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883年,由清政府左宗棠主持架设的电报干线之一——长江线,从镇江经由南京、采石、芜湖、大通、殷家汇等地至汉口。是年底,芜湖成立电报局,开始了芜湖电报通信的历史。1884年,安徽省又自办南北电报支线,其往南方向的支线经由芜湖、宣城至屯溪。到了1921年,芜湖已可与镇江、南京、采石、当涂、宣城、屯溪、荻港、大通、殷家汇、安庆、九江等地直接通报。1927年,芜湖电报局又添设韦斯登式单工快机一部,与京沪同线直达做报。
1928年,芜湖电报局又增设短波无线电台,为我市的无线通信之始。1929年,南京政府“建委会”在芜湖市北平路(现北京路)13道门14号开设商用电台,与上海、南京、汉口通报。1934年芜湖电报局迁入该处,与商用电台合并,增设了莫氏双工机一部,直达上海。1935、1936年又陆续加装了至安庆、屯溪两路的快机。至此,芜湖电报通信已初具规模。
1937年12月9日,芜湖遭日军轰炸,电报通信工作无法继续坚持,报务人员将机件设备分头破坏或埋藏,大部分报务员渡江北上,芜湖的电报通信随之中断。芜湖沦陷后,日军于1940年3月在芜设立伪电报电话局(址设国货路14号),隶属伪华中电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支社。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6年8月前,芜湖电信局的电报电路可直达南京、安庆、宣城、宁国、屯溪、当涂及荻港。其通报方式除芜湖至南京、安庆为音响机,芜湖至宣城、宁国、屯溪为同线定时英尔斯机外,其它均为话传电路。1947年3月,芜湖至繁昌正式通报。3月中旬,芜湖至青阳开放定时工作电路。至1947年10月,又增开芜沪单工重锤式韦斯登机电路。截止1949年9月,因战事影响,芜湖至宣城、芜湖至繁昌的通报线路只保留了芜当(涂)、南京韦氏机、安庆音响机等几条电路和一部无线电台。
解放后,芜湖的电报通信经过了恢复和整编,至1950年7月,有线报房和无线报房的人员由40人减为33人,电路由12条增为16条。其后,芜湖至上海、合肥、屯溪、巢湖、宣城、马鞍山电路先后恢复或开通,并相继与南陵、繁昌、湾、裕溪口、和县、含山、无为开通话传电路。1958、1959年,电报业务量成倍增长,通报电路增加7条,原话传电路均更变为人工电路,并开通至泾县、郎溪、广德、太平和宁国的人工电路,以及至铜陵市的电传电路和至裕溪口营业所的话传电路。是时,芜湖有直达电报电路23条。1967年,五单位自动发报机在芜湖投入使用。1984年,28线用户电报集中器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专门用户对电报通信的需求。1985年,译码机步入电报通信行列,有效地提高了译电质量,减轻了译电员的劳动强度。
至1985年底,芜湖邮电局的电报电路有31路(不含出租电路),其中二级省际电路2条,二级省内电路22条,市内电路7条。在31条电报电路中,有线(架空明线)电路22条,无线电路9条。机械程式为:电传19条,自动转报1条,人工11条。电报通信的主要设备有:12路以上载波电报机四部,TX—20型和BD477型全电子电传机14部,机械型电传打字机42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31部,短波发讯机9部,短波收讯机5部。
1985年,芜湖市邮电局电报交换量为188.51万份,其中去报26.83万份,来报32.81万份,转报128.87万份。转报占总交换量的87.7%。
芜湖市邮电局的电报投递分直投和邮投二种,其中以直投为主,约占总投递量的96%。市区直投区域的半径为4.8公里,最远投递点力7.4公里。
1985年电报营业收入达61.74万元,占市邮电总收入的14%左右。
(附表10:芜湖市邮电局出口电报及收入一览表)

芜湖市邮电局出口电报及收入一览表
(1949年—1985年)
表10


下一篇:第四节 传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