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芜湖县政府曾内设人事室或人事科负责管理人事事宜。芜湖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9月9日,成立市劳动局,又于1950年设立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人事科,负责管理劳动、人事等项业务工作。同年7月,芜湖市成立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下设失业工人救济处,1951年该委员会并入市劳动局。1959年,芜湖市劳动局与芜湖地区劳动局合并,1960年两局重新分开。1964年,市人民委员会撤销原内设人事科,成立芜湖市人事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革命委员会在生产指挥组下设劳动工资小组,原劳动局撤销。1970年6月,芜湖市民政、劳动二局合并,成立芜湖市民劳局。1973年8月,民政、劳动二局重新分开。同年9月,芜湖市人事局恢复。
解放前的芜湖,经济落后,劳动力多集中于畸型发展的商业、交通运输业。到解放前夕,整个经济处于混乱崩溃状况,失业现象严重。解放初期,市人民政府为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通过动员还乡生产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等途径安置了大量的失业、待业人员,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政权。1951年3月,芜湖市开始实行劳动保险条例,自此以后,全市广大职工的生老病死伤残待遇有了保障。1953年至1955年,芜湖市部分企业按照全国统一部署,进行建国后的第一次工资改革,建立了新的工资等级制度。此时,国家机关干部的工资制度也进行了改革。1956年,芜湖市首次大规模统一招工,同年对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进行第二次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工资等级制度,并推广和改进奖励、计件和津贴制度。1958年到1960年间,由于“大跃进”,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职工增长超过了生产增长的速度。在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芜湖市于1961年至1963年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其间,全市共精简职工65407人;减少城市人口96331人;减少吃商品粮人口89719人。1971年11月至1972年底,芜湖市进行了临时工制度改革,常年性顶岗位生产的计划内临时(合同)服务工19260人转为固定工。1977年——1978年,芜湖市两次给干部职工调整工资,升级面分别为40%和2%。1979年,芜湖市再次调整工资,升级面为40%。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人事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得到明确,劳动部门从1980年开始,召开了第一次劳动就业工作会议,讨论并制定了发展新办集体经济具体措施,同年12月,成立芜湖市劳动服务公司。从1980年起到1984年,每年五月,芜湖市均开展“安全月活动”。1984年始,实行全民所有制单位招工合同制,第二年,首批招收劳动合同制工人。1985年,芜湖市在企业中进行第三次工资改革,有十四家企业进行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包干浮动试点。与此同时,人事部门坚持全面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开发人才,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猎施,人事管理逐步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开拓了全市人事工作的新局面。到1985年,全市继续开发引进人才,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逐步完善劳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使其得以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为完善安置城市闲散劳动力(含精简职工),1962年,芜湖市成立安置办公室,并开始动员城市居民上山下乡。1963年初,陈三寿等三户十八人率先下乡插队。1968年6月,为解决从1966年开始积压下来的历届高、初中毕业生去向问题,芜湖市成立上山下乡办公室,动员毕业生下放农村,1968年至1977年,全市共动员45000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80年9月,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并入市劳动局,此项工作宣告结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