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市的地方病有十多种,其中,黑热病在解放初期已消灭;血吸虫病、头癣、麻风病和丝虫病已基本消灭或接近基本消灭;疟疾已得到有效控制,其它还有布氏杆菌病等。经抽样调查,市区郊区不是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克汀病病区。
一、血吸虫病
1910年Houghton氏报告,芜湖的血吸虫病例甚多,占住院病人8.2%。唯据陈方之氏实地调查,自宜兴三酒以西至芜湖北境,全部无本病中间宿主存在,亦未遇见可疑之病人,认为芜湖附近之流行,大约限于南部(繁昌、南陵等地)。1924年,美国人FaustE·C氏等通过发函调查,发现芜湖有血吸虫病人。解放后,1956年3月在郊区龙桥社土条沟查见肋壳钉螺,并粪便检查出血吸虫病人26名,证实芜湖有血吸虫病流行。
市区郊区陆续发现的各个螺区(点),历年累计有螺面积275.5万平方米。其中,内陆螺区面积36.1万平方米,洲滩螺区面积239.4万平方米。分布在郊区的6个乡和市区的3个街道沿江外滩。经过历年采取以改变钉螺孳生环境为主,辅以药物喷洒的多种灭螺措施,到1985年,内陆螺区已全部消灭,尚有钉螺面积130.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大桥乡的长江外滩。钉螺密度很低,没有查见阳性钉螺。
从1956--1985年,市区郊区历年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4595名,占全市年平均人口的1.2%,属于轻级流行区。病人中,急性感染病例183名,自1968年(大桥乡1983年7月由当涂县划入芜湖市)后,未再发生急性感染病例。经过历年查病治病,1985年尚有病人52名,病人减少98.87%。
1978年经过省血防部门鉴定,芜湖市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二、麻风病
芜湖市从1956年开始本病防治工作。当年查出麻风病人20名,由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医生定期上门巡回医治。1961年5月在市东南郊建立市麻风村,1970年改名市荆山医院,负责全市麻风病防治。
1985年统计,历年累计查出麻风病人235名,其中,结核样型132名,界线类偏结核样型3名,中间界线类9名,界线类偏瘤型10名,瘤型81名。这些病人,现已治愈148名(其中,残老留院20名),外迁4名,死亡70名,下落不明7名,现症病人6人(其中:住院治疗1名)。
芜湖市属于麻风病低流行区,现接近基本消灭的标准。
三、疟疾
芜湖市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本病防治工作。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52年全市总发病率2913.09/10万,1985年为212.86/10万。
据流行病学调查,疟疾发病率郊区是市区的3.89倍,近郊是市区的1.46倍。虫种鉴定,全为间日疟原虫,并确定中华按蚊是芜湖市唯一的传疟煤介。
四、丝虫病
芜湖市从1953年开始本病查治工作。人群总感染率在5%以下,属于低度流行区,郊区高于市区。经虫种鉴定,本市均为斑氏丝虫。
1959年全市普查25万余人,丝虫病感染率3.52%。以后历年逐渐下降。1985年抽样调查,市区微丝蚴率0.07%;郊区微丝蚴率0.5%,丝虫病感染率1.03%。
五、华枝睾吸虫病
1941年,日本人宫崎一郎检查芜湖7所小学学生1148人,查出本病20人,感染率1.74%。1983年皖南医学院调查郊区学生282人,查出感染者9人,感染率3.2%。1985年市地方病防治站调查郊区中、小学生1653人,查出19人,感染率1.15%,均给予吡喹酮治疗。
六、头癣病、布氏杆菌病、黑热病
头癣病查治工作,始于1955年。1983年及1984年累计查出84人,按“理、洗、擦、消、服”五字疗法处理。1984年经省鉴定,芜湖市达到基本消灭头癣病标准。
布氏杆菌病,1985年调查职业人群2463人,确诊患者19人,均予治疗。
黑热病,1949--1955年先后发病39例,除1例死亡外,余均治愈。以后未有新病例。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