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质量检验
七十年代初,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由各厂的生产或技术组代管;质量检验,由少数技术人员在生产流程中自检。1973年开始,各厂采用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检验产品质量。
1974年,无线电一厂成立密封双连产品计量检验室,采用美国军用产品抽样检验方法检验产品质量,时为国内领先水平。
1975年前后,各厂建立技术股,内设工艺组,由专人管理产品质量。1977年,晶体管厂、无线电一厂、三厂相继组织部分不合格产品展览会,把产品质量、销售情况通告全体职工,对职工进行产品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1978年后,各厂相继增设了检验股,陆续制定不同的质量指标,设立班组检验员,采取本工序自检,前后工序互检,专职检验和群众检验相结合等手段,努力提高产品质量。1979年,无线电三厂制定产品质量升级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产品进行每年二次的例行试验。3CG
21
、3CG
23
两种晶体管顺利通过平均1400小时无故障的测试检验,受到省电子局的表扬。
1980年,电子公司业务科设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各厂成立质检科,坚持开展每年9月的质量月活动,1982年,晶体管厂被授予质量月活动先进单位的称号。
1982年1月,电子公司召开全系统质量工作座谈会,此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全系统展开。使质量管理达到标准化、计量理化,系统内各厂整理产品的技术文件,做产品的可靠性、计数抽样试验,并普遍检查生产线流水卡、工艺卫生制度的执行情况,健全工艺管理制度。1984年后,公司和各厂坚持每月开一次质量调度会,督促、检查质量工作,使产品质量得到普遍提高。1982年,密封双连CB-202B,金属化电容CJ,大电解电容CD
12-15
,风扇电容CDJ,可控硅3CTSA、3CT50A等5种产品的成品率比上一年同期提高2%;金属化电容CJ
10
、CJ
10
,铝电解电容CD
11
、CD
10
,绦纶电容,PNP硅高频小功率管CG
21
等六种产品的例行试验合格率达到100%;CTM32、C7m32P45内屏式黑白投影管在全国同行业测试评比中获得第1名,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1984年,各厂配备专职质量情报员,建立厂内、外质量情报网。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岗位责任制。各厂建立健全产品生产原始记录,对职工进行应知应会考核,开展岗位练兵活动。1984年,公司设科技科,管理质量工作。公司和各厂分别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全系统11个关键性生产工序建立QC小组,开展经常性活动。1985年,有3个厂实行质量经济责任制,把质量指标分解成若干小指标,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与奖惩挂钩,深化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质量跟踪
1978年开始,电子系统各企业开展了产品售后服务活动。各厂通过编制产品目录和说明书,向用户介绍产品性能、结构,并按用户要求改进产品规格、样式,保证产品质量。1978年,晶体管厂组织10余人分2批5路,先后走访了几十个城市的几百家用户单位,征求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和改进建议。1979年,无线电一厂派人到西安,对销售的电视机进行普查,及时处理了电视机的质量问题。
八十年代以后,电子产品的质量跟踪服务工作日趋完善,建立了质量反馈和质量分析会制度,按照用户的需要,设计和试制产品,并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1982年,无线电一厂、三厂收到用户反映产品质量的来信58封,做到每封信有答复,登门处理质量问题27次。1984年,各厂配备专职质量情报员,建立厂内、外质量情报网。1985年,无线电三厂聘请了质量信息员,建立质量反馈网,发出征求用户意见表120份,走访7家用户单位,处理质量问题。通过质量跟踪服务,提高了企业信誉,扩大了产品销售量,同时改进了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增加了产品品种规格,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三、优质(新)产品
1969年至1985年的17年内,开发了100项电子新产品,其中有12项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4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技成果奖11项。这些新产品的开发成功和应用,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作用。
1、5吋黑白投影管
1974年4月,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向电子管厂下达试制5吋黑白投影管的任务。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对仅有的一根样管进行分析,积累资料。经过反复试验,于1974年10月30日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根5吋黑白电视机投影管。
2、c7m32p45无框架内屏式高亮度投影管
芜湖电子管厂于1981年2月开始研制内屏式高亮度投影管。研制组由4人组成,吴华夏主持设计。经国家电子工业部鉴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是显示器件开发的新成果,属国内首创,为发展我国投影电视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4月,该产品被国家科委评定为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分别获得安徽省、芜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7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3、c5m115p22高亮度彩色投影管
市电子管厂研制组于1983年6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高亮度彩色投影管。该产品用于40-200吋大屏幕投影电视,具有色彩鲜艳,临场感强,画面清晰逼真,高亮度等特点,是投影电视的更新换代产品。1987年5月,经电子工业部鉴定:“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并达到和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是显示器件开发的新成果,为发展我国投影电视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8月,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分别获得安徽省、芜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7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4、8SG1Y1平视管
市电子管厂总工程师吴华夏于1981年开始研制8SG1Y1恒磁聚焦、静电聚焦平视管。他在没有原始设计数据,没有样品和图纸的困难条件下,独立完成了该项目的电子光学系统、整管结构设计、生产流程中的工艺制定,编写了全套设计、工艺文件,解决了各种关键的疑难问题,于1983年研制成功。1985年12月,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通过该项目的设计定型。鉴定证书称:“8SG1Y1平视管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可靠的性能,属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在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和结构工艺上有独创性,其清晰度、亮度等主要关键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是显示器件开发的一个新成果,为发展我国航空电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该项目1985年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3等奖,并分别获得电子工业部、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1等奖。
5、CTM-302三分量磁通门式磁力仪
198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与无线电一厂议定,双方共同对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磁力仪科研性样机进行改进,由无线电一厂于1984年5月试制成功。通过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北京标准地磁台的计量和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比样机有较大改进和提高,获1984年芜湖市科技进步3等奖。
该产品主要用于地球物理界作大地电磁测探。1985年,磁力仪由我国第二批南极考察队带到南极应用,受到国内及加拿大、瑞典等外国专家的赞扬。
6、BKJ并联电容器
由无线电三厂于1984年试制成功,是新型节能元件。1985年6月,安徽省科委于芜湖市召开技术鉴定会鉴定该项目在省内属独创。芜湖纺织厂经过谐波测试证明,节约电能3-5%。1985年,该项目分别获得安徽省、芜湖市科学技术成果4等奖和2等奖。
附表:芜湖市电子工业主要新产品开发一览表芜湖市电子工业主要新产品开发一览表
表11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