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田径
田径运动在芜湖开展较早。民国五年(1916)在芜湖圣雅阁中学举行的春季运动会上,就设有100码、220码、440码、880码赛跑及竞走、跳高、跳远、掷铁球等田径比赛项目。民国十八年(1929)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间,安徽在安庆举行了以田径为主项的一至四届首运会,芜湖先后有10多所学校组队参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解放后,田径运动受到广泛重视。从五十年代初起,每年都要举行一至二次全市田径运动会,以推动田径运动的开展。
1956年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成立后,首先开设了田径、体操两个班,进行系统的业余训练。当年就有4名运动员被选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1958年又向省和国家队输送了20多名青少年田径选手。这一年也是芜湖市田径运动员破省纪录最多的一年,张普生、虞中勤、徐善义还打破了马拉松全国记录。
1959年4月,以芜湖市田径运动员为主组成的芜湖专区田径代表队,在全省第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次年在省第二届运动会上,再次夺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二名。
时隔15年之后,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继续保持了田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涌现了一批田径新秀,如徐敬东、江静、张一鸣、吴宗年等。
1979年,全省第四届运动会在合肥举行。市田径队获成年组第二名,少年组第三名。孙小鹏、梁华国、谭强各破一项省纪录。
进入八十年代,芜湖市田径运动总体水平有所下降。
1980年,在省五项运动会田径比赛中,仅获团体总分第四名。
1981年,在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女队获少乙组第二名,少甲组第三名,男队获少乙组第五名,少甲组第六名。
1982年,在省第五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女队获成年组第四名、少年组第十名,男队获成年组第七名、少年组第十五名。
1983年,在省少年田径比赛中,女队获第四名,男队为第十一名。
1984年,在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男队获第一名,女队获第十一名。
1985年,在省业余体校田径分区赛中,也战绩平平。
此间,芜湖市田径运动员翟迎建,自1975年输送省田径队后,经过刻苦训练,运动技术提高显著,1979年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跳过二米一十的好成绩,成为我省第一个跳高运动健将,1981年获全国田径冠军赛十项全能第一名。次年,又获第九届亚运会十项全能第二名,为我国首次夺取亚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芜湖市另一位田径运动员吴频,自1981年选调到省田径队后,运动成绩也提高很快,1984年5月获全国青年田径冠军赛女子五项全能第一名,6月又获全国田径冠军赛女子七项全能第五名,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二、游泳
芜湖地处长江之滨,青弋江两岸,市区内又有东、西镜湖两颗明珠镶嵌其间,自然水域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泅水”、“水禧”等体育游戏。至今在民间仍然流传着“狗爬”、“扎猛”、“直体踩水”、“仰面漂水”等古老的游泳姿势。至于现代竞技游泳,则是从解放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1955年8月,首次组队参加省五市游泳选拔赛,当时被选代表安徽前往上海参加全国游泳比赛的三名运动员中,就有芜湖游泳选手许建华。
1959年,以芜湖市运动员为主组成的芜湖专区游泳代表队,相继在当年举行的全省第一届运动会和次年举行的全省第二届运动会上,夺得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1960年,芜湖市游泳运动员郁凤英,在全国跳水、游泳锦标赛上破女子200米蝶泳全国纪录。
1965年6月,举行千人横渡长江活动,国家体委副主任李达上将等有关领导同志亲临观战。并在7月举行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印发了芜湖市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的专题材料。《体育报》也为此作了专题报道。
1973年,组建游泳集训队,次年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
1976年7月,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横渡长江活动,各行各业的6500多名游泳健儿参加了此次横渡长江的纪念活动。同年,还开展了对全市会游泳人口的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全市会游泳人口为87153人。其中男性77802人,女性9351人。
1979年,市游泳代表队在全省第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男子成年组、少年组均第三名,女子成年组第二名,少年组第七名。
1982年,在全省第五届运动会上,获游泳成年组第三名,少年组第六名。
1984年9月,芜湖市游泳运动员、省游泳队队员杨青,在上海国际游泳邀请赛和全国游泳锦标赛上,以52″80的成绩,破男子1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创当年亚洲最好成绩。同时,还和队友一道,打破男子四百米自由泳接力全国纪录。省、市人民政府曾去电报祝贺。
同年九月,市游泳队双获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游泳比赛男、女团体亚军。
三、举重
很久之前,芜湖市民间就有举石担、玩石锁等活动,并有单练、双练、数人集体练等多种活动形式。五十年代初,市体育场也设有此类活动场所,很受举重爱好者的欢迎。
1956年,开始采用金属杠铃,并开始建立举重竞赛制度和等级运动员、等级裁判员制度。
1958年,组建了专业性质的举重集训队。并于当年和次年在全省第一、第二两届运动会上,获得举重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1961年4月撤销专业队,此后转入业余训练。
1974年,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再次获得举重团体总分第一名。
1979年,全省第四届运动会在合肥举行。市举重队第四次夺魁,举重新秀马建平、胡前进、吴宗跃、万展武、黄小平等刷新八项省纪录和省青少年纪录。
1982年,在全省第五届运动会上,芜湖市获成年组举重冠军、少年组亚军。
1984年,芜湖市青少年举重选手,在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举重比赛中,再次获得团体亚军。
同年八月,芜湖市举重运动员、省举重队队员马建平,入选国家举重代表队,前往美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并获得67.5公斤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四、武术
芜湖的武术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国时期,芜湖一些武术界人士,尊武术为“国技”、“国术”,视为“健身强国基础”,并多次办武馆、聘拳师、传技艺。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省立芜湖第二民众教育馆主办的芜湖第一届业余运动会上,曾将国术(即武术)列为表演项目,深受观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把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加以倡导,并列为体育竞技项目,通过举办各种训练班和表演、竞赛活动,以推动普及和提高。
1953年,全国第一次民族形式武术表演大会后,芜湖市加强了对武术的宣传,并多次召开武术界人士座谈会,共商发展芜湖市武术事业。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还组织武术界人士公开表演,以扩大武术的影响。
1957年5月,组队参加了全省首届武术表演赛,陈信煌等6人获三等奖。
1959年,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武术班,选拔一批10至12岁的中小学生进行系统训练。
1963年,芜湖市少年武术运动员陈道云,以精湛的技艺,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一举夺得女子长拳、剑术和全能三项冠军。
1974年,市武术代表队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获武术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1979年,在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市武术队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2年,在全省第五届运动会上,市武术队继续保持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武术新秀唐守凯获男子成年组全能、拳术、短兵、对练四枚金牌;方坚获女子成年组对练金牌;李贤跃获少年男子组全能、长兵、短兵、单项传统和对练五枚金牌。
1982年后,教练队伍出现青黄不接,运动成绩一度有所下降。1983年男、女队仅获省青少年武术比赛第四、五名。1984年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武术比赛中,女队获第六名,男队排列第七名。1985年虽有所好转,但仍未能进入团体前三名。
五、体操
早在清末民初,芜湖的新式学堂和教会学校就开展了“兵士体操”、“徒手体操”及单杠、跳马等器械体操的教学和课外活动,有的学校还配备有专、兼职体操教员。
新中国建立后,对体操运动很为重视,在城乡广泛开展“广播体操”的同时,也逐步开展了现代竞技体操。
1952年,市第一中学在林一中老师倡导下,率先举办了竞技体操训练班,挑选部分同学进行基本动作训练。1956年4月,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体操班,从一中、三中、四中等学校选拔有一定体操基础的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同年7月,首次组队参加省青少年运动会体操比赛,一举夺得市组(此次比赛分专、市两个组)团体冠军。次年即向省体训班体操队输送了一批体操运动员。
1959年,全省第一届运动会在合肥举行。以芜湖市运动员为主组成的芜湖专区体操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次年,在全省第二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又获健将级男子团体第一名。
1960年,芜湖市体操运动员彭中卫获全国体操比赛吊环第四名,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1965年,芜湖市体操运动员吴守德在全国第二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荣获男子自由体操第一名,成为芜湖市第一个全国体操冠军。
1974年,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市男、女体操队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展示了男子自由体操挺身后空翻转体720度,后空翻两周及女子自由体操挺身后空翻转体360度等新难动作。
1979年,在省第四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滁县地区体操队异军突起,囊括了男女体操团体总分第一名,芜湖市男女队分获团体总分第二、第三名。
1982年,在省第五届运动会上,经过激烈争夺,市男女体操队双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3年至1985年,芜湖市女子体操队连续三年夺得省体操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被誉为“三连冠”队。芜湖日报为此走访了崔晶教练,并以“踏上理想之路”为题,发表了专访文章。
1985年5月,芜湖市体操运动员方敏,在南朝鲜汉城举行的第三届亚洲青年锦标赛上,荣获男子自由体操、跳马两枚金牌。
六、足球
芜湖市是安徽开展现代足球运动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清末民初,芜湖江边太古码头就建有一个足球场。起初是专供外国军舰和商船上水兵和船员周末上岸踢足球玩的,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芜湖足球活动的中心。此间,在城区内建校较早的萃文、圣雅阁教会学校中,也有一些外籍教职员喜爱踢足球,因而在这两所教会学校中也各建有一个足球场。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训练和比赛。
据老人回忆,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期间,芜湖足球运动已相当活跃。当时,除萃文、圣雅阁、省立芜湖五中、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各建有一支足球队外,社会上也成立了“联爱”、“常关”、“友谊”及“健美”足球队。他们经常活跃在太古码头足球场上,时而相互约战,时而致函给外国军舰队约战,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并由此推动了小足球活动的开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期间,芜湖还先后有数十名足球运动员入选省足球代表队,参加了华中运动会的历次足球比赛,为我省两次夺取华中运动会足球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芜湖沦陷期间,内思中学等学校仍坚持开展足球活动,并涌现了一批足球好手,如张长发、刘玉珊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足球运动的发展,芜湖市的足球运动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前发展。到1953年,全市已发展到68个足球队。这一年,市足球队还在省足球选拔赛中,战胜蚌埠等强队获得冠军。张长发、吴名骝、刘玉珊、李国柱、许建华等入选省足球代表队,前往上海参加华东区足球赛。在1955年至1956年的省五市足球赛中再次荣获冠军。
1957年,为进一步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开设足球斑,选拔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次年又组建了足球专业队。
1958年5月,市足球队代表安徽参加了全国乙级足球联赛西安赛区的比赛;7月,市少年足球队代表安徽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足球分区赛。虽然在两次全国性足球比赛中均未获得名次,然而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1959年,在全省第一届运动会上,获得足球亚军。次年,在全省第二届运动会上,市足球队与合肥队争夺亚军时,打成平局,结果比净胜球时,以一球之差,屈居第三名。
1964年7月,市少年足球队在全省比赛中,再次获得冠军,并代表安徽参加了全国少年足球赛厦门赛区的比赛,获第六名。
1974年,全省第三届运动会在合肥举行,市足球队获第三名。
1979年,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经过激烈争夺,再次夺得亚军。
1982年,省第五届运动会足球比赛,首次分少年、成年两个组进行比赛。比赛结果:市少年队荣获冠军,成年队获第三名。
1984年,在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足球比赛中,市少年队继续保持了前三名的较好成绩。
七、篮球
篮球运动于二十世纪初叶传入芜湖,始于学校,后推向社会。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曾活跃一时,芜湖五中男子篮球队、芜湖二女中女子篮球队曾被选代表安徽分别参加了第三、第四届华中运动会。在此期间,芜湖社会上也纷纷成立了“黑心队”、“五覆队”、“夜猫队”、“火星队”等众多的篮球队,竞赛活动也较为活跃。
五十年代,芜湖市篮球运动发展很快。1952年,全市篮球队由解放初的12个猛增到131个。同年,市男子篮球联队曾险胜省篮球巡回队。次年,市女子篮球队获省篮球赛亚军。
1957年,省七市篮球赛在安庆举行。市男、女篮双获第三名。
1958年至1959年,市建筑公司先后组建了男、女篮专业队。参加这两支专业队的运动员,大都是当时芜湖篮坛上的拔尖人物,曾转战不少城市,并代表芜湖市参加过全省第一届运动会篮球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后于1961年撤销。
1960年,为培养新生力量,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增设篮球班,招有一定基础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1963至1964年,在省少年篮球分区赛和省少年篮球比赛中,市少年女篮和少年男篮先后获得冠、亚军。
1974年,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市男篮获第三名,女篮未进入决赛。
1976年,市少年男、女篮,在省业余体校篮球分区赛和县赛区的比赛中,双获冠军。这是芜湖市少年篮球队在七十年代的省赛中取得最好成绩的一次。
1979年,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市男、女篮双双失利,均未能进入决赛。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芜湖市篮球技术水平每况愈下。1982年举行省第五届运动会时,市男、女篮均未能组队参赛。在1984年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篮球比赛中,市男篮排列为第十名,女篮排列为第九名。
八、排球
早在清末明初,芜湖教会学校中就开始出现排球运动,但那时仅作为一种体育游戏,由10多个人围成一圈,把球在空中托来打去,以不落地为佳。有时也将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边,中间系一根绳或一张网球网,双方隔网对打,所以,当时也称排球为队球。后虽波及到社会,但也局限于教育界和医务界的少数爱好音。据史料记载,当时芜湖有位潘文祥医生,很喜爱打排球,曾组织医务界排球队与学生排球队进行比赛。总之,芜湖早期排球运动发展缓慢,水平很低。
建国以来,芜湖市排球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2年举行全市排球比赛时,就有19个排球队参赛。到1953年底,全市排球队发展到49个。1956年至1957年,市男、女排球队先后在省排球比赛中获得亚军。1959年至1960年,在全省第一、二届运动会上,以芜湖市排球选手为主组建的芜湖专区排球代表队,均获得女排第三名、男排第四名的良好成绩。
1960年,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招收部分排球基础较好的中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1973年,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市女排保持第三名,男队获第五名。
省三运会后,加强了少年队的训练,促进了少年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在1978年省少年排球赛中,市少年男、女排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1979年,在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市女排再次夺得第三名,男队获第六名。
八十年代初,由于排球队伍青黄不接,因而男、女队均未能在1982年举行的省第五届运动会上进入前六名。经过调整和充实教练力量,运动水平有明显回升,在1984年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上,市男、女排双获第三名。次年,在全省业余体校排球比赛中,市少年女排再次荣获冠军。
九、乒乓球
早在二十年代,芜湖青年会、民众会馆、青阳会馆和铁锁巷小学等就出现了乒乓球活动,青阳会馆并举行过一次规模不大的乒乓球比赛。
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小学乒乓球活动日益活跃,社会上的乒乓球爱好者也有所增多,但很少举行正规比赛,因而运动水平提高不快。
五十年代初,乒乓球得到广泛开展。当时市体育场和市工人俱乐部均设有乒乓室,社会上的一些乒乓球好手,如江文波、石兆善、马正安、张正强、刘幼辉等常云集于此,切磋球艺,互相促进。1955年,芜湖市乒乓球女选手平玉珍荣获省五市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冠军。
1963年,市第八中学女少年乒乓球队和市女少年乒乓球队,分获省女少年乒乓球基层冠军队锦标赛和省女少年乒乓球混合队锦标赛的冠、亚军。并被选代表安徽前往武汉参加了全国女少年基层冠军队和混合队乒乓球赛。
1964年,市少年乒乓球队在省赛中一举夺得女子团体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同年,市职工乒乓球队在省赛中获男、女团体和女子单打三项亚军。
1974年,在全省第三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战绩不佳,男、女队均未能进入团体前六名,仅获得女单打第四名。
省三运会后,恢复业余训练,并在二中、十九中,罗家闸、育红等中小学设立训练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979年举行的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取得了男团亚军,女团第五名以及女子单打、男女混合双打两项冠军和男于单打第三名,男子双打第四名、女子双打第五名的好成绩。
进入八十年代,乒乓球队伍出现青黄不接,运动成绩又有所下降。在1982年举行的省第五届运动会上,除获得男子团体第三名外,其它项目均未能取得名次。次年在省业余体校乒乓球比赛中,市男队下降到第九名,女队第十二名。1984年开始回升,在当年举行的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上,市男乒队再次获得团体赛亚军和少年甲、乙组单打两项冠军。但女队仍战绩不佳。
十、棋类
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运动都是发展智力的运动。建国后,芜湖市有组织的开展了棋类训练和比赛,促进了棋类运动的发展。
1、围棋
芜湖市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开始围棋业余训练和比赛活动。
1960年在全省第二届运动会围棋比赛中,获得个人赛冠、亚军。
“文化大革命”后的1973年,恢复围棋训练。次年三月,受省体委委托承办了全省围棋选拔赛,这是我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棋盛会,共有12个地市的40多名围棋选手参赛,芜湖市围棋选手刘传礼、王业辉分获成年组第一、二名。九月,又组队参加了全省第三届运动会围棋比赛,刘传礼、王业辉再获第四、五名。
1980年至1983年,先后在省少年围棋赛,省围棋赛和省第五届运动会围棋比赛中获得二个团体第二名和一个团体第四名。
截至1985年止,芜湖市共有两名围棋手获得围棋五段的称号。
2、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运动在芜湖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五十年代起纳入体育竞技项目。
1959年,在全省第一届运动会上,芜湖市棋坛老将唐守礼以不失一局的优异成绩荣获冠军。同年,为了交流棋艺,还邀请上海、江苏、湖北、安徽四省、市的象棋高手来芜进行表演赛。芜湖唐守礼先后逼和1958年全国冠军李义庭、全国亚军何顺安及四川、江苏省冠军陈清泉等,取得了七战五和的战绩,受到与会者的高度称赞,但不幸于1961年病逝。
1960年,组队参加了全省第二届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市税务局职工棋手佘子干,以不败纪录荣获冠军。
1961年,开始建立中国象棋等级赛制度,规定每次比赛的1--10名为甲级棋手,11--30名为乙级棋手,31--50名为丙级棋手,50名以下为丁级棋手,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象棋活动的发展。到六十年代中期,全市象棋队发展到41个。
七十年代,棋艺水平有所下降。1979年在全省第四届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中,未能进入团体前六名。
进入八十年代,又渐趋活跃。1983年至1984年,市少年棋队先后在省少年棋赛和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中,获得团体第六名、个人第三、四名。此间,市职工象棋队获省8市职工象棋赛团体第三名。职工棋手孙国权连战皆捷,荣获冠军。
3、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运动在芜湖市起步较迟,参加活动的人也较少。1960年,市国际象棋选手王菊生曾在省第二届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中获第四名。1962年,青年选手朱周南、刘人正分别获得省国际象棋比赛第一、三名。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芜湖市国际象棋活动基本停顿。
进入八十年代后,开始有所起色。1981年,在省国际象棋比赛中获个人赛第三名。次年,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中又获团体第五名。
十一、射击
芜湖市射击运动是从1955年下半年起逐步开展起来的。1957年首次举行全市射击比赛,有40名运动员参赛,并选拔10名运动员组成市射击代表队,前往合肥参加了省首届射击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次年,又在省射击运动竞赛大会上,获得少年级总分第一名和市级总分第二名。
1959年,以芜湖市射击选手为主组成的芜湖专区射击代表队,在全省第一届运动会上夺得射击团体总分第一名,张孝宗获个人总分第一名。
同年9月,芜湖市射击选手姜宗仪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射击比赛中,获女子小口径专用步枪立姿冠军。
1964年至1965年,射击运动有了较大发展。全市涌现50个射击队、13个简易射击靶场,在70多个基层单位开展了射击普训活动,参加普训人数达14700多人,竞赛活动也颇为活跃。
1965年,芜湖市射击选手尚成荣,在全国第二届运动会上,以582环的成绩,平第38届世界射击锦标赛女子自选步枪60发卧射第三名的成绩。
1979年,在全省第四届运动会射击比赛中,未能进入团体总分前六名,仅获得女子小口径步枪3×20队赛冠军和个人赛两个单项冠军。
1982年,在全省第五届运动会上,市射击女队夺得团体总分第六名,男队名列第八,并破3项省纪录。
1984年,全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在合肥举行。成绩略有上升,女队夺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男队居第七位。
1985年4月,在华东区射击比赛和“飞箭杯”射击比赛中,芜湖市射击选手舒春阳和我省射击名将许海峰、束庆傲合作,获得男子汽手枪团体总分第一名和手枪慢射团体总分第二名。
十二、航空模型
航空模型运动是芜湖市军事体育项目中起步较早的项目之一。早在1952年就有部分学校开展了弹射模型小飞机活动。1956年第一中学航空模型小组制作的模型飞机已能在空中飞行。1958年市航模队开始招收中学生进行专项业余训练。次年组队参加了省第一届运动会航摸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64年,经与师大物理系合作,试制成功单通道遥注牵引无线电操纵飞机,从而使芜湖市的航模运动揭开了新的一页。
同年8月,在省青少年航模比赛暨全国青少年航模通讯赛中,市航模队再夺团体总分第二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航模队仍坚持小规模的模型制作和放飞活动,并于1970年试制出无线电遥控模型,配合民兵对空射击训练。
1978年,省体委决定恢复全省航模竞赛制度以来,芜湖市每年均组队参赛,并一直保持着良好成绩。
1979年获全省第四届运动会航模比赛团体总分第三名。同年,中央电视台来我市拍摄开展航模活动电视片,并在新闻节目中向全国播放。
1980年,在省少年航模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82年,在全省第五届运动会航模比赛中,获学生组第二名,青年组第三名。
1984年,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在合肥举行,芜湖市获航模比赛学生组第三名。同年,并获全国航模通讯赛牵引型飞机总成绩第五名。
1985年,部分航模运动员被选代表安徽参加全国首届青少年航模比赛,为我省航模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立下了战功。
十三、航海模型
芜湖市从1958年起开展航海模型活动。当年即受省体委委托,从全省选拔12名运动员组建成省航海模型集训队,并于次年9月赴杭州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运动会航海模型比赛,获得25CC竞速艇第三名。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停止了此项活动。
1977年恢复海模活动,并于当年8月初应邀赴省会参加庆祝建军50周年的表演活动。
1978年6月,省航海模型表演赛在我市举行,芜湖市参加了5个项目的表演赛。
同年9月,芜湖市海模选手代表安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海模比资,并获得C级(外观模型)三等奖,11月,胜利完成了国家体委和海军部队委托制作的20艘舰艇识别模型的任务,创收20000多元,为发展我省海模运动增添了财力。
1979年,受省体委委托重建省海模集训队,并于当年参加了全国第四届运动会海模比赛,获得M级帆船第六名。
1980年9月,全国海模比赛在我市镜湖举行。芜湖市选手闫恒家等参加了比赛,但未获得名次。
1983年,芜湖市两名选手进入全国海模比赛前十名,列入全国海模优秀选手。
十四、摩托艇
芜湖市摩托艇运动始于五十年代后期。1958年,为迎接全国第一届运动会,省体委委托芜湖市组建摩托艇集训队,后因缺乏比赛器材而放弃参加全运会比赛,集训队也随之宣告解散。
全国一运会后,省体委在合肥组建省摩托艇集训队,调芜湖市姚克庭前往担任教练员兼运动员。在1964年全国比赛中,姚获男子竞速艇10公里环圈赛第五名。次年,省集训队撤销后,又派姚等来芜帮助恢复摩托艇训练。
1979年至1983年的历届全国摩托艇比赛,均由芜湖市组队参赛。共获得3枚银牌,3枚铜牌和10枚四至六名奖牌的好成绩。
此间,并四次组队参加了全国滑水比赛,除1982年在全国滑水比赛中获得男子跳跃滑水第五名外,其它几次比赛均未能取得名次。
十五、帆板
帆板运动是我国新兴的竞技项目。芜湖市从1980年4月开始组队训练。次年,即代表安徽前往青岛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帆板比赛,并取得男女长距离两项冠军的优异成绩。
1982年6月,在全国第二届帆板比赛中,芜湖市选手获得男子三角绕标全国冠军。同年9月,芜湖市选手又在中国、日本帆板对抗赛中夺得两项冠军。
1983年9月,芜湖市优秀帆板运动员齐建国,以过硬的技艺和顽强拼博的精神,夺得了全国第五届运动会帆板比赛男子组唯一的一枚金牌,同时荣获精神文明运动员称号。之后,又连获日本国第十届帆板棉标赛和亚洲帆板公开赛银牌各1枚。
1985年,齐建国分赴香港、澳大利亚、英国和泰国参加亚洲和世界帆板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因其屡建功勋,先后被国家体委、国际帆联授予“运动健将”、“亚洲优秀帆板运动员”称号,并被评选为1985年安徽“十佳运动员”之一。
十六、技巧
芜湖市是安徽开展技巧运动较早的地市之一。1955年开始举办技巧训练班。1957年举行全市技巧比赛。1958年省技巧队建队时,芜湖市被选招入队的就有吴守德、汤国华等少年运动员。同年,吴守德曾获得全国25个城市少年技巧比赛男子跳跃第一名,全能第六名,被列入国家水平。
1960年9月,在全省第二届运动会技巧比赛中,以芜湖市运动员为主组建的芜湖专区技巧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974年8月,在省第三届运动会上,芜湖市技巧队更上一层楼,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芜湖市技巧运动成绩下降幅度较大,1979年在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仅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1984年,在全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技巧比赛中,连前六名也未进入。
省一青会后,经过对教练队伍的调整、加强,运动成绩有所回升。1985年7月,在全省业余体校技巧比赛中,取得了四个单项第二名,三个单项第三名和一个单项第四名的较好成绩。
十七、其它
解放三十多年来,芜湖市还时断时续地开展了手球、摔跤、摩托车、无线电报务、无线电测向以及航海等多项竞技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