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厂房
解放前,芜湖市仅张恒春国药号生产23种中成药,设后坊加工,连同前店仅有900多平方米房屋。
1954年,芜湖市大生、咸济、中华、华美等4家西药房自筹资金,联合开办了长江制药厂(现芜湖制药厂),时租长街32号100平方米民房作生产用。1956年转为公私合营,厂址迁至堂子巷6号,改造原房700平方米为厂房。随着生产的发展,1958年在康复路44号征地28亩,新建了针剂、片剂车间及办公设施后,全厂迁至新址。经过32年的不断发展,截止1985年,全厂占地面积达10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484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达17088平方米。
1958年,张恒春的制药后坊划出,成立了张恒春制药厂,始在原房进行生产。1965年在薛家山征地15亩,新厂房于1969年建成,是年全厂迁现址。1985年,该厂占地25050平方米,新建厂房6846.38平方米。
1985年芜湖市医药生产系统基建情况表
表1

1967年由空军某部组织家属创建的五·七制药厂,后于1975年以集体企业转属羌湖市,更厂名为第三制药厂。1970年组建的芜湖市中药二厂(原为新芜中草药厂)和以后组建的张恒春饮片厂、芜湖市药用包装厂、医疗机械修理部,始均在原来的湾里、半亩园等简陋厂房生产,现均在长江路等地征地、建房,各厂陆续迁入新厂,使之适应生产。
截止1985年,医药生产系统占地142014平方米,建筑面积48169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26107平方米。
二、设备
解放前,张恒春药号的后坊生产中成药,设备简陋,手工操作,生产方式落后。
1954年新建的长江制药厂始产宝塔糖时,仍是人工搅拌,手工操作,没有一台电动机械。1960年,医药生产的设备,经过技术革新运动的普遍开展,老设备得到了改造,同时,普遍增添了新设备,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芜湖制药厂,在改造老、旧设备的同时,购置了割瓶机、封瓶机、印字机等设备,使针剂生产实现了流水线。1970年试制成功的庆大霉素原料药,始产时,仅有1吨发酵缸,年产只有几十公斤,后逐年建成5吨缸、15吨缸,1978年又建成两只50吨缸,年产增至3000公斤。芜湖第二制药厂,在长江路建成新厂后,以27台专用设备建成了6条流水生产线,达到了工艺合理,使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得到不断的扩大与提高。1958年组建的张恒春制药厂,在1959年就以6台电机、2台包装机、一部压榨机,使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日产量由每人每天生产成药10公斤提高到80~200公斤。1979年以后,张恒春制药厂在增建新厂房的同时,增添了2只多能提取罐、2台高效薄膜蒸发器以及真空反应罐、液体灌装机、压片机、高效灭菌真空干燥箱、自动包装机等设备,生产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能力提高3倍,做到了中药西做。
芜湖市的医药生产,经过建国后的37年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从零起家,到1985年已拥有各种设备5214台,其中专用设备1206台。
1985年医药工业企业机械设备一览表
表2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职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