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的中成药生产,全凭眼看、咀尝、手感的经验定质量优劣,无标准、无规范,谈不上技术要求。
解放后,中、西药的生产,特别是西药生产,从无到有,得到了发展。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六十年代始予重视,七十年代,特别是后期以来,以质量求发展,以优质药品造福于人民,逐步成为制药职工的工作准则和各厂的治厂方针。
七十年代后期,各厂增设了化验室,加强药品检验。从局到厂普设了技术科或质检科(质管科),车间设置了质检员,班、组或工段设立了兼职质管员,健全了三级质量负责制,形成了层层有人抓质量。同时,全面开展了TQE活动,坚持开展了每年一次的质量月活动和局、厂经常开展质量检查、抽查等活动。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坚持执行了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的“三不”制度。坚持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地方药品标准》、《医药工业质量管理办法》等要求,检查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质量。坚持做好精密仪器、当量液、标准品、标准液、检定菌、易燃、易爆、剧毒、试剂等物品的专库专管,严格进出的手续制度。同时,按高科技需要,增添了检测、检验设施,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检测、化验等活动。使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合格率基本上达到了100%。张恒春制药厂在1984年,对36个品种进行考核,一次合格率达100%的就有28个。截止1985年,在中、西药的产品中,有8个产品分获部优、省优称号。
芜湖市医药工业优质产品一览表
表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