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设备维修
1952年以前,明远电气公司对仅有的配电设备,只进行一些临时性维修。1952年35千伏马芜线和小官山变电所投产,对输、变、配电设备才建立定期维护制度。
变电运行从小官山变电所开始,一直实行三班制,通宵监视设备。每班交接和本班中间,都对设备运行状况巡回检查。每小时抄录一次负荷、电量等运行数据。“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正常的生产制度遭到破坏。1971年弋江变电所调相机投产,改班为值,三班制运行恢复。1973年长龙山变电所投产,实行两大班值宿制运行。其他变电所也随之改为两班值宿制运行。1978年长龙山变电所调相机投产,也改班为值,仍两大班值宿制运行。每天巡回检查4次,定点抄报负荷、电量等运行数据。杨家门变电所由7名女同志担负运行任务,被称为“三八”班。由于她们认真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和交接班、巡回检查、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的“两票三制”,到1985年底创安全运行1194天记录。因此,该所在荣获1984年度市“三八”先进集体的基础上,1985年再度荣获省电力局先进集体称号。班长王湘玲被省电力局授予劳动模范。输电线路运行由分设在各地的线路保线站进行,实行定人定线负责制,每月巡线一次,检查线路运行状况。遇有风、雪、洪水等特殊情况,增加巡线次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的巡线制度无法坚持,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事件时常发生。为加强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1980年芜湖供电局在沿线的当涂、芜湖、繁昌、南陵、泾县、宣城等县的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配合下,聘用了420名义务护线员,置输电线路于群众保护之中。1981年安徽省公安厅、安徽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发出《关于保护电力线路和设备安全的通告》,使输电线路的运行更有章可循,因此线路工人加强宣传和安全监视,不准在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栽植树木、竹林、苗圃,不准在电力线路附近开山放炮、烧窑、打靶射击和放风筝等,严禁在电力线路防护区内建房搭栅、堆放柴草等。1982年夏季,团结路一户居民原在35千伏线路下新建住房,经再三动员,使其另选房基。事隔三天,突然一次雷击,将电线击落在该户原地基附近,而该户却免受此祸。皖中大跨越与荻港大跨越单独设有保线站,负责运行维护工作,每天登塔检查一次,塔下检查两次。皖中大跨越的安全保卫工作,“文化大革命”前,由皖南供电局的经济警察担任,“文化大革命”开始,经济警察撤销,改由地方民兵担任至今。1972年8月至1973年4月,这个大跨越的第一回路14次过负荷运行。1972年8月10日中午,天气晴朗,江上无风,第一回路的导线所涂油脂烧化,油烟袅袅向上,油点溅落江面,导线弧垂下降约10米,但因保线站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很快消除了故障。在保线站人员的精心维护下,到1985年皖中大跨越已安全运行25年。因此多次被市政府和省电力局授予先进集体称号。配电站和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一直由配电运行班担负。配电站由专人进行定期监测,每月测量一次白天和晚间负荷,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做好运行记录。配电线路则定线到人,每月巡线检查一次,特殊气候条件增加巡线次数,进行特殊巡线。由于维护精心,1963年取得建国以来配电运行第一个百日安全无事故记录。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又授予用电管理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发给铜质奖牌一块。为加强市郊农电线路维护,1985年芜湖供电局和市公安局,在邻县和郊区的西江、鸠江、官陡、年陡、四山、大桥、赭山、马塘八个乡也联合聘请了83名义务护线员,引导群众爱线护线。
变电设备的检修试验,一直按规程要求进行,到期必修,修必修好。主变压器检修,1966年以前,3——5年一次,1966年以后,5——10年一次。取油样化验每年一次,发现问题跟踪检查,每周取一次油样进行化验分析。配电变压器检修2——3年一次。高压油开关检修按规定的周期和开断次数进行。继电保护每年检验一次。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一直都是每年进行一次。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按计划进行,检修申请经调度批准,办好工作票,再进入工作现场。1962年以前,仅能进行配电变压器大修和大容量变压器的一般性检修,以及绝缘油过滤和简化试验、绝缘电阻测定、交流耐压试验等。1963年开始,芜湖成为皖南供电系统的修试中心,修试能力日渐增强。1965年设计制造了一台立式涡流线圈加热真空缸,解决了1万千伏安以下大型变压器芯体真空干燥问题。1969年,首次修复35千伏充胶套管和35千伏阀型避雷器,均被华东电力工业“双革”展览会列为展出项目。1978年,设计制成三倍频耐压试验变压器,有效地发现互感器匝间和层间绝缘缺陷。1984年,成功地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绝缘油中微量水份,及时发现主变压器等重大设备的内部缺陷。这两项成果均获省电力局技术革新三等奖。到1985年已能进行12万千伏安以下大型主变压器的标准大修和220千伏互感器的检修,能进行绝缘油真空过滤及废油再生,能进行绝缘油气相色谱分析和微水测定,能进行大容量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泄漏电流、介质损失、直流电阻、油耐压等整套测试工作。输电线路检修,也一直按规程要求,每年标准大修一次,遇有特殊情况,进行临时性检修。配电线路检修周期性差。1962年以前,一直处于临时检修状态。1963年,全面开始改造配电线路,将木杆换成水泥杆,木横担换成铁横担。1974年开始,每年一次标准大修。输、配电线路检修也均按计划向调度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办好工作票,再进入工作 现场。输配电线路的检修能力,1958年以前,只能进行6千伏及以下线路的架设和维修。1958年,赵喜生等人首次在6千伏线路上,成功地进行了带电作业尝试,殷江涛又设计了一套35千伏线路金具,保证了杨家门变电所按时送电。1965年对皖中大跨越的导、地线,第一次进行涂油防锈取得成功,被列入全国电力工业增产节约和“双革”成果展览项目。1969年带电更换了110千伏马芜线一档导线,1970年带电更换110千伏马铜线166号杆及安装110千伏马芜线全线间隔棒。同年,又首次研制出硝酸银自由带电作业工作服。1974年又带电对皖中大跨越的导、地线进行了涂油防锈。1976年架设了220千伏东梁山至长龙山输电线路,1983年,成功地进行了110千伏铁塔整体平移,荣获省电力局技术革新三等奖。到1985年已能进行220千伏及以下线路的架设和带电或不带电的维修。
二、技术改造
1949年以前,供电生产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很少进行。建国后,随着电力事业发展,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不断增多。1963年更新改造9项,投资8.24万元,1985年更新改造32项,投资114.3万元。(附1981——1985年更改项目情况表)
1981—1985年技术改造更改项目情况表
表7

现对部分项目略加记述:
1、配电网络改造
1930年,明远电气公司对城区配电线路和配电站开始升压改造,重建配电站14座,高压线路除通向1#、2#两站有水泵房仍保留2.3千伏电压,其它均由2.3千伏升至6.6千伏电压运行。凡经热闹街道,改设地下电缆,其余仍用架空线,但均用水泥杆转角,重要地段用铁塔转角。低压线路也大部分采用方洋松木或圆木为电杆。各配电站的变压器主线圈,均装有自动开关,用时限过载继电器控制。副线圈每路出线也装有自动开关。电站内并装有自动时间开关,控制全市路灯。城内电网为环形,任一电站因线路故障,可改由另一路线供电。1958年用电负荷增长过快,市区高压电缆过负荷严重,配电站受空间位置限制,无法增大设备,随改为高压架空线和室外柱上式电站。到1961年原室内电站已淘汰6座。1963年皖南供电局开始全面更换市区配电线路的木杆,调整部分高压线路走向,减少迂回。1973年高压线路木杆全部更换为水泥电杆、铁横担。1978年,低压线路也全部更换为水泥电杆,原室内配电设施全部淘汰。1979年1月至1986年1月,芜湖供电局对市区配电网络再次进行升压改造,4座变电所,413个工矿企业和农村用户,21条总长503公里的配电线路,574台容量为153547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全部由6千伏电压升高到10千伏电压运行,每年节电775.2万度。
2、杨家门变电所开关室改造
1976年该所扩建一台主变压器,改造开关室。原开关室为人字型砖木结构,没有独立的控制室,对外供电出线仅5条。当年10月开始土建施工,1977年土建部分完工,1978年室内10千伏开关柜和室外35千伏构架安装完工,2#主变压器就位。新开关室为平顶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外供电出线增加到9条。控制室与开关室分开,装有BKCX—K2DJK—2B晶体管电气集控装置一套,集中全变电所的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四种功能于一个控制柜,再汇集到一个集控台上。运行人员坐在集控台前,对变电所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电气集控装置的晶体管保护柜于1976年上半年到货,集控柜与集控台于1978年6月到货。1982年9月开始安装,1983年2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全工程历时6年零4个月,被称为“胡子工程”。
3、皖中大跨越换线
1980年10月22日至12月2日,芜湖供电局组织209名职工对皖中大跨越进行换线。换线成立工程指挥部,仇汉生任指挥,朱智文任第一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技术组、安全保卫组、宣传组、施工队。建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该局所属各工区、所、队和机关各科、室、处、委、会以及当涂、芜湖、繁昌、南陵四个县供电局都派人参加会战。铜陵发电厂、芜湖发电厂、佛子岭水电站、市搬运公司、长江航政局芜湖分局和大塔所在地东西梁山大队等单位,都给予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该跨越段原为C——418镀锌钢绞线,更换为GLGJJ—38/19加强型钢芯铝包钢绞线。并更换原耐张线夹为新型螺旋型耐张线夹,更换原直线悬垂线夹为履带型悬垂线夹,将耐张塔与瓷瓶串的联接,由钢丝绳改为联板,采用阻尼线加防震锤,并在直线夹中加予绞丝的联合防震措施。换线后,其载流量由原来的380安培,增大到605安培。被水利电力部授予基建单项标兵称号。
4、长龙山变电所开关改造
该变电所SW4—110和SW4—220少油断路器(开关),均系“文化大革命”期间产品,运行中经常漏油和渗油,传动机构有时卡、涩,辅助接点经常脱落,造成控制回路断线,威胁着设备的安全运行。1981年元月,变电开关班14名工人进人工地,吃住在现场,对开关进行解体大修,将中触座由原来的螺纹连接改为平面连接;将三角箱原采用的螺纹轴肖球墨铸铁十字块改为焊接式滑块;将开关的合闸机构由原用挂钩连接改为四连板合闸。并且更换所有的耐油橡皮,改变主轴油封的结构,将所有导电触珠镀银等。到12月底,14台开关全部改造完成,各顶技术数据达到规程要求,为安全供电做出了贡献。1982年该班被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班长程正刚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三、安全管理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颁发1684号命令,明远水电公司组织职工反复学习,认真执行。对防止倒杆及高空摔跌事故,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1961年,皖南供电所吸取宋宣让触电死亡事故的教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认真贯彻电业安全生产的“三大规程”,执行“两票一制”,设立专职技安人员,同时制订了《倒闸操作管理办法》和《调度操作项目的统一标准》,公布执行。1963年,皖南供电局在总工程师室设立专职技安员,由总工程师直接指挥安全生产。除认真执行部颁《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外,又制订了《皖南电网芜湖地区事故处理规程》和《芜湖地区35千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运行规程》,统一了我市供电区域内的技术用语、操作程序和事故处理方法等。同年,皖南供电局开始明确各工区技术员兼安全员,工区主任兼管安全,初步形成二级安全管理网,并在总工程师室的指挥下,对全局职工进行安全技术考试,发给安全合格证,按安全等级从事相应的安全技术工作。随着制度健全和安全管理加强,供电事故大幅度下降。
1963年,全市配电线路首创了136天无事故安全运行记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被打乱,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被破除,安全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事故又再度上升。到1970年,皖南供电局仅因触电、倒杆和车祸等发生的死亡事故就达5起。于是从这年起供电生产的安全活动日制度开始建立。1971年,供电设备搞超铭牌运行,设备健康水平明显下降。1972年,贯彻水电部(72)水电字第146号文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皖南供电局在整修设备的同时,开始对新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工作,并着手建立班组安全员,健全三级安全管理网。另外,随着新设备的不断增加,1974年又制订了《弋江变电所调相机现场运行规程》、《消弧线圈运行规程》等相应的现场规程,安全措施逐步恢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上到下对安全生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都有深刻认识。水利电力部、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电力局关于加强电业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文件和专业性文件接连下发,芜湖供电局认真贯彻执行。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1979年开始,对新学员、新工人以及学校分配来的应届毕业生,严格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即通过局、工区、班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上岗位工作。每年组织一次生产工人学习、考试《安全电业工作规程》,每两年一次对管理生产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统考,均凭安全合格证从事相应的安全工作。坚持安全活动日制度,开展季节性和节日性的安全大检查,查厂容厂貌,查安全措施,查“两票三制”执行情况。同时,根据历年来各类事故教训,提出认真贯彻《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三个“开门三件事”。运行“开门三件事”为交好班,抄好表,检查设备和报表;检修“开门三件事”为开好工,办好票,带齐安全措施、工具和材料;行车“开门三件事”为查刹车,查方向,再查机油和灯光。另外,为严肃“两票三制”,加强安全网建设,每年还审批公布一次技安员、安全员和工作票签发人。1981年,为提高职工技术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成立技术培训网,由29人组成,总工程师负责领导。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工人,开始签订师徒合同,做到包教包学,尽快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是年,又恢复完善反事故措施计划。1980年,根据省电力局开展长期安全周期竞赛活动的要求,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当年取得两个百日无事故的好成绩。1983年,在运行人员中开展千次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促进了安全运行。同时,还设有特殊贡献奖,凡发现重大设备缺陷,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及时制止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防止“五大”事故确有成绩的个人或班组,均给予记功奖励。是年,还组织人员开始修订现场规程,到1985年,已订出《现场事故处理规程》、《变压器运行规程》、《高压开关运行规程》、《输电线路防护规程》、《直流系统的倒闸操作规程》、《工矿企业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等13种,同时还制订了《高供高计用户检验、更换计量表计工作票》、《高供低计更换计量表计工作票》、《低供低计用户更换低压电度表工作票》、《自行操作工作票》、《设备变更通知单制度》等,使安全管理工作趋于完善。
(附历年安全统计表)
芜湖供电局历年安全统计表
表8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