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钱业
清道光年间,山西日升昌和三晋源两票号来芜设立分号。后为徽商与本埠商人效仿,芜埠票号与钱庄各有十多家。同治及光绪初年,芜湖商业发展迅速,与沪、汉大埠往来增加,经钱业汇划进出白银每年百余万两。光绪元年(1875)设钱业公所,是为芜湖首创银钱资金交易市场。钱庄有裕泰、蔚泰、鼎泰、懋泰、万和、同和、瑞和七家。光绪廿年(1894)后,米市兴起,钱庄增至23家,进出每年1300万两,以米款为大宗。光绪卅二年(1906)设第一家官办金融机构裕皖官钱局,旧式钱业一统金融局面结束,但钱业仍不失其主体地位。清末有万祥、同茂、宝善长等30多家,钱业发展进入高峰。
民国元年(1912)战事迭起,钱庄大部收歇,仅存万祥一家。越冬,米市复兴,钱庄多有开业,合股经营居多,年终大结后又多不愿营业而停歇,仅存茂恒一家。民国二年(1913)开业刚一年的中华银行被抢劫停业后,有西合泰开业。民国八年(1919),先后有茂恒、西合泰、承余、同和、厚丰、单瑞丰等20余家营业,每家资本在白银万两至数万两之间,分镇(江)帮、徽(州)帮和本帮,营业大多顺昌。民国十年(1921)钱庄增至30多家,钱庄发展再次进入高峰。
芜湖为米粮农产品及工商品交易中心,钱业与米业结下不解之缘。民国二十年(1931),先遇水灾继则旱灾后,经济恐慌,米市衰落,钱庄因帐款难归无法维持而纷纷倒闭。次年秋后,米市稍有回温,钱庄有茂恒、承余、兴大、久余、同余、同和、源康、厚丰、兴康、南和、西合泰等18家营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实行废两改元,多数钱庄蚀本停业,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未仅存源康、承余、鸿丰、太和四家,钱业发展落入低谷。
日军侵华,芜湖沦陷,钱庄皆停歇避离。民国二十七年(1938),以兑换日军票为主要业务的泰成、泰升、成美等四、五家钱庄开门营业。日伪统治下的芜湖金融业畸形发展,民国三十年(1941)八月钱庄20多家,九月增至30多家,民国三十二年(1943)八月48家,民国三十四年(1945)元月78家,八月日本投降猛增至120家,堪称“百业之首”。此时钱业因遭沦陷之初的大劫元气大伤,资金大都匮缺,钱庄因之合股经营,多数资本在三、五万元,少数雄厚者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股东为米粮商号和公司股东。
抗战胜利后,当局实行“劫收”政策,钱庄全部停业。民国三十四年(1945)底,钱庄复又纷纷筹备营业。到次年二月,在芜湖县政府领取临时营业执照先行开业或试业者达54家,尚有70余家加速筹备营业。省财政厅监督县政府清查出35家钱庄为擅自非法经营,勒令立即停业。对筹备中的钱庄一律不准开业。经此严格审查,能拿出战前证明资料的领照复业者只有11家。后,商会致函财政部苦求扩大复业及开业范围,财政部坚不允肯,并宣布78家为非法钱庄。被取缔的元照钱庄便买通政府上下官员,得其默许转入地下经营,称为“地下钱庄”,其业务经营与有照钱庄无异,略计达80多家。
1949年7月,市军管会宣布允许资本在旧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钱庄申请复业。有11家领有旧照钱庄先经批准营业。持观望态度的原地下钱庄纷纷筹备复业。为控制其过热增长,政府重新规定资本额达400万元方准营业,仍遏止不住,又规定资本额增至800万元并限定申请期。如此,共有22家办理增资手续。后有万祥、泰和、鸿丰、通孚4家因无力交足资本报请停业,实际营业钱庄为18家。自1950年2月起,陆续关闭停业,后又有一些钱庄因信用放款不能及时收回,营运资金萎缩,亏损过巨而清理告停。至6月仅存晋孚1家,后因暗地进行投机买卖,于1951年6月,市人民政府勒令其停业。至此,钱庄不复存在。
二、国家银行
芜湖最早设立的国家中央银行是大清银行芜湖分行,宣统元年(1909)九月开业,它是国家中央银行在皖省设立的最早机构,辛亥革命时结束。民国三年(1914)元月,中国银行在芜设立分号,后改支行,这是民国政府中央银行成立之前的国家银行。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在芜设立支行,中国银行遂结束其中央银行职能。中央银行芜湖分行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芜湖沦陷前撤离芜埠。民国三十年(1941)八月,汪精卫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在芜开业,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撤出。次年二月,中央银行芜湖分行回芜复业,1949年4月芜湖解放前夕撤离。
1、大清银行芜湖分行
大清银行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户部银行改组而成,总行设北京。宣统元年(1909)九月在芜湖设立分行,度支部郎中刘体智任总办,继任陈文泉。第一任经理卢恩泽,协理钮安延,继任颜大组等。在总办与经、协理之下,按帐、库、文书等行务名目,规定职司,编制20至25人。宣统二年(1914)六月,先后设置安庆分号和富庄分号,协同分行开展经营。分号设分理1人,负责一切行务,其内部按行务规定职司,编制10人至15人。芜湖分行及分号从设立到辛亥革命时结束,历时两年。
2、中央银行芜湖分行
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于民国十七年(1928)成立,芜湖分行民国十八年(1929)二月一日开业,初设时为支行,行址华盛街,经理屠钧。民国二十四年(1935)六月一日改组为分行,经理为严燮,内设会计、营业、国库、出纳四股。抗战爆发,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四日奉命撤至汉口办公。抗战胜利芜湖光复,奉中央银行总行之令,中央银行屯溪办事处移芜改称芜湖三等分行,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十一日正式复业,行址迁至日伪时期的华兴银行行址下二街185号。当年六月,该行指定 为安徽区金融检查及行庄准备金集中行,实际上仍执行安徽金融业务管辖行职责,经理范才骅,内设文书、会计、检查、营业、出纳五系。民国三十七年(1948)一月,奉命开始将帐册文卷疏散屯溪存放,作撤退准备。1949年4月,芜湖即将解放时离芜。
3、中国银行芜湖支行
中国银行于民国三年(1914)元月十九日在芜湖设立分号,是中行在安徽设立最早的机构之一。内设管理、文书、营业、会计、出纳、国库等职,负责人是管理宋正权,行员共11人,该分号隶属南京分行。民国四年(1915)九月一日,安庆分号改组为安徽分行,芜湖分号即改归安徽分行管辖。因芜湖为皖省经济重心地位,民国六年(1917)元月一日,安徽分行由省城安庆移设芜湖,芜湖分号移设安庆,设在芜湖的中国银行安徽分行遂成为全省中行管辖行,下设安庆、蚌埠、大通、六安、庐州5个支行及宣城、枞阳、三河、亳州等汇兑所,行长刘桐。民国十二年(1923)二月,安徽分行改称芜湖分行,民国十五年(1926)于中二街86号建筑新行屋。民国十七年(1928)三月,因长江上游战事未息,交通梗阻,米市冷落,市场凋弊,金融业务淡泊,芜湖分行遂改为支行。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芜湖沦陷前夕,支行奉命撤至汉口设立临时办事处,应付少量业务。民国二十七年(1938)二月八日,支行又离汉转沪,在上海法租界福煦路959号成立通讯处,应付存款,探听欠款各户,催索收回。民国三十年(1941)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上海冲击租界,支行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七月离沪回芜办理业务,至抗战胜利该行归沪行管理。日本投降后,中行总管理处派人对沦陷中的芜湖中行进行接收清理。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四日支行复业,九月,该行再度改归南京分行管辖。1949年芜湖解放,该支行由人民银行接管。
4、交通银行芜湖支行
该行设立于民国三年(1914)九月,地址下二街30号,股本2000银元,经理先后有张煜全、周作民、彭荫轩等人担任。初办时内部分组营业,民国六年(1917)改组分股办事。
芜湖交行设立初期,主要代替地方政府经收关税,时因米市兴盛所征关税款项数额较大,又有皖省督军倪嗣冲的巨额存款可供营运,一时资金充裕业务昌盛,因之而有民国六年(1917)获纯益26959元。为适应业务发展,是年该支行改升为分行,管辖皖省安庆、蚌埠两支行及宣城汇兑所。民国十一年(1922),因内战频繁时局动荡,倪嗣冲存款提取无余,关税款项收入因米市衰落而大为减少,芜湖分行业务萎缩,遂复改为支行。为拓宽业务,民国十七年(1928)之后,芜交行设立储蓄部和信托部,此后应皖省农仓管理处的特约,首次设立区办事处,承放农仓储押贷款,并主办仓库业务,储备物资。民国二十五年(1936)有仓库5处。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芜湖沦陷前夕,芜湖交行迁至汉口,次年六月又迁至上海。民国三十二年(1943)四月,回芜办理业务,由总管理处改归南京分行管辖。1949年芜湖解放,交行由军管会接收并随即撤销,部分行员分配到人民银行中山路办事处工作。
5、中国农民银行芜湖分行
该行原称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芜湖分行,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由安庆移至芜湖,基金增至25万元。次年四月改称中国农民银行芜湖分行。民国二十五年(1936)九月增设农贷所。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该分行撤至汉口,存、放款业务交由汉口分行接办。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复业,恢复与增设蚌埠、安庆、屯溪三个办事处,祁门、合肥、六安、宣城四个分理处及滁县、贵池、太湖、太平、歙县六个农贷所和一个芜湖仓库,业务遍及全省。该分行于解放时由军管会接管。
芜湖农贷所,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二十七日开业。资金由芜湖分行支付,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理以农民为对象的动产质押放款。该所于同年十二月六日因准备撤离而停业。
芜湖农业仓库,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一日开业。开业初,办理农产品保管业务。农民动产抵押以稻谷为主要对象,先后核配资金8亿元,质押贷款117543.7万元。解放前夕清理停业。
6、中央信托局芜湖办事处
该处1946年4月1日在中二街99号开业,隶属南京分局,主任韦季斌。内设保险、会计、文书、营业、出纳五系。1949年4月办理结束。主要业务有存、放、汇款、保险、信托及接收清理售卖日伪财产等项。
7、中央合作金库芜湖支库
1937年上半年,农本局因芜湖为皖省农产集中地,拨给提倡股本10万元,派孙叔璠为主任,觅定二街狮子桥一处房屋设办事处。主要业务办理对有组织的合作社的贷款。不久抗战爆发,业务来不及推展,遂告停歇。胜利后的1947年8月25日,芜湖支库在上二街122号重新开业,经理洪仪,次年8月由杨甲接任。内设文书、事务、仓库、会计、营业、出纳六股。
8、邮政储金汇业局芜湖办事处
民国元年(1912)开设芜湖一等邮局。所辖长街、马路、鱼市街三支局于次年七月一日设立。民国八年(1919)邮政储金248.52元,民国九年(1920)2290.92元。民国十九年(1930)邮政储金汇业局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邮汇局芜湖办事处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二月十四日复业。主要业务为储金、放款、汇兑及代理保险。安徽邮区票款准备局辖下芜湖局,供应南陵、和县、无为、巢县、当涂、丹阳镇、采石、运漕、天长、广德、宣城、泾县、宁国、茂林、旌德、含山、繁昌、三溪、青弋江、郎溪、榔桥河、河沥溪等22局的票款。1949年1月24日,芜湖邮汇局奉命裁撤,所有储金汇兑业务交由芜湖邮局办理。
附: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芜湖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八月二十五日开业,为中储总行直辖。总行暂拨资本金15万元中储券,作为开业基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十一月十三日,日人阿部英一郎派为芜湖办事处顾问分室主任,芜湖金融操纵其手。中储总行检查金融事务所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一月十八日在芜湖办事处内设立。
民国三十四年(1945)九月八日,芜湖办事处撤退到南京总行临时办公。日本投降,便与汪伪政权一同覆灭。
三、地方银行
起步早于国家金融。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徽裕皖官钱局在芜设立分局,经理省库,发行地方银元官票。同期,江南裕宁官钱局跨省来芜设立分支机构,发行银元票。此二官钱局于辛亥革命时结束营业。民国元年(1912)一月十五日,安徽都督柏文蔚为淮上军筹借军饷,将裕皖官钱局改组为临时中华银行。淮上军大本营设在芜湖,军款多集中于芜湖分行。次年,皖省参加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武装讨袁失败,耗资颇巨,后又遭变兵抢劫而告歇。民国九年(1920),安徽当局又拨款在蚌埠设立安徽省银行总行,芜湖亦设立分行,经营六年于民国十五年(1926)北伐军抵皖时结束。民国二十五年(1936)元月,省财政厅拨款在芜湖设立安徽地方银行总行,次年抗战爆发芜湖沦陷前撤离。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地方银行在芜复设分行,总行未回归芜湖,由金寨迁至合肥,改组易名为安徽省银行。是年十二月,芜湖县银行接受裕皖银行并正式开业。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省银行驻芜办公处组成并正式办公,处理结算准备撤退。次年芜湖解放,省、县二行皆由军管会接收。
1、安徽地方银行
民国二十四年(1935)筹设安徽地方银行,资本额200万元。民国二十五年(1936)元月十六日,其总行于芜湖长街徽州会馆正式开幕,实收资本100万元。首任行长程振基。
该行设董事会、监察会,实行行长负责制。总行下设各地分支行。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设经济研究室,先后聘请王世颖、沙千里、骆耕漠等经济金融专家为研究员,指导皖省经济金融建设。八月,发行辅币250万元,增设发行库。十月设置总稽核。民国二十六年(1937),省府增拨资本,接受惠济官质及各项官产,开设和县官质,成立企业部。五月接受安徽省农仓,增设农贷部。
该行在全省各地设立机构网点,安庆、蚌埠、屯溪均为分行。至抗战爆发,先后设立总分行办事处53个,构成地方金融网络,为皖省银行业中第一大行。
“七·七”事变后,总行改为总管理处,撤至安庆,后移六安、金寨。设驻屯溪临时办公处,办理皖南国统区的金融业务。抗战八年中,皖北以金寨为行务中心,皖南以屯溪为业务中心,分区管理。
抗战胜利后。芜湖分行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一月十五日复业,易名为安徽省银行。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于芜成立省银行办公处。芜湖解放时,省银行清理结束,并向军管会办理移交手续。2、芜湖县银行
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一月二十五日,芜湖县银行成立。十二月一日试业,资本总额1000万元,实收600万元。因币值贬落,民国三十五年(1946)资本定为5000万元。次年又增为1亿元,实收4600万元。民国三十七年(1948)发行金圆券,300万元法币折合1元金圆券,该行仅有金圆券15元。后采取按各乡镇人口分配募股集资,方招足银行法所规定的最低额10万元金圆券,维持营业。
四、商业银行
经营时间较长的是两家客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其次是由旧式钱庄改造的安徽银行,因经营不利而中途废止。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闽省富商恽祖祁等人来芜招集股本20万元成立协和银行,兼办储蓄。该行为芜湖最早的商业银行,于民国元年(1912)停业。民国十四年(1925)七月一日,徽商朱晋侯等人合办的安徽银行开业,在上海设立分行,民国二十三年(1934)在挤兑中停业。民国十八年(1929)八月,中国实业银行在芜设立办事处,民国二十三年(1934)升为支行。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芜设立支行。沦陷前,芜湖商业银行只有上海和中实两家。
日伪时期,商业银行增多。有日商开设的台湾银行芜湖支店(经营以日本洋行为对象的存放汇业务)、安民银行芜湖分行、中日合办的华兴商业银行芜湖分行、芜湖商业银行、芜湖华盛银行、芜湖工商银行、芜湖安徽实业银行、裕皖银行,尚有中国、交通二行(其时该二行失去抗战之前的“国家银行”地位而沦入商业银行之列)。
抗战胜利后,日伪时期的商业银行皆接受清理而停业。战前的上海、中实两支行先后复业。茂华、中孚二分行先后开业。
1949年芜湖解放后,继续营业者有上海和中实两家。中实行不久停业,上海行直到1952年11月公私合营并入芜湖市人民银行。
1、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芜湖支行
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开业,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芜湖沦陷前撤离。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十日返芜复业。1952年11月并入市人民银行。
抗战胜利后,该支行储蓄部揽收储蓄存款拨给银行部运用,损益各自核算。银行部的资金来源由沪总管处拨给营运基金10万元,主要以吸收普通存款及储蓄部拨来的储蓄存款为最多,间代同业调拨为辅。民国三十六年(1947)五月,存款商号占76%,生产事业20%、慈善事业2%、交通事业1.5%、公用事业0.5%。汇款,上海商汇占汇入总额的85%。资金运用,买汇为放款总额的40%,定期放款占33%,贴现19%,活期透支8%。放款对象,商号占65%,生产事业31%,公用事业4%。存款总余额628 538 072.10元。放款总额117 033 100 950元。汇入汇款407 000 000元。汇出汇款317 756 900元。银行部纯益193 332 828.97元。
2、中国实业银行芜湖支行
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办事处改升支行。下辖南陵汇兑所及宣城寄庄。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初撤迁到汉口办理存款。次年九月归并南京分行。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月二十一日复业。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存款余额641 154 497.64元。商号私人占83%。放款53 438 968 558. 50元。其中买汇占50%,活期质押19%。放款对象私人商号占62.8%,生产事业22%。汇款上海商款占汇出款额75%。汇出汇款1084 333 620.68元。汇入汇款(申汇)为527 073 060 .68元。该行头寸集中于上海总行。累计纯益 102 596 440 .93元。
3、安民银行芜湖分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六月十六日在芜设立办事处,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月十五日扩充为分行,并在当涂设立办事处。民国三十一年(1942)下半年,因汪伪财政部规定法币以2:1兑换中储券,该行损失数万元。放款须有确切担保,在河沿街设有质押仓库。兼办储蓄、信托及商业银行所经营的其它业务。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存款余额260万元中储券,放款200万元。该行用款每年主要有两季,三至六月的午季麦菜登场与八至一月的米谷入市的农产品抵押放款,利率在24‰至45‰不等。年汇出汇款在二、三百万元,汇入在500万元。该行于抗战胜利时清理结束。
4、芜湖商业银行
该行由永大钱庄改组扩大建立,民国三十二年(1943)春开业,为股份有限公司。实收资本100万元,次年增为1000万元,在南京设有分行。放款须有物资保障。于泗关街自设堆栈。民国三十二年(1943)运用资金1600万元。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存款余额1890万元。每年放款主要在午季麦莱及秋后米谷登场两季。质押放款,民国三十三年(1944)十二月567万元,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月81438万元。汇出汇款25610万元,汇入6150万元。存款利率在15‰至18‰,放款在40-45‰。民国三十三年(1944)纯益1121万元。民国三十四年(1945)一至五月纯益1519.5万元。该行于抗战胜利时结束。
五、其它金融机构
有典质业、保险业、合作社、华洋义赈会等。
典质: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十二、三家。光绪年间有7家,李鸿章家族开办的源丰、源成、源庆3店是当时芜埠规模最大的,每店资本一般在十余万两,典息定章2分。典期为24个月。宣统时,因铜元损折而减少到4家,不久改用银元而稳定下来。辛亥革命后战事频繁,典业大都收歇,仅存惠和1家,至民国四年(1915)停业。民国七年(1918)长德开业。民国八年(1919)同和开业。典息增为3分,典期改为18个月,易名为质。民国十一年(1922)、十二年(1923),信诚、惠元先后营业。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家资本总额达480万元,典息为二分五厘。日伪时期有协济质营业。抗战胜利后,有同济和、公和、同和、裕源、龚济、裕华、和济、惠和、聚诚十多家拟具开业,并筹备典当同业公会。解放后,典当业未悬牌营业。
保险业:芜湖开埠之后,美国一家保险公司来芜设立机构。民国二十年(1931),官办的宝丰、中国、永宁几家保险公司在芜设立代理处,业务以火险及运输险为主,年保险总额400余万元。保费收入7.3万元,赔款4万元。民国二十四年(1935),华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芜埠保费收入总额的十分之三。此时芜湖保险机构受上海总公司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芜设立支公司,七月中兴产物保险公司经理处开业,十月民安产物保险公司代理处设立,此外,还有中央信托局及李慧龙等数家私营保险机构,另有邮政储金汇业局代理保险业务,到解放时皆停业。
华洋义赈会芜湖办事处: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月设立。在芜湖、宣城、当涂、和县、无为、铜陵六县发放农赈,指导组织合作社,并给以利息优惠。设立当年共放农赈280491.82元。期限二至五年,年息四厘。农赈结束后,推行信用合作社。1934年旱灾,华洋义赈会办理旱灾农贷,其中芜湖26社计放4280元。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