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近代高等学校教育,发轫于宣统元年(1909)芜湖士绅王泽春等在城内长街创办的皖江法政专门学堂。该学堂以“普及法律知识,养成宪政人才”为宗旨,设讲习科,学制一年半,先后招收甲、乙、丙三班学生,经中央教育部批准毕业,民国二年(1913),因经费无着停办。宣统二年(1910)春,潘世杰等在芜湖开办中江法政专门学校,“不久也停办,学生并入安徽私立法律专门学校。
民国十一年(1922),清末翰林洪铸生(洪镕)在广福矶创办私立芜湖工业专门学校。本科设机械、电气两科,修业年限二年;预科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二年。民国十九年(1930),奉命改办私立芜湖工科高级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月,安徽省立安徽学院由合肥临河集迁至芜湖赭山,同时将设在休宁万安的安徽学院皖南分院并入。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安徽学院师生组成“应变委员会”进行护校斗争,迎来了4月24日芜湖解放。1949年10月,华东局文教部将原国立安徽大学从安庆迁至芜湖与省立安徽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学。首任校长(当时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学家许杰。
1954年2月,安徽大学的农学院迁往合肥,师范学院留芜湖,改为安徽师范学院,成为一所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的师范性高等学校。1957年,安徽师范学院在校学生数达2812人,是1949年安徽大学在校学生数的3.84倍,教职工人数也由1949年的335人增加到759人。
从1958年到1965年,芜湖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大启大合的阶段。1958年9月,芜湖专区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址暂设宣城。同时,芜湖师范学校也兼办师范专科学校,招收中文、数学两个预科班,计划一、二年级学习高中课程,三、四年级学习专科课程。次年7月,这两所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芜湖师范专科学校,迁址芜湖市北郊大圣铺。1963年秋改为芜湖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958年10月,芜湖卫生学校迁到铁山,改办芜湖医学专科学校。1960年,安徽师范学院改名“皖南大学”,成为以理科为主的师范性大学。同年7月,芜湖中医学校改名“芜湖中医专科学校”,1962年恢复芜湖中医学校校名。1960年秋季,芜湖农业学校改为“芜湖农业专科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改名“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1962年相继恢复原校名。芜湖的高等学校1958年由1所增加到4所,1960年又增加到6所,1964年减至2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芜湖的两所高等学校(皖南大学、芜湖医学专科学校)均停止招生。1970年,皖南大学改名“安徽工农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2年改名“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医学专科学校亦于1971年改为“安徽医学院皖南分院”,1972年起招收工农兵学员及其他在职培训学员,1974年改名“皖南医学院”。
1977年,安徽师范大学和皖南医学院恢复正常招生。同年,合肥工业大学在芜湖机械学校设立教学点,翌年,成立安徽机电学院。由原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改办的芜湖地区师范学校也在1977年改为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地区专科班,次年12月恢复“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校名。1978年4月,安徽师范大学芜湖市专科班在原市二十六中校址开设,同年更名安徽师大芜湖市专科学校,1980年8月改为芜湖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10月,一所地方性全日制走读大学——芜湖联合大学在中二街状元坊成立,至此,在芜湖的全日制高等学校由1976年的2所增加到5所。在校学生数1976年为3975人,当年毕业生825人,到1985年,在校学生数达到9400人,当年毕业生2082人。1976年,芜湖的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为1996人,其中专任教师849人。1985年教职工总数是3593人,其中专任教师1529人。1978年起,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还先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5年,在芜各高等学校的教授为15人,副教授为98人,正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数的7.4%。在校本科学生6819人,专科学生2491人,本科与专科学生比例为1∶0.37。5所高等学校中的芜湖联合大学为市属,芜湖师范专科学校为省、市双重领导,其他3所均属安徽省人民政府主管。芜湖各高等学校还与地方合作,进行科技研究开发,如安徽机电学院受芜湖糖业烟酒公司委托完成了“食用花粉破壁技术及工艺”的研究和制作;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主持的“安徽省综合农业区划研究”获得全国农业区划科研成果三等奖。
表171985年芜湖各全日制高等院校师生统计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