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早在明、清时期就以浆染业、炼钢业的兴盛而驰名。米粮、竹木、茶、盐等南北货交易频繁。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市场日臻扩展,直至解放前,交易兴盛不衰,市场繁荣。由于无专管市场机构,市场被一些投机商把持操纵,欺行霸市、买空卖空、物价暴涨,居民生活必需品奇缺,市场混乱不堪。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初期,为稳定市场秩序,迅速恢复发展生产和正常经营,遏止和打击私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市人民政府和工商管理机关,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对工商企业的外部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对从事棉纱、五洋、钱庄、银楼、银元等扰乱市场的投机倒卖活动予以取缔,并由国营公司抛售物资、平抑物价,整顿各业的行纪行规。对840户牙行(原市场交易媒介),采取教育改造的方法,并入合营货栈;对米业之采运、江广、碾米、砻坊、杂粮五帮,划为三业,并整理行佣、行规,制订粮食交易管理规则,由工商局派员监督粮食交易市场。1950年,组建布业商场、五洋商场、旧货商场、牛行市场,制订交易规则,集中经营,统一管理。推行“公制”、“市制”、“度量衡器”,先公营,后集体,再民用。在税务局、工商联配合下,对私营工商业者和商贩进行爱国主义和遵守政策、法令的教育。1952年,对私营工商业、个体商贩实行登记发证。严格控制棉花、木材、牛皮、猪鬃市场,限制稻谷外运、外商采购,处罚违章案74件;组织公、私营工商业参加芜湖专、市物资交流大会,参加皖南北、华东区土特产交流会议。1956年11月,由商业、公安、税务、卫生局及郊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组成副食品市场管理委员会,开放8个市场,进行蔬菜、鱼、禽、蛋等交易活动,由各归口公司负责管理,允许上市贩运,价格浮动。1962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724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3.7%。1963年,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其成交额控制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以内。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限制集市贸易,割“资本主义尾巴”,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瘫痪,由市革命委员会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行使其管理职能。
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集市贸易恢复,开辟了十里长街小商品市场。1979年,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登记,开放了农贸市场29个。1981年8月,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市场管理,颁发《芜湖市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从经营范围、批发贩运、价格管理、经营对象等4个方面予以放宽,允许街道、集体、个体进入市场经营。开放设立农副产品贸易市场39个,其中年成交额在100万元以上有27个,引进外省农副产品400万公斤,农副产品成交额9076万元。
1981-1985年,共建农贸市场6个,投资311.37万元,总建筑面积8524m2,钢筋结构顶棚664间。在34个农贸市场设置较秤处和工商管理人员值班室,对经营交易进行监督,维护市场秩序。与全国23个省、市180个地区建立经济信息联系,开发了闻名遐迩的十里长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兴建花园街小商品市场和6个生产资料贸易中心,恢复了芜湖米市。
查处投机倒把、走私贩运、制造销售伪劣商品。1950年,查处粮食、棉纱、百货等私营工商业投机经营案件30余起,分别予以教育、悔过、罚款、停业处罚。1952年,查处违章案件127件,其中囤积棉纱、皮毛与黄牛74件,没、罚款15467元。1953年,查处违章案件410起,罚没款22290元。1963年,查处违章案件11189起,罚没款3.4万元。1964年4月,定案处理投机商贩2124户。1981年,查处投机倒把案件194起,罚没款58913元。1982年,查处177件,罚没款80290元。1983年,查处投机倒把大案10件,没收废钢铁3117吨,木材43152m3,柴油170公斤,白银448.8克,银元28枚,手表317只等。1985年,查处12件,罚没款19951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打击投机倒把中的错案,进行纠正。1979年,处理申诉复查案70件,经复查,定性处理不当的23件、转有关单位处理的4件,纠错退款15955.43元,粮票72斤。1981年,复查14件,其中:全错的4件、予以平反,退款22769元;部分错的2件,退款1928元。当年复查结案56件,退还罚没款21859.81元。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