部有瘤状泥质灰岩。本组地层厚640~1000米左右。
六侏罗系代号J,距今1.8~1.3亿年
中下统象山群J1-2Xn分布于白马山、火龙岗隆起山带西侧、行廊山、九连山隆起带西坡。出露零星、常与火山岩相伴生,属火山岩系盆地的基底岩层,为内陆河湖相碎屑沉积物。岩性组合可分上下两段:上段以浅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及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下段以灰白色石英砂岩,间夹砂质页岩,在周家大村厚约1048米。
上统中分村组J3zh火山岩层,分布于白马山、火龙岗隆起带西侧上阳村~下马湖一带,行廊山、九连山西北坡局部地段。其岩性组合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及钙质角砾岩;中部以灰白色流纹岩为主,偏上为浅紫色流纹岩;上部为浅灰色晶屑、岩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集块岩、灰白色与浅紫色流纹岩等组成喷发韵律层。本组厚87~343米。呈北东向继续分布,为一套陆相火山岩系,包括熔岩、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等。
七白垩系代号K,距今1.3~0.7亿年
上白垩统宣南组K2x属内陆盆地河湖相堆积。主要分布在九连山、周家大村等地。自上而下岩石粒度由细变粗,岩性由粉砂质泥岩、到砂岩、砂砾岩等,按其岩性可分三段:上段以粒度较细粉砂岩为主,呈韵律层出现;中段为砖红色含砂砾钙质粉砂岩、砂岩产恐龙化石;下段以砾岩为主,夹含砾粗砂岩或含砾粉砂透镜体。本组在周家大村最厚达6848米。
八第三系新第三系为N,距今2.7~250万年
老第三系为E,距今7~2.7万年
下第三系双塔群Esh分布在周家大村、黄新一带,为内陆盆地河湖相堆积,以红色碎屑岩,泥岩夹石膏为特征,岩层可分为三部分:上部见于湾沚附近,为棕红、灰褐色含砾中粒砂岩,砾细砂岩,砾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及少许砂砾岩,地层厚约242米;中部为紫红色中厚层、钙质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中厚层至块层状砾岩,灰黄色中厚层细砾岩互层,夹黄色含砾钙质砂岩,中薄层细砂岩,灰白色含砾砂质灰岩,厚356米;下部为紫红色厚层至块层钙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绿色、灰白色石英粉砂岩,灰黄色粉砂岩,在黄新和六郎桥附近,该部泥质成份增高,内含有团块状、星点状、薄层状的石膏及沥青质细脉,厚约403米。
上第三系章家渡组N2分布在青弋江东侧朱桥一带,呈北东至南西向带状分布,露头零星,为一套断裂坳陷山麓相堆积物,岩性是紫红、浅棕色砾岩与砂砾岩互层,夹含砾砂岩或其透镜体,厚约50米。
九第四系代号Q,距今250万年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e出露在本县青弋江与水阳江之间,分布的海拔标高为30~60米,主要呈Ⅲ级阶地的砻岗地貌,主要岩性为:上部是赭红色蠕虫状粘土,粉砂质重亚粘土,偶含漂砾;下部是赭红色蠕虫状泥砾。厚0.5~55米。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e距今250~1.1万年,主要分布在本县陶家山及两条隆起带边缘谷地中,常组成Ⅱ级阶地,分布海拔标高在20~25米左右。自上而下分三层:上部以黄褐、灰黄杂色粉砂土质重亚粘土为主,夹铁锰质结核体埋藏土;中部以土黄、灰黄、淡棕黄色粉土质中亚粘土为主;下部以棕黄色粉砂质轻亚粘土为主,有亚砂土或砂砾等。粘土结构表现为致密度差,层理不发育,有柱状节理,且常含铁锰质结核。厚由1~25米。
第四系全新统Q4mj冲积层分布于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荆山河等主要河流的流域,组成滨河沙滩、河漫滩、I级阶地,分布海拔高度5~10米,向山区伸入可增高40米。该地层垂直剖面在西河一带,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韵律层:第三韵律层:滨河浅滩、河漫滩沉积物,灰黄色疏松细~粉砂。厚小于3米。主要带沉积物:上部为灰黄、淡棕色土质亚粘土,夹薄层细~粉砂,结构疏松,大孔状构造,微层理发育。下部为疏松的灰黄色细~粉砂。厚大于2米。滨主流带沉积物:灰黄、淡棕色亚粘土,夹薄层细~粉砂及亚粘土,微层理发育。厚约0.5米。第二韵律层:为灰黄土质亚粘土及含砾粉土质亚粘土,夹细~粉砂及淤泥透镜体,属古河道沉积物,厚0.5~4米。该韵律层常夹有泥炭,在漳河与荆山河之间分布广,埋藏浅。第一韵律层:自上而下分四小层:灰黄色粉土质中亚粘土,结构疏松,大孔状构造;黄褐、棕黄色粉土质重亚粘土,结构较致密,粘塑性大,含原生铁锰质结核体;灰、灰黑色淤泥,致密、粘塑性大,富含有机质;深灰色砂卵石层,砂以石英为主,卵石为变质岩及石英岩,砾径不均,大者达14.6公分。
县城地层简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