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2年,芜湖建成第一条35千伏马芜输电线路,到1985年,拥有35千伏输电线路32条,长358.218公里;110千伏线路11条,长381公里;220千伏线路7条,长203.669公里;500千伏线路2条,长24.478公里。其中,由市区直接管辖的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28条,横跨长江的220千伏和500千伏大跨越各1座,总长730.165公里。一、马芜线
从马鞍山发电厂至芜湖小官山变电所,是皖南地区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为增大本市供电能力而建。由公私合营芜湖明远水电公司建设,南京电业局设计、施工。这条线路与小官山变电所一起,建设投资90多万元,款项来源由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向明远电气公司的70.4万元贷款转作公股投资,不足部分,由公私合营后的明远水电公司补充。线路设计电压为35千伏,绝缘水平按66千伏设计。1952年4月12日动工兴建,6月16日架设完工,8月15日投产送电,以33千伏电压运行。1958年升至35千伏电压运行。线路全长48.151公里,木杆、木横担、π型架设。导线为35平方毫米的裸铜绞线,在杆上成三相水平排列。额定输送容量1万千瓦。投运初期,只接有小官山和当涂县城西门两座变电所。1958年5月,为解决芜湖发电厂的基建施工用电及建成发电后的电力输送出路,由该线支接一条线路至芜湖发电厂。11月,杨家门变电所建成,也支接在该线路受电。1960年5月,由芜湖发电厂至小官山变电所的35千伏线路建成,名为“芜小二回路”线。另将马芜线在芜湖发电厂开断,分成为马鞍山发电厂至芜湖发电厂和芜湖发电厂至小官山变电所的“马芜”和“芜小一回路”两条输电线路。1964年,姑山铁矿线路建成,于当涂县新桥处支接在马芜线上用电。1970年10月,四褐山变电所建成投产,也有一出线支接在芜小一回路上。1974年7月,马芜线又在当涂县新桥处开断,进入长龙山变电所,分为“马龙”线和“芜龙”线。至此,该线一分为三,且由新建时单向受电力主,变为现在多方向电力交换的渠道。
二、马铜线
从马鞍山发电厂至铜官山总变电所,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铜宫山铜矿建设的子目工程,名为“华东53354号马铜线输变电工程”。为解决铜官山铜矿用电而建,是华东地区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由南京电业局建设,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华东设计分局设计,电业管理总局基建工程管理局送变电第一工程公司(简称东北送变电)施工。工程投资427万元。1954年9月16日开始架设,1955年2月20日竣工,3月5日投产。连接在马鞍山发电厂66千伏母线上,与66千伏宁马线联网运行。该线按110千伏电压中性点接地设计,全长128.6公里,杆塔742基,直线杆与一般转角杆均采用国产圆型空心水泥杆。每基双杆,π型排列。这种水泥秆是华东线路器材厂产品,为我国首创,而该线又是使用此电杆的全国第一条线路,特殊跨越杆与转角杆均采用铁塔,全线共40基。导线为15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地线为35平方毫米的镀锌钢绞线。线路输送容量5万千瓦。1958年4月,南京城南变电所至马鞍山的110千伏南马线建成,在马鞍山电厂外平山头处与马铜线支接,升压至110千伏运行。这样从南京城南变电所至铜官山总变电所连成一线。故一度将该线改称为“宁铜线”。1959年8月,芜湖发电厂临时升压站建成,通过支线向该线送电。1960年11月,弋江变电所建成,支接在该线上受电,于是在长达263公里的主干线上,沿途挂着马鞍山发电厂、芜湖发电厂、弋江变电所、铜官山总变电所四个大“灯笼”,一点发生事故,影响全线安全,调度很不灵活。1963年第2季度,该线在马鞍山发电厂开断,分两路进电厂,于是又恢复原名“马铜线”。1964年第3季度,该线又在芜湖发电厂开断运行,变成了“马芜”、“芜铜”两条线路。1967年,53.5公里的南马线和42.7公里的马芜线,同时每相加挂一根15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变成每相二根的分裂导线,增大输送能力5万千瓦。1970年12月,芜铜线又在弋江变电所开断运行,变成了“芜弋”、和“弋铜”两条线路。1973年10月,马芜线开断接进长龙山变电所,变成“马长”与“芜长”两线。1975年,弋铜线又开断,接进新桥变电所,变成“弋新”与“新铜”二线,1976年弋新线再次在繁昌110千伏变电所开断,变成为“弋繁”和“繁新”二线,1984年弋繁线又开断进火龙岗变电所,变为“弋火”一回路和“火繁”线。至此,马铜线一分为七,变得灵活可靠。
三、长芜宁线
从长龙山变电所经芜湖南的火龙岗变电所至宁国变电所的220千伏线路,是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宁国水泥厂的配套工程,为解决水泥厂用电而建。由芜湖供电局建设,安徽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工程投资1587.7万元,全线长125.116公里,其中长龙山至芜湖南段为27.112公里,芜湖南至宁国段为98.004公里。导线采用400平方毫米的轻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50平方毫米的镀锌钢绞线,杆塔269基,除5基HG型换位杆为水泥杆外,余264基均为铁塔,其中有LB型铁塔55基,LB1型铁塔36基。1983年8月动工兴建,1984年9月竣工。线路输送容量10万千瓦。因芜湖南变电所改名为火龙岗变电所,长芜宁线随改为“长火”和“火宁”二线。长火线于1984年6月22日投产送电,火宁线于1985年1月8日投产送电。至此,芜湖220千伏电网骨架初步形成。
四、皖中临时过江线
从裕溪口,经曹姑洲,到四褐山的临时跨越长江线路段,是万里长江第一条跨江输电线路。由马鞍山供电所建设,安徽送变电工程队设计、施工。整个跨越段由3基木塔和1基木杆组成。跨西江的裕溪口侧木塔高72米,曹姑洲侧木塔高62米,跨距1327米;跨东江的曹姑洲侧木塔高62米,四褐山侧借助山势,用普通木杆1基,跨距850米。曹姑洲内另有8基木杆线路连接洲内两基木塔。跨江段导线采用70平方毫米的镀锌钢绞线,其它连接线均为15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跨江段未架避雷线。线路输送容量1.01万千伏安。1958年8月动工,施工多为手工劳动,10月1日建成投产。北连杨柳圩变电所至裕溪口的35千伏输电线路,南连东方纸版厂自备电厂升压站35千伏母线。这样,皖中电网正式联入华东电网。1959年10月,该线升压至110千伏运行。1960年,东西梁山过江线建成投产,翌年,临时过江线拆除。
五、东西梁山过江线
东西梁山过江线横跨长江,连接皖中与华东电网。该工程由芜湖电业局建设,上海电力设计院设计,安徽省冶金厅建筑安装公司工程队负责土建施工,电力部武汉送变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今安徽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羊角顶架、横担组装和放线等施工,工程投资245万元,两端联线投资55万元,总概算300万元。整个工程由2座直线塔和2组耐张塔组成。直线塔为钢筋混凝上结构,塔身高104米。南塔建在市郊东梁山头,基础海拔高62米;北塔建在和县西梁山下东北侧1.5公里距江边约200米的冲积沙滩平地上,基础海拔高9米,因地质差,故在直径15米的圆形基础上,打下152根截面400平方毫米,长14.5米的钢筋混凝土桩。直线塔身底部直径13米,上口直径4米,下部壁厚330毫米,上部壁厚180毫米,两直线塔间(跨江段)距离为1411米。导线耐张塔12座,高11.2米;地线耐张塔4座,高12.3米,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直线塔的横担和顶架均为型钢结构,全部重量57.76吨,上横担长33米,下横担长48米,地线羊角斜伸高17米。过江线为双回路架设,设计电压220千伏,输送容量每回路为18万千瓦,导线采用418平方毫米的镀锌钢绞线,地线采用204平方毫米的钢绞线。导线成三角型排列。直线塔导线瓷瓶每串20片,5串为一相。耐张塔导线瓷瓶每串14片,8串为一相。采用大连电瓷厂出产的π—8.5型绝缘瓷瓶。1958年8月动工兴建,1960年8月8日竣工,9月29日投产,以110千伏电压运行。此时,仅次于武汉长江大跨越,堪称华东电网第一输电高塔。1973年4月29日,配合长龙山变电所建成投产,第一回路(长江下游侧)随升压到220千伏运行。1976年4月26日,过江线两端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第二回路(长江上游侧)随升压到220千伏运行。1980年12月,将导线更换为GLGJJ—38/19加强型钢芯铝包钢绞线,输送能力增大58%。
六、500千伏洛繁线荻港至繁昌段
该段从500千伏荻港大跨越的南塔至500千伏繁昌变电所,是华东电网第一条500千伏淮南至上海输电线路的一小段,是芜湖供电区内最高电压的第一条线路。由安徽省电力局淮沪500千伏输变龟工程筹建处负责工程管理,芜湖供电局负责建设中的质量检验。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安徽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工程投资8474万元。线路长19.96公里。导线采用每相四分裂轻型钢芯铝绞线,截面积为400平方毫米。地线采用95平方毫米的特制钢芯铝绞线。杆塔41基,其中换位加转角塔1基,转角塔3基,终端塔1基,直线塔36基,都是轻型铁塔。1984年6月动工兴建,1985年12月18日竣工送电,以220千伏电压临时运行。额定输送容量50万千瓦。
七、500千伏荻港过江线
荻港过江线横跨长江,担负淮沪超高压输电线路过江联络任务。北塔位于无为县新沟乡渡江村的防洪堤内,南塔位于繁昌县荻港镇边的凤凰矶上。该工程由芜湖供电局建设,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冶金工业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第二工程公司上建特殊工程队负责土建施工,湖北电力三处负责组装横担和架设电线,上海长城电梯厂负责安装电梯。工程投资1133.8万元。整个工程由2座直线塔和12座耐张塔组成,对称分立于大江两岸。直线塔为烟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塔本身高度均为160米。南塔坐落在凤凰矶头,基础海拔高度52.50米。北塔坐落在防洪堤内离堤143米的平地上,基础海拔高度8.80米,因地质差,基础下设混凝上灌注桩88根,每根长44米,截面直径0.8米,浇灌成环板式混凝土整块。两直线塔间(跨江段)距离为1221米,耐张塔采用一基一相导线布置。塔身结构为镀锌16锰钢管。直线塔上装有镀锌16锰钢管悬臂式横担,分上下面层挂导线,上横担两臂伸开48米,兼挂地线,下横担57米。塔内各没有0.5吨级电梯1部。大跨越为双回路布置,设计电压500干伏,设计最大输送容量每回路100万千瓦。导线采用加强型钢芯铝绞线,截面积400平方毫米,每相由4根组成。地线为钢芯铝包钢绞线。截面积为铝60平方毫米,钢95平方毫米。直线塔导线瓷瓶每串37片,4串为1相。耐张塔导线瓷瓶每串30片4串为1相。所有地线均挂2串瓷瓶,每串2片。1981年9月4日施工,1984年12月31日竣工。1985年12月18日第一回路投产送电,以220千伏电压临时运行。
1985年芜湖供电局直管输电线路明细表
表3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变电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