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市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生产历史悠久。据《青阳县志·风土志》(明万历年间)记载的中药有二十八种之多(见附表16)。《芜湖县志·关税志》(乾隆十九年(1754)版本)载:从芜湖海关出口的本地药材分四类,计120多个品种。据清康熙年间(1721年间),《南陵县志·物产篇》记载的中药有17种(见附表17)。《芜湖县志》记载的药材计有70-100余种。并详载了芜湖县中药的产销情况:“明党产南乡白马山一带,每年可采百余担,行销湖南、广东两地……,龟板、鳖甲均可采百余担,行销外埠……。”1937年前,本地药材经芜湖海关出口约20个品种,年出口量约2.4万担,其中以桔梗为大宗,每年约1万担以上;其次是丹皮、首乌、松香,每年均二千担以上,远销香港和东南亚一带。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事纷起,政局动乱,物价不稳 ,加之药材经营商对中医药材的压级、压价,致使药材资源受到破坏,药材的采集、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解放前夕,仅南陵县的丹皮就减产一千多担。
建国后,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得到重视。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期间,药材收购主要由土产公司承担。1953年收购药材约135种,近9000担,其中大宗品种46个,仅桔梗一个品种收购近10万斤。
1955年5月,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安徽省芜湖分公司,负责管理芜湖全区的药材经营。1957年全区收购药材140个品种、11400担。1959年前后,区内各县均建立了药材培植场,药材生产面积达1631亩,主要品种有:白术、白芍、红花、宣木瓜、玄参、生地、丹皮等。引种、试种的品种有:人参、黄连、当归、甘草、桔梗、紫丹参等品种。1960年第一次普查中药资源,采集标本1609份,精选单验方159条。1969年全区药材生产面积为2020亩(其中大宗地道药材有8种,占地面积1225亩;水本药材6种、10.5万株;其它药材5种,占地面积795亩)。1970年前后,进行第二次普查中药资源,全区共查出800多个草药品种,收集单验方413条。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药农种药、采药和经营药材的积极性。大宗地道药材如:桔梗、明党参、丹皮等野生家种工作普遍推广。1979年,全市又进行了一次中草药资源的普查,共查出800多种中草药,搜集单验方400余条。
1983年实行市管县,芜湖市下辖4个县(即芜湖、繁昌、青阳、南陵)和九华山管理处。药材区划和分区范围进一步扩大(见附表15)。1984年,芜湖医药分公司和市药材站根据省中药材 资源普查办公室布置,对药材资源作了深入细致的普查,1985年底普查结束。全市共查出中药科属312科、1504种,其中:植物类225科、1359种;动物类87科、128种;矿物及其它17种,占国家规定重点普查品种的62%;在省定普查270个品种中,芜湖市有235种,占省定品种的87%。
1985年,全市共有中药材培植场22个,人工种植、驯化面积7274亩,其中黄连37亩、桔梗950亩、丹皮3500亩、明党参20亩、太子参10亩、紫丹参30亩(历年主要药材生产面积见表19)。全市中药材专业户2202户,种植面积3790亩,从事中药材采集的药农有12563人。全市设中药材收购网点76个。1983年收购总量12075担,金额125万元;外调中药材金额48万元;出口药材品种9个,出口量2850担,出口金额59万元。1984年收购总量7740担,金额130.7万元;外调中药材总额104万元;出口药材品种7个,出口量1036担,金额20.3万元(芜湖市主要药材历年收购变化情况见表21)。
全市药材储藏量150万担,其中植物类120万担,动物类10万担,矿物类20万担。全市有中药材加工厂5个,年加工能力1650担。
芜湖市中药材区划分区范围表

《青阳县志》记载品种

《南陵县志》记载品种

大宗地道药材品种

名贵药材品种

外引内种药材品种

家种家养药材品种

频临灭绝的药材品种

新发现的药材品种


药用矿物品种


芜湖市历年主要中药材生产面积统计表
表19单位:亩、株

芜湖市中药材生产、收购机构统计表
表20

芜湖市主要药材历年收购趋势变化表
表2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