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芜湖是一座商业消费城市,仅有几家零星小型工业,环境污染不严重。芜湖解放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市卫生防疫站成立后曾在一些大中型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过预防性卫生监督。
1971年,国务院提出:“保护环境,造福于人民”的方针后,市基建局、卫生防疫站共同对市“三废”进行调查后提出,芜湖市环境污染重点是废水。据统计,当年全市日废水6万吨(工业废水4万吨)50%由8个下水道口排入长江、青弋江。1972年,芜湖市成立“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调查规划小组,经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工厂排出的“三废”大部分未经过处理和综合利用。每天排放废水近8万吨,废气四千多立方米,废渣一千三百多吨。查清了13个污水排放口,其中4个口入长江,9个口入青弋江。在此调查基础上,调查小组制定了芜湖市“四五”期间“三废”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的规划。1975年,芜湖市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实施全市环境管理工作。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芜湖市制定了贯彻环境法方案,方案决定对全市434个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环境问题以及长江、青弋江的枯水、丰水期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对基建工程进行“三同时”审查,重点抓了市红光针织厂、林综厂、锦华被单厂、印染厂的废水治理。1981年,芜湖市环境保护局成立,开始按规定对全市45家企业征收排污费。1982年,市政府颁发了芜湖市第一个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芜湖市城市噪音管理暂行规定》后,市区10条交通干线的噪音等效连续声级由75.5分贝下降到70.5分贝。1983年,市政府又制定了《芜湖市锅炉统一管理暂行规定》。1985年,全市环境保护机构已初具规模,专职环保人员64人,兼职环保人员110多人。市区工业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城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水环境质量与污染治理
1、水环境质量:芜湖市水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全市每年约有6000万吨废水水体(其中工业废水5000万吨,生活污水1000万吨)。废水排放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约17万吨,是水体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有机污染物。其次是酚、氰化物、六价铬、汞等。(酚46吨,氰化物11吨,铬8吨)。据1981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分析,长江芜湖段总污染指数0.128>0.1,表明江水轻度污染,但由于长江流量大,稀释能力强,长江芜湖段水质基本良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质量标准,青弋江芜湖段丰水期水质污染指数0.454,属中度污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面三级质量标准。其余河塘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水质状况基本尚好,潜水水质状况,经测定化学耗氧量超标率最小为14.29%,最大率为44.4%,酚超标率也较高,证明潜水已遭受污染。
2、废水治理:芜湖市废水治理大体经历两个阶段。从1975年开始到1980年为第一阶段期间,废水治理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之列,每年由省环保部门对有关企业污染治理项目直接下达计划。五年中治理项目有:市红光针织厂、市锦华被单厂、市印染厂的染色废水治理和市林综厂含酚废水以及市冶炼厂酸性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其中市红光针织厂污水治理项目属全国污水治理先进典型。1981年至1985年第二阶段期间,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始征收排污费,并用返还环境保护补助金的办法,督促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每年治理项目由市环保部门安排和组织实施。五年中市环保部门共审批了污染治理项目58项,至1985年底,已竣工投产项目45个。工业废水处理量由1981年的110万吨上升到1985年的450万吨。由于治理工作加强,使污染物排放总量一直没有上升,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由1981年的235吨降到1985年208吨。
二、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治理
1、大气环境质量:芜湖市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粉尘和燃煤、燃油排放的烟气与烟尘。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等。据1980年大气监测表明: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每平方米0.3mg,超标2倍;氮氧化物每立方米平均浓度为0.3mg,超标2.2倍,烟尘每立方米平均含量为0.32mg,超标2.4倍。从1982年到1985年历年监测数据统计看,全市每年有一万多吨二氧比硫,约八千多吨氮氧化物、七千多吨一氧化碳和二万六千多吨烟尘随废气排入大气。市区烟尘主要诽放点是发电厂、东方纸版厂、钢铁厂,这三厂全年耗煤量为六十多万吨,占全市耗煤量的50%以上,是影响市区大气环境质量中主要公害。1985年市环保部门监测酸雨表明:市区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PH值分别为4.76和5.56,说明酸雨出现频率较高。
2、废气治理:芜湖市“六五”计划规定,在五年内基本消除市区大气乌烟瘴气的状况,为实现这一目际,市环保部门于1981年首先抓了锅炉的消烟除尘工作。全市当年290台锅炉有105台装上了PW型旋风除尘器,除尘率为60%。1982年集中抓了芜湖钢铁厂焦炉煤气上马工程,年新增处理能力3214万立方米,节煤1891.6吨。1983年制定了对全市所有工业,民用锅炉分期分批有计划更新改造方案。到1985年,全市常用锅炉为234台,更新改造了195台,占锅炉总数的83%。
三、声环境质量与噪声控制
1、声环境质量:芜湖市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1980年经市区九条交通干线噪声测试,等效连续声级为75.4分贝,比国家建议标准高5.4分贝。1981年经过市区环境噪声测定,等效连续声级为69.7分贝,超过国家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0分贝;工业集中区噪声测定最大声级为77分贝,超过国家标准12分贝。至1985年底,市区交通噪声基本仍在75分贝,区域环境噪声等效连续声级基本在65分贝。
2、噪声控制:1982年芜湖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城市噪声管理暂行规定》,市环保部门在公安交警大队的配合下,对全市3020辆机动车辆的高音喇叭进行测试更换,使市区交通干线噪声等效连续声下降了4.9分贝。1983年市环保部门加强了工业噪声的治理,原芜湖发电厂锅炉排气高达130分贝,经在该厂5号炉加装一台消声器,噪声降为90分贝。随后,市环保部门从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中拨款又将发电厂其他四台锅炉全部装上消声器,噪声显著下降。1984年市环保部门对市桅灯厂冲床噪声进行治理,原桅灯厂有冲床百余台,平均冲压周期为25次/分,工人上班必须戴耳塞才能操作。为解决噪声,环保部门组织桅灯厂有关人员到上海同济大学研究室、上海无线电四厂学习后,在厂内新建了一座800平方米消声车间。该车间内层为多孔纤维板,中间是晴纶吸音绵,外层为钢筋水泥结构外墙,屋面、地基采用分隔式,该车间建成投产后,经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声学组测试,振动明显减弱,噪声消除达设计要求,获市污染治理先进单位奖。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