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澛港区
澛港区位于县境西北部,长江南岸。东隔荆山河与天民、埭南2乡毗连,西以长江、漳河中流分别与无为、繁昌2县为界;南以漳河、资福河中流分别与繁昌、南陵2县为界;北与芜湖市相邻。全境137.5平方公里,辖火龙岗镇和澛港、石硊、新义、善瑞、白马5乡,48个村民委员会。368个自然村和澛港、石硊2个自然镇。1989年耕地72098亩,23975户,86143人,其中集镇居民101771人。
民国8年1919为丹阳乡地,设丹阳、麻浦、山口、石硊4铺。民国35年1946设凤林、麻浦、石硊、丹阳、山口、澛港、善瑞、埭南、独山、移风10乡,属石硊区。民国37年置丹山、瑞南、石凤、独凤、澛浦5乡属石硊区。建国初年,设澛港、石硊2区、澛港区辖澛港镇和澛浦、上凤、下凤、丹山4乡;石硊区辖石硊、丰福、善瑞、埭南4乡。1952年调整区划,澛港区辖牌楼、鲤鱼、九龙、三联、程墩、围塘、三冲7个乡。石硊区辖石硊、牌坊、超湾、塔影、三圣、新旱、义兴7乡。1958年并澛港、石硊2区成立长江澛港人民公社。1961年建澛港区片,辖澛港,石硊、围山、新义、白马、善瑞6个公社。1974年复置澛港区。1979年省批准境内火龙岗为建制镇。1985年围山乡并入火龙岗镇,所辖乡镇至今。1988年区驻地由卡子口迁澛港乡利民路,距县城33公里。
澛港三刀剪刀、菜刀、剃刀是传统工业产品。
皖安徽赣江西、宁南京铜陵铁路于境内东西分轨。芜湖繁昌、芜湖南陵公路纵穿南北,芜湖市石硊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
东北“白马洞天”昔为芜湖8景之一,早圯。
澛港乡位于县境西部,长江边岸,漳河入长江口处。东邻火龙岗镇;西以长江中流与无为县为界;南与白马乡接壤;北与芜湖市及所属马塘乡毗连。全境26.5平方公里,辖澛港、三村、鲤鱼、龙华、十里、马饮、三联、芦花、蔬菜、九龙、渔业11个村民委员会,95个自然村和澛港自然镇。1989年耕地23063亩,5059户,18549人,其中集镇居民1470人。
清康熙十九年1680为丹阳乡麻浦社。民国8年1919属丹阳乡改置丹阳铺。35年,设澛港乡,属石硊区。建国初,分设牌楼、鲤鱼、九龙、三联4乡。1955年并4乡置澛港乡,1958年成立长江澛港人民公社,改设澛港大队。1961年建澛港公社。1974年属澛港区。1984年复置澛港乡,驻地砻坊村,距县城湾沚镇26公里。
境似梯形。土壤分为2个类型:中央、东北边境是少量沙泥田土属,其余皆为石灰性沙泥田土属。1989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3036亩,产量6820吨。油料播种面积5685亩,产量339吨。建电力排灌站3个,装机容量755千瓦,修成1条长750米排灌渠,2道7.5公里长灌溉渠。3座枢纽闸。
乡与村办企业448个。企业年总收入2842万元,其中乡办企业收入817.2万元,上交税金24.7万元。乡砖瓦厂、第二窑厂、塑料厂、金刚砂厂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乡办工业企业。澛港三刀剪刀、剃刀、菜刀是乡办工业传统产品,闻名遐迩。芜繁、芜南公路纵穿南北。漳河、长江濒临西境。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一所,12所小学、11个村医疗点。澛港镇为历史名镇。
白马乡位于县境西北部,白马山西麓。东邻火龙岗镇;西以漳河中流与繁昌县中沟乡为界;南北与新义、澛港2乡接壤。全境18平方公里。辖白马、连河、塔影、光明、晋阳、三圣、麻浦7个村民委员会,49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0143亩,2679户,9775人,其中集镇居民131人。
民国初年,属丹阳乡设麻浦铺。民国37年1948,设澛浦乡属石硊区。建国初,建上凤乡属澛港区。1952年调整区划,分设塔影、三圣2乡属石硊区。1955年撤区并乡,并塔影、三圣2乡置白马乡。1958年成立长江人民公社,改为白马大队。1962年设白马公社。1974年属澛港区。1984年复置白马乡,驻地亮陡门,距县城湾沚镇24.5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为2个类型。西北隅是小块灰泥土,其余全为石灰沙泥田土属。粮食播种总面积双季为15094亩,产量5400吨。油料播种面积4000亩,产量260吨。建电力排灌站2个,装机容量465千瓦。主要涵闸4道。境东南有5处新植林。
乡与村办企业392个。企业总收入1092.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68万元,上交税金14万元。拉丝厂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乡办工业企业。
西北濒临漳河,西入长江,水运方便。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站各1所。7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白马山主峰在乡境内。
新义乡位于县境西部,漳河下游东岸。东邻石硊乡;西南以漳河中流与繁昌县为界;并与白马乡为邻。全境23平方公里。辖新义、龙山、义兴、高埠、大垾6个村民委员会。1989年耕地12492亩,3228户,12680人,其中集镇居民144人。
民国初年,属丹阳乡为丹阳铺。35年1946设石硊乡。37年改置石凤乡属石硊区。建国初,乡沿旧制隶属未动。1952年划乡建政,分置新垾、义兴2乡仍属石硊区。1955年底并新垾、义兴乡,置新义乡。1958年成立长江人民公社,改为新义大队。1962年4月设新义公社。1974年属澛港区。1984年复置新义乡,驻地魏家山村,距县城湾沚镇23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分2类:东中段与西偏北是黄棕壤和黄泥田土属。其余为泥沙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1206亩。产量6302吨。油料播种面积4400亩,产量286吨。建电力排灌站10座,装机容量542千瓦,主要涵闸9道。
乡、村企业263个,企业总收入897.2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36.6万元,上交税金8.7万元。乡石灰轮窑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乡镇工业企业。
西南漳河向北流入长江,宁铜铁路斜穿东西境。
初级中学、卫生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6个村有8所小学和14个医疗点。
石硊乡位于县境西部,漳河东岸。东邻埭南乡;西接新义乡:南以资福河、漳河中流与繁昌、南陵2县为界;北与火龙岗镇及白马、善瑞2乡为邻。全境21.7公里,辖石硊、松垾、风福、牌坊、东庄、竹港、清居、高山、石山9个村民委员会和石硊自然镇。1989年耕地11999亩,3445户,13222人,其中集镇居民1027人。
民国初年,属丹阳乡,设石硊铺。35年1946置石硊乡。37年改为石凤乡属石硊区。建国初,乡沿旧制。1952年划乡建政,复置石硊乡属石硊区。1955年底牌坊、超湾2乡并入石硊乡,改属澛港区。1958年成立长江人民公社,改为石硊大队。1961年设石硊公社。1974年属澛港区。1984年建石硊乡,驻地石硊自然镇,距县城湾沚镇20公里。
境呈不规则平形四边形,土壤分2类:西中段是棕色石灰土,其余为泥沙田土属。建电力排灌站6座。装机容量780千瓦。主要涵闸6道。
乡、村企业332个,企业总收入1784.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61.7万元。上交税金共18.4万元。乡农机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乡镇工业企业。
宁铜铁路斜穿东西。芜南公路纵贯中部并分支至石硊镇。湾沚、石硊公路正在建设中。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各1所。9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善瑞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荆山河西侧。东隔荆山河与方村镇相对;西南与石硊、埭南2乡毗连;西北邻火龙岗镇。全境23.3平方公里。辖永胜、善瑞、沈徐、新阳、刘祝、李阜、万胜,龙桥8个村民委员会。49个自然村。1989年有耕地12295亩,3055户,11923人,其中集镇居民138人。
民国初年,属移风乡,分置管平、移风2铺。25年1936置善瑞乡属石硊区。37年并善瑞与埭南乡建瑞南乡。建国初,乡沿旧制。1952年划乡建政,撤善瑞乡析设刘村、永胜、孤山3乡属方村区。1955年底并3乡复置善瑞乡改属澛港区。1958年成立长江人民公社改瑞善大队。1961年设善瑞公社。1974年属澛港区。1984年复置善瑞乡,驻地戴村,距县城湾沚18公里。
境呈不规则等腰三角形。土壤分5类:南北是沙泥田、湖泥田土属;中心有小块是脱汗育潮泥田土属,西边境是红色石灰土、马肝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2200亩,产量6308吨。油料播种面积5300亩,产量371吨。建电力排灌站7座,装机容量为805千瓦,枢纽涵闸1道,水产养殖面积4240亩。
乡、镇企业232个,企业年总收入1340.3万元,其中乡办企业收入491.7万元,上交税金28.2万元。
境东南濒临荆山河。皖赣、宁铜铁路,芜南公路纵穿南北。
初级中学,卫生院、剧场、广播站各1所。8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境内黑沙湖、南塘湖为县2大淡水湖泊。
火龙岗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濒荆山河与天民乡为界;西与白马,澛港2乡毗邻;南接善瑞乡;北与芜湖市马塘为邻。全境25平方公里。辖四联、三冲、合山、良福、围塘、殷山、光荣7个村民委员会,63个自然村与火龙岗、长江、白马山山南、山北、第二水文地质队、铁四局、镇直7个街道居委会,31个居民小组。1989年耕地11627亩,6509户,19994人。
民国初年属丹山乡,分置麻浦、山口2铺。民国34年1945置山口、麻浦2乡属石硊区。35年改麻浦为澛港乡,山口为丹山乡。建国初,分置下凤、丹山2乡属澛港区。1951、1952年分别改设程墩、围塘、三冲3乡。1955年并3乡置围山乡。1958年成立长江人民公社,析设围塘、良福,三冲3个大队。1961年建围山公社。1974年属澛港区。1980年置火龙岗镇。1985年撤围山乡并入火龙岗镇。驻地卡子口,距县城湾沚镇22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壤分4类:东北大部分是沙泥土、湖泥田土属;西南隅是酸性紫砂土,马肝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8900亩,产量6084吨。油料播种面积5000亩,产量365吨。建电力排灌站9座,电机15台,装机容量955千瓦。枢纽控制闸1道。境西南处有5处新植林。
镇、村企业367个,企业总收入3127.7万元,其中镇办企业1460.4万元,上交税金30.5万元。镇第二窑厂、围山农机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乡镇工业企业。
皖赣、宁铜铁路在境内交会。芜南公路纵贯南北。东濒荆山河。
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区卫生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剧场2个,7个村医疗点、8所小学。
“白马洞天”在本镇境内。
二方村区
方村区位于县境西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濒青弋江与县城湾沚镇、易太,保丰、政和、周皋、湾沚5乡相望;隔荆山河与火龙岗镇、善瑞、石硊2乡为界;南与红杨乡毗连;北界荆山镇;西南以资福河中流与南陵县太丰、奎湖2乡为界。全境138平方公里。辖方村镇和天民、埭南、十连、陶辛、保沙5乡,3个街道居委会和52个村民委员会,459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92672亩,26110户,93350人。其中集镇居民2922人。
民国初年,属移风、易俗2乡,分置移风、陶辛、白沙、行春4铺。35年1946辖白沙、十连、陶辛、咸保、周皋、和丰、丰胜、易天民、行春9乡和方村镇。37年辖易天民、陶辛、方春、周皋、和丰、咸南、白连7乡。建国初,设方春区辖方村镇、行春、陶辛、十连、白沙、保太、周皋、政和8乡镇。1950年2月改方春区为政和区。8月,改为方村、陶辛两区。方村区辖方村镇及大胜、石桥、腰埂、陡村、刘村、孤山、永胜、利民8乡。陶辛区辖张社、沙墩、楼麻、四门、宦坝、东溪、东莞、胡湾、保太9乡。1956年撤区后分置行春、天民、埭南、陶辛、十连、白沙、保太7个乡。1958年成立红旗方村人民公社。1961年建方村区片。辖方村镇及方村、天民、埭南、陶辛、保沙、十连6个公社乡。1974年复置方村区,驻地方村镇,距县城湾沚镇10公里。
皖赣铁路横贯境东西。青弋江、荆山河常年通航。
抗日战争时期,埭南、十连2乡是中共南芜组织的活动区。
方村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临青弋江与易太、政和2乡相对;西隔荆山河与善瑞、埭南2乡为界;南隔方村河界陶辛乡;北与天民乡毗连。全境21.65平方公里。辖合心、太平、梅村、旗杆、长桥、高基、花园7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和兴隆、健康、聚粮3个街道居委会。1989年耕地17923亩,5163户,16556人,其中集镇居民1862人。
民国初年,属易俗乡置行春铺。“跨河两岸人烟繁盛,商业以砻坊居多”。民国34年1945设方村镇,为方村区驻地,民国36年与行春乡合并为方春乡。建国初,设方村镇、大胜乡属方春区。1952年划乡建政,设方村镇和大胜、石桥2乡,属方村区。1955年方村镇、大胜、石桥合并成立行春乡。1958年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改为方村大队。1961年6月设方村公社。1965年复置方村镇。1974年属方村区。1986年方村乡并入方村镇。镇驻地沿河路,距县城湾沚镇10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分2类:中与北是石灰性沙泥田土;西南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30090亩,产量10230吨。油料播种面积7100亩,产量450吨。建电力排灌站4座,装机容量425千瓦。主要涵闸13道。
镇、村企业622个,企业总收入743.8万元。其中镇办企业316万元,上交税金5.8万元。方村米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东青弋江、西荆山河常年通航。
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区卫生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15所小学和7个村医疗点。
天民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濒青弋江与易太乡相望;西以荆山河与火龙岗镇、善瑞乡为界;南界方村镇;北邻荆山镇。全境17.4平方公里。辖马场、西万、合义、东埂、棋盘、西滩6个村居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2858亩。2906户,10794人,其中集镇居民152人。
清康熙十九年1680至民国初年,属易俗乡。民国34年1945设独山乡。35年与易太乡合并成立易天民乡属方村区。建国初,置利民乡改属洑店区。1952年划乡建政,分建利民、天城2乡,分属方村、中窑2区。1955年并2乡置天民乡。1958年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改设天城,利民2个大队。1961年设天民公社。1974年属方村区,1984年复置天民乡,驻地陡北村,距县城湾沚镇16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分2类:西北是湖泥田土属;其余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8336亩,产量6359吨。油料播种面积6880亩,产量447吨。建电力排灌站6座,装机容量948千瓦。主要涵闸陡门6道。
乡、村企业118个,企业总收入1340.5万元,其中乡办企业收入483.6万元,上交税金21万元。
境四面环水。东青弋江、西荆山河常年通航。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7所,6个村医疗点。
埭南乡位于县境西部,资福河北岸。东濒方村河与陶辛乡相对;西南以资福河中流与南陵县奎河乡为界;北与方村镇,善瑞乡界荆山河。全境18.4平方公里。辖竹园、秧垾、腰埂、合胜、王埂、宦汁、陡村7个村民委员会,54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1010亩,2360户,11917人,其中集镇居民163人。
民国初年,属移风乡置移风铺。34年1945置埭南乡属石硊区。翌年与善瑞乡合并设瑞南乡。建国初,复置埭南乡属石硊。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腰埂、陡村2乡属方村区。1955年并2乡复置埭南乡。1958年10月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改为埭南大队。1961年6月设埭南公社。1974年属方村区。1984年复置埭南乡,驻地黄土塘村,距县城湾沚镇14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壤分2类:西北隅是小块烂泥田土属,大部分均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9400亩,产量6408吨。油料播种面积5500亩,产量330吨。电力排灌站7座,装机容量820千瓦。
乡、村企业126个,企业年总收入529.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收入252.6万元,上交税金3.6万元。
皖赣铁路斜穿其境东西,设埭南车站。境四面环水,资福河与荆山河汇合漳河、青弋江北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2所,村医疗点15个。抗日时期,中共党领导的南芜游击队常在境内开展对敌斗争活动。
十连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资福河东岸。东北以方村河与保沙、陶辛2乡为界;西南隔资福河与南陵县太丰、东塘、黄塘3乡接壤。全境18.8平方公里。辖天井、芦西、芦东、东溪、肖坝、新南、新北、宦坝、江东9个村民委员会,45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0370亩,4064户,12310人,其中集镇居民188人。
民国初年,属移风乡置白沙铺。民国34年1945置十连乡属方村区。民国35年与白沙乡合并设白连乡。建国初,复置十连乡属方春区。1952年划乡建政,析设宦坝、东溪2乡属陶辛区。1955年底撤区并2乡复置十连乡。1958年10月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改设十连大队。1961年建十连公社。1974年属方村区。1984年复置十连乡。驻地老鹳咀,距县城湾沚镇12公里。
境呈不规则的圆锥形。土壤分2类:北肖坝村陈墩、油榨一带是湖泥田土,大部分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8602亩,产量6238吨。油料播种面积2305亩,产量138吨。建电力排灌站6座,装机容量790千瓦。
乡村企业253个,从业人数1400人,企业年总收入514.3万元,其中乡办294万元,上交税金5.7万元。
东方村河,西资福河与青弋江、漳河汇合后,北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9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抗日战争期间,未沦陷。新四军至解放战争期间,七师皖南支队、繁昌县游击大队、武工队在境内多次击溃敌军骚扰,建立基层政权。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斗争。
陶辛乡位于县境中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隔青弋江与周皋乡相望;西南以方村河与保沙、十连2乡隔界;西北与埭南乡、方村镇接壤。全境32.7平方公里。辖尹杨、楼麻、奚村、张社、承村、七房、骆村、芮村、河桥、四门、马桥、石桥、沙墩、河里14个村民委员会,132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23240亩,6248户,23930人,其中集镇居民310人。
民国初年,属移风乡置陶辛铺。34年1945置陶辛乡,以境内陶辛圩得名属方村区。建国初,乡沿旧建制改属方春区。1952年划乡建政,析设张社、沙墩、楼麻、四门4乡分属方村、陶辛2区。1955年撤区并4乡置陶辛乡。1958年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改为跃进,红星、卫星3个大队。1961年3队合并建陶辛公社。1974年属方村区。1984年复置陶辛乡,驻地双桥头,距县城湾沚镇8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分2类:中段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属。大都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39070亩,产量12455吨。油料播种面积8980亩,产量584吨。建电力排灌站5座,装机容量1425千瓦。红旗变电所建于境内南圩堤。
乡、村企业258个,企业总收入2025.7万元,其中乡办企业557.2万元,上交税金15万元。
皖赣铁路横贯乡境东西,设陶辛车站。东青弋江与西方村河交汇北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14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陶辛圩围垦于宋政和年间,水利规划实施较好。
保沙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濒青弋江与县城湾沚镇、湾沚乡相对;西以方村河与十连、陶辛2乡隔界;南以资福河中流与红杨乡、南陵县太丰乡为界;北与周皋乡隔青弋江为界。全境28.8平方公里。辖三官、太马、胡湾、北胡、保太、铁桥、定丰、十桥、东莞、高桥10个村民委员会,69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7271亩,5369户,18870人,其中集镇居民247人。
民国初年,属移风乡置白沙铺。民国34年1945设白沙乡属方村区。翌年,与十连乡合并建白连乡。建国初,置白沙乡属方春区。1952年划乡建政,析设石桥、东莞、胡湾、保太4乡,分属方村、陶辛2区。1955年底撤区并乡,分置白沙、保太2乡。1958年10月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改为白沙、保太2个大队。1961年设保沙公社。1974年复属方村区。1984年置保沙乡,驻地夫子阙,距县城湾沚镇6公里。
境呈带状长方形。土壤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31119亩,产量9788吨,油料播种面积6025亩,产量332吨。建电力排灌站9座,装机容量1255千瓦。
乡、村企业375个。企业年总收入2007.8万元,其中乡办企业793.8万元,上交税金13.4万元。乡钼制品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乡镇工业企业。
皖赣铁路横贯乡境东西。东青弋江,南资福河,西方村河,三河沟通,北通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11所小学,10所村医疗点。
三易太区
易太区位于县境中部,青弋江下游东岸。东隔赵家河界黄池、赵桥2乡。西南以青弋江与方村镇及陶辛、保沙2乡为界;西北隔杨青河与清水镇、张镇乡相望。全境114平方公里,辖易太、保丰、咸保、政和、周皋5乡。43个村民委员会,350个自然村和1个自然镇。1989年耕地79625亩,23224户,86550人,其中集镇居民1954人。
民国初年,分置易俗、德政2乡。民国35年1946,设周皋、丰胜、政和、咸保、易天民5乡属方村区。37年改设周皋、和丰、咸南、易天民4乡属方村区。建国初,设政和、周皋、易太、咸南、丰胜5乡属方春、清水2区。1952年划乡建政,置殷港、万锹、东八、紫竹、落帆、天城、荆山7乡属中窑区。置周皋,永和、永丈、幸福、南坝、石人、蒲塘、双桥属政和区。1955年底撤区并乡,设易太、咸保、保丰、政和、周皋5乡。1958年成立东风易太人民公社,改设5个大队。1961年设易太区片。1974年置易太区,辖易太、保丰、政和、咸保、周皋公社,驻地沙河口,距县城湾沚镇13公里。
境内十三连圩耕地8万亩为县第二大圩。水域:政和东、西大港、咸保八面泊、保丰毛耳滩,面积大,宜水产养殖。
芜屯公路纵穿南北,殷港强湾公路和双方村公路连接各乡。
境内咸保圩,传为古县城所在地。
易太乡位于县境北部,青弋江下游东岸。东连咸保乡,西以青弋江与方村、荆山镇和天民乡为界;南与保丰乡毗连,北隔杨青河与清水镇和张镇乡相望。全境29.1平方公里。辖庆太、永太、中窑、天然、万锹、中心、东八、龙埂、永丰、兴隆、新港、殷港12个村民委员会,58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22155亩,6484户,26622人,其中集镇居民627人。
民国初年,属易俗乡。34年1945设咸保乡属方村区。37年1948设易天民乡属方村区。建国初,置易太乡改属清水区。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殷港、万锹、东八3小乡。1955年底撤区并乡,复置易太乡。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分置易太、东八、中窑3个大队。1961年设易太公社。1974年属易太区。1984年置易太乡,驻地殷港村,距县城湾沚镇16.5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壤分为4类:中间小部是脱汗青沙泥田土和青丝田土属;南境少量是青沙泥田土和脱汗青沙泥田土属。大部分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38900亩,产量12190吨。油料播种面积12000亩,产量780吨。建电力排灌站3座,装机容量1160千瓦。修5条长达25公里的排灌渠。
乡、村企业847个。企业年总收入2428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030.8万元。上交税金30.8万元。乡砖瓦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芜屯公路穿越南北,西青弋江向西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12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政和乡位于县境中部,青弋江下游东岸。北与保丰乡毗连;西隔青弋江界方村镇;东南分别与周皋、陶辛2乡接壤。全境14.7平方公里,辖许村、孙庄、马路、王村、沈湾、钱村6个村民委员会,48个自然村和1个自然镇。1989年有耕地9633亩,3123户,10714人,其中集镇居民319人。
民国初年,属易俗乡置政和铺。民国34年1945置政和乡属方村区。民国37年改属方春区。建国初,复置政和乡。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蒲塘、双桥2乡改属政和区。1955年撤区再建政和乡。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改为跃进大队。1961年设政和公社。1974年属易太区。1984年重置政和乡,驻地河东自然镇,距县城湾沚镇10公里。
境呈不规则等腰三角形。土壤分为2类:除东边境是马肝土属外,大都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属。粮食播种总面积双季16642亩,产量5611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119亩,产量340吨。建电力排灌站1个,装机容量275千瓦。
乡、村企业133个。企业年总收入862.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17.7万元,上交税金8.7万元。乡机械配件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双方公路北接芜屯公路。青弋江北流入长江。
北港、西港与东港水域面积3065亩,宜水产养殖。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6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周皋乡位于县境中部,在县城湾沚西北,青弋江下游东岸。境东界赵家河与越桥乡相邻;西南隔青弋江与陶辛乡相望;南以青弋江、赵家河与保沙、湾沚2乡为界;北与保丰、政和2乡毗连。全境24.9平方公里。辖周西、周下、周东、永定、永丈、永和、五丈7个村民委员会,85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6706亩,4879户,18684人,其中集镇居民140人。
民国初年,属易俗乡置周皋铺。民国34年1945置周皋乡属方村区。建国初,乡沿旧建制属方春区。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周皋、永和、永丈3乡改属政和区。1955年并乡复置周皋乡。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改为永丈、永和、周皋3个大队。1961年设周皋公社。1974年属易太区。1984年复置周皋乡,驻地柏枝村,距县城湾沚镇4.5公里。
境呈不规则矩形。土壤分为4类:东中段是脱汗青湖田土属;西南是沙泥土和石灰性沙泥田土属。大部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7982亩,产量9721吨,油料播种面积10577亩,产量635吨。建电力排灌站3座,装机容量765千瓦。
乡、村企业225个。企业年总收入482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04万元,上交税金7.2万元。
东境赵家河与西南青弋江均向并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9所小学,7个村医疗点。
保丰乡位于县境中部,青弋江下游东岸。境东与黄池、赵桥2乡界隔赵家河;西以青弋江与方村镇为界;南与政和、周皋2乡毗连;北界接易太、咸保2乡。全境23.2平方公里。辖六郎、北陶、李桥、石人、新农、周湾、团湾、新桥、幸福9个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6051亩,5096户,17123人,其中集镇居民662人。
民国初年,属易俗乡,分置易俗、管平2铺。民国35年1946置丰胜乡。翌年,改为和丰乡,属方村区。建国初,1952年设幸福、南坝、石人3乡属政和区。1955年底并乡,置保丰乡。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改为石人、幸福2个大队。1961年设保丰公社。1974年属易太区。1984年复置保丰乡,驻地马坝村,距县城湾沚镇11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全为石灰性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6433亩,产量8329吨,油料播种面积9660亩,产量589吨。建电力排灌站3座,装机容量440千瓦。
乡、村企业512个,企业年总收入661.2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19.8万元。上交税金4.9万元。
东赵家河、西青弋江、北水阳江汇合流入长江。芜屯公路斜穿东西。
有初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区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0所,村医疗点9个。
咸保乡位于县境中部偏北,水阳江下游南岸。境东以赵家河与黄池乡为界;西与易太乡毗连;南界保丰乡;北以杨青河与张镇乡相望。全境22.1平方公里。辖鲁屋、加兴、三元、紫竹、蜈蚣、北陡、强桥、落帆、新社9个村民委员会,85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5080亩,3642户,13407人,其中集镇居民206人。
民国初年,属易俗乡置管平铺。民国35年1946置咸保乡。翌年,改咸南乡属方村区。建国初,乡沿旧行政建制。1952年划乡建政,析设紫竹、落帆2乡属中窑区。1955年底撤区并乡,复置咸保乡。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改为紫竹、落帆2个大队。1961年设咸保公社。1974年属易太区。1984年复置咸保乡,驻地强湾村,距县城湾沚镇15公里。
境呈不规则平行四边形。土壤全为石灰性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5343亩,产量7871吨。油料播种面积8872亩。产量538吨。建电力排灌站2座,装机容量440千瓦。
乡、村企业583个。企业年总收入900.8万元,其中乡办企业457.4万元,上交税金10.7万元。上海电机集团公司咸保农机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殷强公路西接芜屯公路,东赵家河北汇水阳江与青弋江西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9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旧《县志》载:咸保圩为古于湖县治所在地。
四万春区
万春区位于县境北部,杨青河北岸,东以青山河中流与当涂县黄池、亭头、西湖3乡为界;西隔扁担河界芜湖市鸠江、官陡2乡;南以青弋江、杨青河与天民、易太、咸保3乡为界;北与当涂县查湾、年陡2乡毗连。全境103.5平方公里。辖清水、荆山2镇和祠山、张镇、王、大闸4乡。37个村民委员会,308个自然村,1个自然镇。1989年耕地74485亩,23089户,76343人,其中集镇居民10054人。
民国初年,属德政乡置南辛、万春2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4年1945置万春区。辖东廓、清慎、南窑、军北、安流、八都、官咸、陶阳、玩鞭、植本、祠山、张苏12乡。翌年南窑与军北南境部分2乡并入清慎乡;又并植本、安流、军北北部分3乡置安植乡,再并张苏、军北境中部2乡置祠张乡。是年9月,编并3乡置万清、万安2乡,辖玩咸、万春、八都、陶阳4乡。后2乡又合并设万春乡。建国初,置清水、濮店两区,辖清水镇、清窑、安流、易太,咸南、丰胜、濮店、军北、植本、利民等乡镇。1952年划乡建政后置万春区。辖清水、军滩、罗渡、大桥、木龙、祠山、南辛、张拐、王、永镇、大闸、周圣等12乡。1955年底撤区。1961年设万春区片。1974年复置万春区,辖清水、祠山、张镇、大闸、王硊和荆山镇。驻地清水镇,距县城湾沚镇21公里。
芜屯公路横穿东西。清水闸大闸公路纵贯南北。东青山河南汇水阳江,青弋江西流入长江。
万春圩是江南著名大圩。宋代科学家沈括参与设计和围垦,并写有《万春圩图记》名著。
清水镇位于县境北部,旧称杨青市,青弋江下游东岸。东与张镇乡接壤;西以扁担河与芜湖市鸠江乡为界;南隔杨青河、青弋江与易太乡、荆山镇相望;北与祠山、王2乡毗连。全境20平方公里。辖罗渡、清水、联盟、同和、杨青、军滩6个村民委员会,45个自然村;1个街道居委会,18个居民小组。1989年耕地14429亩,6917户,21205人,其中集镇居民5173人。
民国初年,属德政乡置万春铺。民国34年1945设清慎乡属万春区。翌年,改属万清乡。37年改设万春乡。建国初,置清水镇属清水区。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清水、军滩、大桥3乡。1955年底撤区并乡成立清水乡。1957年荆山乡并入。1958年成立万春人民公社,改为清水大队。1961年置清水镇,1968年撤镇改为街道居民大队,属万春公社。1970年复置清水镇。1974年属万春区。1983年万春乡属镇辖。镇距县城湾沚镇20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分为2类:东北是烂泥田土属;西南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6195亩,产量7209吨。油料播种面积9272亩,产量592吨。在清水大桥东建电力排灌站1座。装机容量1155千瓦。
镇、村办企业424个,企业年总收入3591.4万元,其中镇办企业收入1180.5万元,上交税金26.5万元。清水镇皮革厂、水泥制品厂、磨料磨具厂、有色合金厂、塑料编织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芜屯公路斜穿东西。清闸公路纵贯南北。水阳江与青弋江在境南汇合流入长江。
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4所,村医疗点6个。
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潮汇合处顺逆相抵,江心清浊截然分界,形成“清水”奇观,清水镇由此得名。
荆山镇位于县境北部,青弋江下游西岸。东北隔青弋江与易太乡、清水镇相望;西南以荆山河与天民乡、芜湖市马塘乡相邻。全境9.8平方公里。辖荆东、荆西2个村民委员会,22个自然村,1个街道居委会,17个居民小组。1989年耕地4357亩,3037户,9185人,其中集镇居民3880人。
民国初年,属丹阳乡置丹阳铺。民国34年1945置凤林乡。翌年,独山与凤林乡合并建独凤乡属石硊区。建国初,改设下凤林乡属澛港区。1952年划乡建政置荆山乡。1957年并入清水乡。1958年成立万春人民公社,改为荆东、荆西2个大队。1972年置荆山镇属万春片。1974年属万春区。镇距县城湾沚镇22公里。
境四周环水,约呈长方形。荆山河汇合青弋江西流入长江。土壤分为2类:西南隅是沙泥田土属。大部分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6170亩,产量2456吨。油料播种面积2080亩,产量115吨。建排灌站4座,装机容量440千瓦。
镇、村企业55个。企业年总收入976.9万元,其中镇办企业469.6万元,上交税金10.1万元。镇石灰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7所,村医疗点2个。
大荆山蕴藏大量石灰石,是县生产水泥重要基地。大型石雕“荆山寒壁”古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祠山乡位于县境北部,地处万春圩腹地。东邻张镇乡;西接王乡;南与清水镇毗连;北与大闸乡接壤。全境15.9平方公里。辖二桥、四垛、苏垛、观音、伍垛、木龙、金华、胜和8个村民委员会,56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4048亩,2991户,10507人,其中集镇居民170人。
民国初年,属德政乡万春铺。民国34年1945置祠山乡,以境内祠山古庙而得名。翌年,祠山、张苏2乡与军北乡中部合并设祠张乡,是年9月并入万清乡。民国37年万清并入万春乡属万春区,建国初属清水区。1951年析设四垛、胜和、中心、五星4个行政村。1952年划乡建政,并4村成立木龙、祠山2乡。1955年木龙并入祠山乡。1958年成立万春人民公社,改设金华、木龙、胜和、中心4个大队。1961年木龙、金华划入大闸公社,胜和、中心划入王公社。1962年4个大队复由大闸、王公社析出成立祠山公社。1974年属万春区。1984年复置祠山乡,驻地大桥村,距县城湾沚镇26公里。
境呈长方形。土壤分为2类:中部是沙泥田土属,西南隅是青沙泥田土属。大都是烂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7915亩,产量6277吨。油料播种面积6075亩,产量224吨。建2级电力排灌站5座,装机容量328.7千瓦。
乡、村企业153个。企业年总收入1035.7万元,其中乡办企业收入442.8万元,上交税金14.1万元。
清闸公路纵穿南北。清闸沟环通万春圩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9所,村医疗点8个。
张镇乡位于县境北部,杨青河北岸。境东北以青山河中流与当涂县黄池镇、亭头乡为界;西与清水镇、祠山乡毗连,南隔杨青河与咸保、易太乡相望;北与大闸乡接壤。全境21平方公里。辖新民、南辛、苏子、张拐、新建、新胜6个村民委员会,57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1248亩。3654户,12857人,其中集镇居民147人。
民国初年,属德政乡置南辛铺。民国34年1945设南窑乡。翌年,并入清慎乡。民国37年并入万春乡,属万春区。建国初,设安流乡属清水区。1952年划乡建政,置南辛、张拐2乡。1955年底两乡合并成立张拐乡。1958年成立万春人民公社,改为南辛大队。1961年建张镇公社。1974年属万春区。1984年置张镇乡,驻地小河咀村,距县城湾沚镇18公里。
境呈不规则直角三角形。土壤分为5类:东中段是沙泥田土属;西是烂泥田土属;南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属;东南隅是灰沙泥田土属;西北隅是脱汗青丝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6235亩,产量6001吨。油料播种面积7124亩,产量477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124亩。建电力排灌站3座,装机容量465千瓦,疏竣了大呈沟、二龙沟、九条沟,建成网状灌溉渠。
乡、村企业374个。企业总收入170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75.5万元。上交税金7.3万元。乡机械厂与有色线材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境东北青山河于当涂汇合水阳江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6所小学,8个村医疗点。
大闸乡位于县境北部,青山河中下游西岸。东以青山河中流与当涂县西河乡为界;西与王乡毗连;南邻祠山乡,北与当涂县查湾乡接壤。全境16.8平方公里。辖大闸、双闸、联辛、周圣、曙光、代垛、安乐、仁和8个村民委员会,62个自然村和1个自然镇。1989年耕地14185亩。3093户,10973人。其中集镇居民485人。
民国初年,属德政乡置万春铺。民国34年1945设安流乡。翌年,植本、安流2乡与军北乡北境合并成立安植乡,是年9月又并入万安乡。民国37年并入万春乡。属万春区。建国初,析建大闸、双桥、安乐3个村和大闸镇,属清水区。1952年划乡建政置周至、大闸2乡。1955年周圣乡并入大闸乡。1958年成立万春人民公社,改设大闸大队。1961年建大闸公社。1974年属万春区。1984年复置大闸乡,驻地大闸自然镇,距县城湾沚镇26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壤分为2类:东北狭长一段是脱汗青丝泥田土属,大都是烂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9244亩,产量6853吨,油料播种面积7015亩,产量478吨。建电力排灌站2座,装机容量740千瓦,双孔机械控制闸2道。
乡、村企业313个,企业年总收入1156.3万元,其中乡办企业520.7万元,上交税金12.6万元。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所,8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乡位于县境北部,扁担河东岸。东与大闸、祠山2乡接壤;西隔扁担河界芜湖市鸠江、官陡2乡;南邻清水镇;北与当涂县毗连。全境20平方公里。辖三友、普庆、方局、富强、王、红联、永镇7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6218亩,3395户,11616人,其中集镇居民119人。
民国初年,属德政乡置万春铺。民国34年1945设植本乡。翌年,植本、安流2乡与军北乡合并成安植乡,是年9月并入万安乡,民国37年并入万春乡,属万春区。建国初,置植本乡属清水区。1950年撤乡,建三友、北斗、方局、永慎4个行政村。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王、永镇、罗渡3乡。1955年底并3乡置王乡。1958年成立万春人民公社,改为王大队。1961年建王公社,是年划入胜和、中心2个行政村。1962年2村划属祠山乡。1974年属万春区。1984年复置王乡,驻地王村,距县城湾沚镇27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壤分为3类:中部是青丝田土属;东南隅是青沙泥田土属;西南是沙泥田土属;大部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0973亩,产量7314吨。油料播种面积10360亩,产量642吨。建电力排灌站3座,装机容量435千瓦,枢纽涵闸3道。
芜湖市郊区神东公路抵乡驻地。
乡、村企业246个。企业年总收入125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收入575.5万元。上交税金13.3万元。乡第一服装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7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五湾沚区
湾沚区位于县境东部,裘公河西岸。东以裘公河中流与宣州市杨泗、裘公、养贤3乡为界;西邻县城湾沚镇,隔青弋江与保沙乡为邻,又隔赵家河界周皋、保丰、咸保3乡;南与三元、红杨2乡接壤;北以水阳江中流与当涂县黄池镇为界。全境273平方公里。辖湾沚、新丰、九十殿、黄池、赵桥、花桥6个乡,49个村民委员会,457个自然村1个自然镇。1989年耕地104594亩。24369户,85619人,其中集镇居民1574人。
民国初年,分置湾沚、焦村、新丰、镇绍、竹塘等团。民国37年1948湾沚为第三区,辖湾沚镇和芳山、汪溪2乡。建国后,湾沚仍沿旧制为第三区,辖湾沚镇、芳山、汪溪、西红3乡。1952年调整区划,改第六区,辖湾沚镇、蟠龙、新沚、罗保、中兴、永和、芳山、咸定、安定、义城、昭义、昭岭、永兴、桃园13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辖湾沚镇、长新、桃义、永安、芳山、三元5乡。1958年成立红星湾沚人民公社,撤销湾沚区。1961年建湾沚区片,辖湾沚、西河2镇,新丰、三元、红杨、赵桥、黄池、花桥、和平7个公社。1971年复置湾沚区,是年1月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78年区驻地由湾沚镇迁湾沚乡土桥头村,距县城1公里。
皖赣铁路与芜屯公路斜穿西南边境。东裘公河与西赵家河北汇水阳江,流入长江。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在境内全歼国民党20军。
楚王城、九十殿庙宇、九女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湾沚乡位于县境中部,青弋江下游东岸。东与新丰乡为邻,西接县城又以青弋江与周皋、保沙2乡为界;南与三元、红杨2乡接壤;北连赵桥乡。全境48.8平方公里。辖罗保、新圩、福星、丰和、永红、陈山、新屋、墩塘、城塘、十都、新联、长丰12个村民委员会,101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9674亩,4548户,16903人,其中集镇居民151人。
民国初年,分置湾沚、芳山2团。民国37年1948分属湾沚镇、芳山、汪溪2乡。建国初,仍沿旧制。1952年划乡建政,分别为湾沚镇、蟠龙、新沚、罗保、中兴、芳山6乡镇。1956年并成湾沚镇和长新、桃义、芳山3乡。1958年分属红星与先进人民公社。1961年重分为湾沚镇与新丰、红杨、赵桥3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是年,从原属1镇3公社划出12个大队置湾沚公社,驻地县城火车站。1974年属湾沚区。1984年改为湾沚乡,驻地迁土桥头村,距县城湾沚镇1公里。
境呈不规则等腰三角形。丘陵兼有圩田,土壤分为5类:东南是棕红壤泥骨土,侵蚀性红壤土属;东北隅是渗育黄泥田土属;大部是黄泥土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5028亩,产量8105吨。油料播种面积2772亩,产量163吨。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48亩。建电力排灌站2座,装机量330千瓦。
乡、村企业352个,企业年总收1450.2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81.9万元,上交税金13.9万元,乡办江南建筑材料厂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3所,村医疗点14个。
皖赣铁路横穿东西。芜屯公路纵贯南北。湾沚新丰公路东西贯穿中部。湾沚西河公路北接芜屯公路。西赵家河向北流入长江,交通发达。
山芋是乡土特产品,芋苗销售长江南北。
清末,江南大营将领邓绍良与太平军在湾沚激战,邓绍良战败自杀。境内有衣冠冢。
新丰乡位于县境东部,东与宣州市军塘乡接境;西与湾沚乡界连;南与三元乡为邻;北与花桥、九十殿、赵桥3乡毗连。全境53.2平方公里。辖新丰、双马、杜冲、梅龙、调桥、余林、长山、焦村8个村民委员会。89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8235亩,4165户,13807人,其中集镇居民271人。
民国初年设新丰团。建国初,置四贤村。1950年属新河庄区。1952年划乡建政,置新丰、双麻、长山、新沚4乡。1956年并乡设长新乡改属湾沚区。1958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析设新丰、焦村、双马、梅龙、杜冲、长新6个大队。1961年建新丰公社。1971年1月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84年改新丰乡,驻地刘冲村,距县城湾沚镇10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东有5个小圩,其他多为丘陵山地。土壤分为5类;东南是扁石棕红壤、烂泥田土属;西北是棕红壤、黄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3450亩,产量6770吨。油料播种面积4609亩,产量296吨。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30亩。建电力排灌站2座。装机容量675千瓦。惠民撇洪沟长5公里。
乡、村企业203个,企业年总收入522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73万元。上交税金5万元。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10所小学,村医疗点11个。
湾新公路横穿东西,并从东北通至花桥。
乡、村林场9个,植林面积5300亩,已间伐受益。是县重点造林乡之一。
花桥乡位于县境东部,裘公河下游西岸。东以裘公河中流与宣州市裘公乡为界;南与宣州市东河乡相邻,西南界连新丰乡,西北与九十殿乡毗连。全境39.5平方公里,辖永林、五四、花桥、红光、沿山、东门6个村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5212亩,3621户,12305人,其中集镇居民289人,
建国初,属宣城县新河庄区。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东斗、花桥2乡。1956年并乡置新连乡,属水阳区。1958年成立先进人民公社,改为花桥大队。1961年建花桥公社,属湾沚区片。1965年属水阳区。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74年属湾沚区。1983年改为花桥乡,驻地坝上村,距县城湾沚镇12.5公里。
境似长方形。土壤分为7类:东中段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属;西境是烂泥田,扁石棕红壤、青沙泥田、马肝土、棕红壤土属,大部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1667亩,产量6904吨。油料播种面积8341亩,产量343吨。有电力排灌站7座,装机容量800千瓦。开凿1条长2.86公里的撇洪沟。
乡、村企业279个。企业年总收入624.5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05.6万元。上交税金3万元。
徐花公路西接湾新公路。东裘公河北流汇入水阳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13所小学,15个村医疗点。
东门渡旧志为符里镇亦名焦村市有古塔,建于宋代,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宋代宣州瓷窑遗址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十殿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裘公河西岸。东界连花桥乡;东北以裘公河中流与宣州市杨泗乡为邻;西与赵桥乡毗连;南接新丰乡;北界黄池乡。全境38.5平方公里。辖镇绍、马塘、安保、松墩、茶林、复兴、石坝7个村民委员会,52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9990亩,2728户,9185人,其中集镇居民106人。
九十殿原分属黄池、花桥、赵桥3乡,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未置乡。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从3乡中划出7个村民委员会,成立九十殿乡,以当地古庙宇九十殿命名。驻地九十殿村,距县城湾沚镇11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多丘陵山地。土壤分为6类:东中段是湿壤土属;西境是马肝土、渗育黄泥土和渗育黄白土田土属;西北隅是泥骨土土属。大部是黄泥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12242亩,产量3471吨。油料播种面积3472亩。产量127吨。建电力排灌站1座,装机容量370千瓦。汪溪坝撇洪沟斜穿境西北。
杨老村黄池公路穿境西北,裘公河经东北边境汇入水阳江。
乡、村企业139个。企业年总收入696.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14.6万元,上交税金5万元。
初级中学、卫生院各1所,7个村均有小学和医疗点。
古庙宇九十殿建于南唐,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池乡位于县境北部,水阳江下游南岸。东以裘公河中流与宣州市杨泗乡为界;西隔赵家河与咸保、保丰2乡为界;南与九十殿、赵桥2乡毗连;北以水阳江中流与当涂县黄池镇为界。全境48平方公里。辖城东、城西、白杨、永兴、查定、庙音、成村、老观、隆兴9个村民委员会,88个自然村和黄池自然镇。1989年耕地25409亩,5106户,18412人,其中集镇居民626人。
黄池乡原属宣城县,以黄池古镇而得名。黄池镇旧为重镇,设有黄池巡检司。民国37年1948属三区湾沚置汪溪乡。建国初,乡沿旧建制。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咸定、安定、永兴、镇绍、义城5乡,属水阳区。1956年并乡分置永安、永兴、安义3乡。1958年成立先进人民公社,改设黄池、永兴、咸定、镇绍、4个大队。1961年建黄池公社。1971年属湾沚区。1984年复置黄池乡。驻地黄池自然镇,距湾沚镇16.5公里。
境呈不规则正方形。东南多为丘陵山地,西北为圩、垾区。土壤分为7类:中部至东南隅是黄泥土、棕红壤和渗育黄泥田土属。西北是烂泥田土属,大部是石灰性沙泥田土和泥骨土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43331亩,产量12731吨。油料播种面积11890亩,产量538吨。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85亩。建电力排灌站4座,装机容量605千瓦。主要涵闸7道。
乡、村企业328个。企业年总收入672.1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73万元。上交税金3.4万元。盛产白蒜头远销港澳等地。黄池茶干与豆糖是传统产品。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6所,村医疗点9个。
杨黄公路穿境南北。东裘公河与西赵家河北汇水阳江流入长江。
古迹“楚王城”、“九女墩”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桥乡位于县境中部偏北,赵家河东岸。东与九十殿接壤;西隔赵家河与保丰、周皋2乡相望,南与湾沚、新丰2乡毗连;北与黄池乡相邻。全境45平方公里。辖老村、新竹、方庄、蟠龙、松园、桃园、长岗7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6074亩。4196户,15007人,其中集镇居民131人。
民国37年1948置汪溪乡为第三区湾沚辖。建国初,乡沿旧制,分置月牙、方庄、蟠龙、松园、石坝、桃园、长岗8个行政村。1952年划乡建政,建蟠龙、石坝、昭义、昭岭、桃园、余含7乡。1956年合并成立蟠龙、昭义、桃园、桃义4乡。1958年成立先进人民公社,改设桃园、新竹、昭义、方庄、蟠龙、松元、石坝、长岗8个大队。1961年建赵桥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74年属湾沚区。1984年置赵桥乡,驻地杨老村,距县城湾沚镇7公里。
境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南是丘陵山地,西北多为圩、坝、垾与滩地。土壤分为4类:中部是棕红壤土属;西北是马肝土与青沙田土属;大部分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3172亩,产量7055吨。油料播种面积3340亩,产量204吨。建电力排灌站11座,装机容量1197千瓦。主要涵闸5道,境内汪溪坝撇洪沟长7公里。
乡、村企业264个。企业年总收入709.5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49.5万元。上交税金9.7万元。
芜屯公路贯穿南北。杨黄公路横越东西。西境赵家河北汇水阳江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5所,村医疗点7个。
境内宋兴桥系单孔拱形桥,传说建于光绪年间,至今未废。
六红杨区
红杨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地跨青弋江东西两岸。东南以九连山、蓝山、行廊山主峰与宣州市团山、寒亭2乡为界;西南以青弋江中流与南陵县东河、太丰2乡为界;北界新丰、湾沚、保沙3乡。全境196平方公里。辖西河镇、红杨、和平、三元3乡,35个村民委员会,380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85164亩。21931户,73788人,其中集镇居民4324人。
建国初,分属湾沚、西河2区。1952年7月划乡建政辖西河镇、沈公、罗公、永官、沿合、圩山、六和、红星、永宏等乡。1956年至1957年改属宣城县寒亭区。1962年改属湾沚区。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是年4月设红杨片辖1镇3乡。1974年置红杨区,驻地红杨树村,距县城湾沚镇9公里。
皖赣铁路穿越境东北,青弋江纵穿南北。
青弋江水域有优质黄沙资源。行廊山主峰301米是县最高点。珩琅塔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乡桂花冲是解放军渡江后歼灭国民党20军主战场之一。
红杨乡位于县境南部、青弋江下游东西两岸。东与三元乡、宣州市团山乡毗连;西以马园河中流与保沙乡、南陵县太丰乡为界;南与和平乡接壤;北与保沙、湾沚2乡为邻。全境49.59平方公里。辖东定、永平、三义、东瑞、团坝、芳山、黄山、红杨、新桥、万村10个村民委员会。106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22540亩。6692户,20674人,其中集镇居民755人。
建国初,属湾沚区芳山乡分置杨吾、永宏、红杨、黄山等行政村。1950年属西河区。1952年划乡建政,置罗保、中兴、永宏、芳山、红星5个乡。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红星、芳山、红杨3乡,是年11月又并红星、红杨2乡入芳山乡。1958年成立红星湾沚人民公社、改为永红、团结2个大队,1961年建红杨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74年属红杨区。1984年置红杨乡,驻地红杨树村,距县城湾沚镇9公里。
青弋江从中部南北贯穿,使乡境呈2个不规则矩形。东南多丘陵山地,西北多圩、坝。土壤分为5类:东南是白马肝土、渗育黄泥土、侵蚀性红壤土和黄泥土属;西北大部是沙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37572亩,产量11488吨。油料播种面积6465亩,产量244吨。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39亩。建电力排灌站5座,装机容量1664千瓦,建红杨变电所1座,开凿长3公里洋滩撇洪沟1条。境东南丘陵山地造林3275亩,是县重点植林乡之一。
乡、村企业601个。企业年总收入1187.3万元,其中乡办企业452.8万元。上交税金14.9万元。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小学16所、村医疗队22个。
湾沚红杨公路东接芜屯公路,南抵西河镇凤家湾村。青弋江北流入长江。
黄沙资源丰富,砂粒质优,远销省内外。
境内桂花冲村解放军在1949年4月渡江后,是全歼国民党20军主要战场。
三元乡位于芜湖县东南部,九连山北麓。东南与宣州市军塘、团山2乡接壤;西北与红杨、湾沚、新丰3乡毗连。全境63.8平方公里。辖鲁村、杨村、百花、孙村、立新、肖垾、豹山。蒲塘8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24618亩,4979户,18111人,其中集镇居民1395人。
民国37年1948,属宣城县湾沚区置芳山乡。建国初,乡沿旧制。1952年划乡建政,置三元、永和、肖旱3乡,属团山区。1956年撤区并乡设三元乡。1958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改为三元、百花、肖旱、蒲塘、鲁村5个大队。1961年建三元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74年属红杨区。1984年复置三元乡,驻地七房董村,距县城湾沚镇10公里。
境呈不规则等腰三角形。地系丘陵岗地,土壤分7类:东南是白马肝土、白浆田土、黄泥土、红粘土、侵蚀性红壤土土属;西北除少量是棕红壤土属外,大部是黄泥土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37810亩,产量11404吨。油料播种面积5223亩,产量212吨。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84亩。建电力排灌站1座,装机容量220千瓦,开凿2条3公里长撇洪沟。乡、村林场9个,造林4100亩,是县重点植林乡之一。
九连山北麓蕴藏少量藕节煤炭。马鞍山西麓陶土是生产陶器原料基地。
乡、村企业570个。企业年总收入130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59万元,上交税金2.2万元。茶叶和山芋淀粉是乡土特产品。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9所小学,8个村医疗点。
皖赣铁路、芜屯公路横贯南北。
省辖九连山茶场位于境内。
和平乡位于县境南部,青弋江东岸。东与红杨乡及宣州市团山乡为邻;西以青弋江中流与南陵县太丰乡为界,南与西河镇毗连;北与红杨乡接壤。全境52.7平方公里。辖先进、万福、月湾、香河、盆塘、宝兴、三合、胜利、周桥、和平10个村民委员会,111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23854亩,5541户,20010人,其中集镇居民227人。
民国37年1948属宣城县寒亭区置西红乡。建国初,沿旧制。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圩山、六和、永官、沿合4个小乡。1956年1月并永官、沿合2乡成立大兴乡,并六和、圩山2乡成立和平乡,属寒亭区,1958年属寒亭人民公社。1961年建和平公社。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改为红杨区片辖。1974年属红杨区。1984年复置和平乡,驻地双摆渡,距县城湾沚镇15公里。
境呈不规则梯形。东南多丘陵山地,西北是圩区。土壤分7类:东南是黄泥土、白浆田土、白马肝土、棕红壤土、硅质棕红壤土和扁石铁铝质土属;西北是沙泥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41118亩,产量12575吨。油料播种面积7587亩,产量274吨。建电力排灌站12个,装机容量1235千瓦。开凿1条长1.5公里撇洪沟。乡、村林场3个,造林5580亩,是县重点植林乡之一。
乡、村企业452个。企业年总收入1196万元,其中乡办企业173万元,上交税金9.6万元。
湾红公路穿境南北,西青弋江向北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各1所。25所小学,13个村医疗点。
西河镇位于县境南部,东南与宣州文昌乡毗连;西以青弋江、资福河中流与南陵县东河乡为界;北与和平乡及南陵县太丰乡接壤。全境29.6平方公里。辖跃进,幸福、汤家棚3个街道居委会。罗公、岗山、珩琅、沈公、高兴、团结、万寿7个村民委员会,66个自然村。1989年耕地14152亩,4719户,14993人,其中集镇居民1947人。
西河镇以地处青弋江西岸得名,古名茶庵。始建于明初,万历年间遭兵燹。民国20年1931置镇。以标准镇属寒亭区。37年改设西红乡。建国初,乡沿旧建制。1952年划乡建政,分设西河镇及沈公、罗公2乡改属西河区。1956年并乡,成立双圩乡。1958年成立寒亭人民公社,改西河镇和双圩乡为超美大队。1961年设西河公社。1964年改为西河镇。1969年撤镇改为西河大队。翌年,复置镇。1971年由宣城县划属芜湖县。1974年属红杨区,镇驻地距县城湾沚镇19公里。
境呈不规则哑铃形。土壤分5类:东南是棕红壤、细粒棕红壤、扁石铁铝质石质土和酸性紫砂土属;西北大部是泥沙田土属。粮食总播种面积双季22604亩,6943吨。油料播种面积4163亩。产量141吨。建电力排灌站7座。装机容量787千瓦。主要涵闸陡门14道。撇洪沟长1.5公里。
镇、村企业480个。企业年总收入1610万元。其中镇办企业609万元。上交税金18万元。镇建安公司被评为芜湖市50万元以上产值乡镇工业企业。
湾西公路至凤家湾,设有车站。青弋江向北流入长江。
初级中学、卫生院、影剧院、广播放大站、文化站、图书馆各1所。13所小学,7个村医疗点。
珩琅山主峰海拨301米是县境最高点,珩琅塔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