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芜湖只有几家小型工厂,工人的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无人过问。建国后,市卫生局就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五十年代,成立了“芜湖市工厂安全卫生检查组”、“芜湖市工业卫生工作委员会”、“芜湖市劳工保健工作小组”、“劳动保健站”、“防暑降温委员会”和“防矽尘危害委员会”等组织。同时,在光华玻璃厂、新华印刷厂等单位作了职业病普查、基本摸清几种职业毒害的原因,对查出的职业病患者进行了治疗;为20000余名工人进行了肺结核普查治疗;对372名患有慢性病的职工,分批进行了疗养。夏季采用了多种降温措施,新华印刷厂划线车间,采用电流烘干法、降低了车间温度;石棉厂采用隔热和机械通风的办法,使车间温度由51℃下降为31℃;玻璃厂烘爆车间采用铅纸隔热围裙和防护面罩,使黑球温度从95℃降至45℃。
六十年代前期,调查了近百个工厂的卫生状况;对各工厂粉尘车间粉尘浓度作了测定,采取了降低粉尘浓度的措施;为6000余名接触尘毒的工人进行了体检;对长期接触苯、铅、汽油和沥青人员以及从事高温、高空、潜水等作业者,按标准供应营养品。
七十年代前期和中期,成立了干道(今长江路)工业卫生协作区,先后对所属各厂有毒害工种的工人作了健康检查,对尘毒点进行了测定;协助新华印刷厂对制版熔铅锡等有害工种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改革。同时,还对全市6400多名接触尘毒的工人作了全面的体检,发现41人患慢性铅中毒,56人白细胞减少,26人血小板减少。经治疗,大多数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有23人调离原工种。
七十年代末,成立了“职业病普查领导小组”,下设体检和劳动卫生调查两个组,为时三年完成了职业病普查任务;摸清以下主要情况:(一)、全市生产和使用五种毒物的较大工厂企业有115个,接触毒物职工为4359人,测定毒点231个,合格率为50.11%,有近一半作业点的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二)、铅中毒主要发生在冶炼厂、蓄电池厂及含铅颜料制造等行业。与此同时,红光针织厂、丝绸厂、茶厂等单位,先后将地下防空工事中的冷气抽到车间降温,效果良好。后至八十年代前期,已有20多家工厂企业,利用地下冷气降温。
八十年代初,委托和决定江东造船厂医务所和马塘区医院各设30张病床,负责全市各工厂企业有害工种人员的职业门诊、健康检查及收治。同时,为180个工厂建立了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档案。1984年,还开始了对郊区和四县农药中毒情况的调查和预防农药中毒知识的宣传。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