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国时期:
芜湖市是马克思主义在安徽传播最早的城市,“五·四”运动前后,进步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活动频繁。1922年下半年,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S·Y)。1925年8月,高语罕到芜,指示超龄团员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主持下,芜湖的一批团员转为党员。9月,张秋人经高语罕介绍来芜,开展建党工作。同年秋,由张秋人、王坦甫、周范文三人,组成芜湖市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芜湖支部。
1926年4月,随着芜湖党员人数的增加,经中央批准,中共芜湖特别支部成立,直属中央领导。特支下辖民生中学小组、二农商职小组、长街商店小组。特支书记先后由周范文(1926年4月-秋)、王培吾(1926年秋-1927年1月)、俞昌准(1927年2月-4月)等人担任。
1927年4月,特支党员发展到32人。同年4月18日,国民党右派在芜湖发动“四·一八”事件,特支因主要领导入和骨干离芜,无形消散。
1927年8月间,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由武汉迁到芜湖,省临委成员是:书记柯庆施、常委王贯之(王心皋)、王步文(王华、朱华)、郭士杰,委员:周范文、李启耕(李宜春)、王履祥(王坦甫),先后由中共江苏省委、中央长江局领导。省临委在芜湖设立了各种工作机构,领导全省各地党的活动。
同年8月中旬,中共芜湖县委建立,县委机关设在蒲草堂33号,属安徽省临委领导,省临委常委郭士杰兼县委负责人。11月后,由省临委组织部秘书朱世珩兼任芜湖负责人。芜湖县委成立后,建立了三个区委计16个党支部,党员85人。
同年10月,中共中央派尹宽(王竞博、硕夫)到芜湖巡视。12月中央根据尹宽报告,决定暂时解散省临委,由中央巡视员尹宽暂时负责安排工作,待召开全省党代会重新选举省委领导机构。省临委解散后,在尹宽指示下,芜湖县委于12月20日召开党代会,对县委机构进行改组。改组后的芜湖县委下辖市区的两个区委和万春区委,计14个党支部,党员119人,书记:郭士杰(先)、方运超(后)。根据中央决定,芜湖县委在省临委解散后,代替中央与安徽各地党组织的交通工作。
1928年1月27日,芜湖发生“蒲草堂事件”,芜湖县委书记郭士杰等多人被捕,组织遭破坏。2月初,尹宽指定由6人组成临时县委,书记朱世珩,仅存党员27人。由于白色恐怖,加之芜湖党组织内部分干部与尹宽发生矛盾,致使党组织未迅速恢复,到了4月份,芜湖临时县委无形消散。
同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成立,原直属省临委管理的芜湖基层党支部,均归属市委领导,芜湖市委书记先后为朱世珩(1928年7月-8月)、周心抚(1928年8月-9月)。市委下辖12个党支部,党员78人。9月下旬,省临委将市委撤销,同时将芜湖党组织组成两个区委,由省临委直接管理。10月9日,芜湖党的机关遭到较大破坏,市区区委书记戴映东被捕,至此,芜湖党组织在中共安徽省临委组织结束前,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1月,芜湖仅存2个支部,党员11人。
1929年5月,中央在上海召开安徽工作会议后,省临委被取消,芜湖成为中央在安徽设立的四个中心党支部之一,由中央直接领导。是月,芜湖中心县委(亦称“芜湖特支”)成立,县委机关设在井儿巷1号,书记宋士英(宋警梦)。在芜湖市内恢复建立了4个党支部,党员20人。10月,因偶遭国民党军队兵变破坏,主要领导人离芜,工作一度中止。
1930年3月,史秀峰受中央派遣来芜,恢复芜湖中心县委(亦称芜湖市委),史秀峰任书记。5月,中央派何冰心(厉石青)到芜,中心县委在中央巡视员王步文主持下调整充实,书记:何冰心,常委史秀峰、书子芳。到8月份,已建立党支部7个,党员22人。芜湖中心县委除直接管理芜湖本地基层党组织外,还辖南陵、宣城、繁昌、郎溪、旌德、无为、含山、巢县、合肥等地党组织。
同年9月,因“立三路线”影响,中共芜湖中心县委与团、工会等组织合并,组成皖南特别行动委员会。10月,改为中共皖南特别委员会。11月,团、工会组织划出重建。皖南特委机关设芜湖市内,书记王步文。在此期间,芜湖本地党支部发展到9个,计有党员40余人,均受皖南特委直接管理。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中共芜湖市委相应成立,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郭春华兼任,市委下辖裕中纱厂、人力车夫、益新面粉厂、东门外街道、贫民、江口六个支部,党员40余人。3月下旬,省委根据中央缩减机构的指示,取消芜湖市委,各基层支部均由省委直接管理。4月份,省委机关遭敌人破坏,以郭春华同志为首组成代省委坚持斗争。5月上旬,中共安徽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机关仍设在芜湖市。临时工委期间,芜湖共有裕中纱厂、街道、公职学校、人力车夫、益新面粉厂、澛港、万春圩7个党支部,均属省临时工委直接领导。
同年6月,中央决定取消省临时工委,建立芜湖中心县委,直属中央领导。中心县委下辖芜湖、安庆、宣城、屯溪等地34个县的党组织,书记张人亚。8月中旬,中央巡视员陈文到芜,对中心县委进行改组,改称芜湖临时中心县委,仍由张人亚担任书记,临时中心县委仍直接管理芜湖本地的裕中纱厂、益新面粉厂、人力车夫、街道四个基层支部。12月底,张人亚离开芜湖,管昌宗接任书记。1932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管昌宗被捕,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临时中心县委结束。自此至1934年3月,芜湖党组织未恢复,仅有个别党员活动。
1934年3月,中共皖南工作委员会(设在青阳县)派人到芜,建立了中共码头工人支部,有党员4人,1935年1月,改为特别支部。4月,中共皖南工委因叛徒出卖遭敌破坏,芜湖特支亦消散。至抗日战争爆发,芜湖未建立党的组织。
1941年2月,以李步新为首的中共皖南特委派王散之到芜,秘密建立中共芜湖县委员会,属铜、繁、芜中心县委领导。书记王散之,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程自立,宣传部长陈瑞麟。后因陈瑞麟叛变投敌,芜湖县委撤离芜湖。
同年6月,皖南特委派阮致中到芜,打入裕中纱厂开展地下活动。到1942年,阮离开裕中纱厂,在河南富民桥以租店经营“顺兴隆粮行”为掩护,进行地下斗争。
1943年,皖南地委派程自立到芜,建立中共芜湖市工作委员会,约有党员近20人。
1944年6月,阮致中因住处被叛徒发现,被迫撤离芜湖,下半年,工委会转属驻二坝的皖南城市工作部领导,1945年4、5月份,程自立也被叛徒发现,撤往二坝,通过“交通”指导芜湖工作。8月日本投降后,程自立随新四军七师北上,芜湖工委会组织结束。8月,新四军七师在江北组建芜湖市行政办事处,同时,皖南地委任命后奕斋为芜湖县县长,准备接收芜湖,后因国民党军队抢占芜湖,接受日军投降,而未能实现。
抗战期间,新四军六师在芜湖市建有数个情报站以及为新四军运送物资、接送人员的贸易机构,附近各地方党政领导也在芜湖市内设有交通站,开展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芜湖市进行地下工作的部分干部党员奉命北撤,同时留下部分同志继续从事地下斗争。从1946年起,中共皖南工委、南京市委、新四军七师和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先后在芜湖建立党的秘密组织,为全国解放进行艰苦的地下斗争。
其中各组织名称分别为:中共南京市委芜湖支部(1946年7月成立,书记何明);中共和(县)含(山)工委会(1946年7月成立,书记王训友,在芜建有河南西瓜墩支部,大花园炒货店支部,李半梅豆腐店支部,党员10余人);中共南(陵)繁(昌)芜(湖)区工委(1946年8月建立,书记吴栋平,属新四军七师对外联络部领导,不久转属皖南地委领导。在芜湖、繁昌、无为、南陵建有5个党支部,党员10余人,1947年10月,吴栋平等撤离芜湖后,余下的同志转属中共芜、当、宣工委领导);华东局国区工作部芜湖工作组(1947年下半年在芜建立交通联络站,有党员7人,1949年成立工作组,组长方向明);中共芜湖特支(1948年秋成立,书记查效华)。
1949年4月24日芜湖解放,国民党政权在芜湖的统治宣告结束。
长期坚持芜湖地下斗争的中共党组织、党员迎来了新的时代。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5月1日,中共华东局决定芜湖市与皖北、皖南、赣东北区党委一起,均受南京市委代管,芜湖市当时是受华东局直接领导的相当省一级的市。5月12日,中国共产党芜湖市委员会成立。5月13日华东局批准芜湖市委由李步新等十一位同志组成。8月6日,芜湖市委由华东局领导,南京市委代管改划归中共皖南区党委领导。
1952年8月27日,中共安徽省委成立,芜湖市划归省委领导。
1949年5月19日,芜湖市委在一、二、三、四四个城市区设立区委,1950年4月撤销。
1951年3月,成立郊区区委。
1952年7月25日,恢复建立环城、长街、河南、新芜四个城市区委。
1953年6月30日建立水上区委(12月12日改为中共芜湖港委员会),1954年8月,又并入河南区委(对外使用两个名称)。
1955年撤销河南区委。
1956年5月18日至27日,中共芜湖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以郑家琪为书记,沈立中、丁仁一为副书记的中共芜湖市第一届委员会。
1958年4月4日,成立裕溪口镇党委,直属市委领导。至此,中共芜湖市委共辖新芜区委、环城区委、长街区委、郊区区委、裕溪口镇党委。
1958年6月,芜湖市委由直属省委领导改为由芜湖地委领导。11月,中共安徽省委批准芜湖市委及其下属机构与芜湖地委及其下属机构合署办公。地市合署办公期间,芜湖市委对内仍用市的名称,对外以地委名义出现(即用芜湖地方委员会),下属机构在合署办公期间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单独保留或建立分管市区的工作机构;另一种是地、市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管市、也管专区工作。
1960年1月,省委批准芜湖市委与芜湖地委及其下属机构分开办公。地市分开后,芜湖市委属省委和地委双重领导。
地市合署办公时,芜湖市委辖三区一镇。即裕溪口镇党委、新芜区委、环城区委、长街区委(郊区区委1959年1月2日与芜湖县委合并,成立芜湖市郊区人民公社联社。1960年1月二者又分开,芜湖县委仍归芜湖地委领导,郊区区委归市委领导)。
1960年2月18日至22日,中共芜湖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产生中共芜湖市第二届委员会。同年5月1日,市委决定将所辖三区一镇党委进行调整,成立镜湖、新芜、马塘、四褐山、裕溪口五个市区人民公社党委(1964年12月取消公社名称)。
1961年4月26日,芜湖市委改为省委直接领导,同年12月5日,又划归地委领导。
1960年5月,长街区并入环城区委,改名为镜湖人民公社党委。
1962年11月,设立裕溪口区委。1963年3月,撤销四褐山区委,改设四褐山街道办事处为新芜区管辖。1964年7月,撤销郊区区委。
截止1965年底,中共芜湖市委共辖新芜区委、镜湖区委、马塘区委、裕溪口区委四个区委。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至1968年5月,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前,中共芜湖市委和各级地方组织陷于瘫痪,不能正常工作。
1967年12月1日,芜湖市成立地方军管会,同时成立市三结合筹备处。
1968年5月1日,芜湖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市委原下辖的各区、局基层党委组织均由新成立的各级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所代替。
1969年4月5日,市革委会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各区、局也相继成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70年11月19日至26日,中共芜湖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芜湖市第三届委员会,市委内未设办事机构,原市革命委员会的办事、政工、生产、人保四大组同属市委。
1973年2月25日,芜湖市委由芜湖地委领导改为由安徽省委领导。
1975年2月,撤销市人保组,9月,撤销办事组、政工组、生产指挥组,市委恢复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机构。
1980年元月,芜湖县委由芜湖地委划给芜湖市委管辖。
1983年7月,繁昌、南陵、青阳三县县委和九华山管理处党委由宣城地委划归芜湖市委。
1984年5月6日至11日,中共芜湖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芜湖市第四届委员会。届时,芜湖市委下辖区、县、局、行政性公司等党委共43个,其中城市区委6个:新芜区、镜湖区、马塘区、四褐山区、裕溪口区、郊区,县委4个:芜湖、繁昌、南陵、青阳,九华山管理处党委1个,农村区委11个,其他党委21个。党组88个,其中:县级党组59个,地(市)一级机关党组29个。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