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市育红小学
芜湖市育红小学坐落在吉和街江汉里21号。它的前身是天主教会办的天主堂小学,始建于宣统三年(1911)。民国二十一年(1932)名为私立内思小学(分男、女两部)。1953年元月,市人民政府接办后,改名为新芜路小学。1960年易名新芜路第二小学(辅导区小学)。1962年定为市试行小学工作条例的学校之一。1971年改用今名。1978年3月重定为芜湖市重点小学(实验小学)。1985年,学校占地7亩,建筑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17个班,有学生873人,教职工52人。
1983年起,该校语文学科开始“以日记训练为主线,加强写作指导”和“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与能力”的试验;1985年设三个教改实验班,引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课本和“马芯兰数学教改试验教材”,进行语文、数学教改实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全国和省的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省优秀教师、市优秀园丁、市模范教师和市自学成才积极分子。一些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在省、市刊物上发表的有23篇。1979年至1985年,学生毕业率均在99%左右,考入省、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6%。
1982年起,少先队与当地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双方均被评为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学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有20多个课余兴趣小组(队)。1983年至1985年间,学生参加市、省、全国的一些学科竞赛,获奖的达64人次。其中,在《小学生报》社举办的第二次全国小学生数学邀请赛中,获优胜团体奖;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举办的“创造杯”活动中获三个奖杯。
芜湖市罗家闸小学
芜湖市罗家闸小学位于罗家闸4号。它的前身是泾县公学,由泾县旅芜同乡会始创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其时校址在薪市街,后更名为泾县旅芜高等小学附设国民学校。民国十四年(1925)改名为旅芜泾县私立小学,迁入现址,有学生近百人。1957年2月人民政府接办后,始用今名。1978年,被定为镜湖区重点小学。
学校房舍几经扩建,1985年,校舍建筑总面积为1206.26平方米,设12个班,学生640人,教职工31人。学校还设有电化教室、微机室、乒乓球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1983年起,三届毕业班学生合格率分别为98.4%和两个100%。
1974年至1985年间,该校女子篮球队先后四次代表市基层队参加省小学生篮球赛。1979年学校被评为省体育先进单位,后被列为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1982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市卫生红旗单位,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先进集体。1985年,校乒乓球队获市第六届运动会儿童组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团体亚军及男、女单打冠军,并获“精神文明队”称号。同年春,学校开展微机活动,6月,学生12人参加市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7月,俞玮等6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第二届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分省赛,全部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该校教师陈国皓编写的《学生学籍管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检索、验收》、《微机径赛计时统计》等五项教育软件,被列入《中华学习机》系列展示会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08项教育软件目录。
芜湖市狮子山小学
芜湖市狮子山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狮子山麓。其前身为美国耶稣教会办的私立培德女中附小,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九月。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收,交安徽大学办为附属小学,设6个班和1个幼儿班,学生372人,教职工13人。1954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58年学校划归市属,易名为芜湖市狮子山小学。1978年被定为新芜区重点小学。
学校占地9亩,校舍几经扩建(芜湖纺织厂子弟学校并入,支援基建资金),拥有两幢新教学楼,计29个教室(含图书室、科技室、实验室、仪器室),6个教师办公室,使用面积为2734.5平方米,运动场占地3000平方米。各学科的教具和体育活动器材基本配套。1985年,设21个班,学生1142人,教职工56人,具有师范和高中毕业学历的教师占97%。
1982年至1985年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省文明学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学生参加市和全国的学科竞赛,获奖者有40人次,包括市六年级语文竞赛一等奖、市高年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作文通讯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三等奖。学生参加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迎春长跑、小口径步枪射击、航模等体育比赛,自1980年至1985年,累计有116人次获奖,并刷新8个运动项目的市纪录。1985年暑期,学校足球队参加市小足球比赛获冠军。
芜湖市延安小学
芜湖市延安小学位于中山南路延安新村10号。1965年春创办时名为中山南路小学,设7个班。1967年2月,江口小学(1946年办)并入该校。1968年改名为延安小学。1978年被定为马塘区的重点小学。1979年秋至1980年春,学校先后接收了附近几家厂办子弟小学的学生,并由林产综合工厂支援兴建一幢教学楼。1985年秋,郊区渔民子弟小学并入,设19个班,学生910人,教职工48人。
该校在语文、数学、自然课的教学上分别进行了一些专题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和经验总结13篇,其中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论文各1篇获市论文评选一等奖。1985年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为100%。
1980年,学校少年男子篮球队获得市小学男篮比赛冠军,并代表芜湖市参加安徽省小学男篮比赛。1981年,六年级学生在市小学生运动会上破男子组100米市纪录。1983年,五年级学生在市迎春长跑中获小学女子组第一名。女子篮球队和小足球队于1984年双双获得市级比赛的冠军。1985年,学校足球队代表芜湖市参加安徽省“春苗杯”小足球赛并获冠军。该校还于1983年、1985年两次获市科技小制作先进集体称号。
芜湖市回族小学
芜湖市回族小学位于西门上菜市7号。它的前身为清真义学(上二街清真寺内),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招收回民子弟,免费入学,学生约40人,民国二年(1913)更名为清真国民小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改名为私立清真小学,招收回汉子弟。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汪伪民国三十三年(1944),由回族群众集资恢复办学,仍兼收回、汉子弟。
1949年秋,设初小4个班,学生160人,教职工5人。校长马春霆被选为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市第一届政协委员。1953年,有关部门将毗邻清真寺南面的基地,划作新校址(即今址)。1957年2月,学校由市人民政府接办,定名为回族小学。1962年增设五、六年级,成为完全小学。
1979年起,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校长马月霞曾被选为少数民族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84年,毕业班学生43人,毕业率为100%。1985年设7个班,有学生304人,教职工20人。
上一篇:第一节 沿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