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芜湖城区无公共汽车,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车和轿子。可供机动车辆勉强通行的路面全长不足八公里,余皆小街窄巷,车辆穿行其间。市民出行,大多以步代车。二十年代中期,南京至屯溪公路通车,途径芜湖于新市口设站,芜湖始有长途客运汽车运行。
轿子成为历史的陈迹,在芜湖解放时,城区尚存花轿5家,每家有轿子5-6乘不等,作居民婚丧嫁娶之用,另有数量不详的青布小轿,作为公共交通之用。
人力车作为市区客运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1960年后,脚踏三轮车在芜兴起。1963年,芜湖市成立了“三轮车服务管理站”,对个体三轮车实行管理。1966年,由政府将尚存的138辆人力车折价收购报废,结束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老车破”的人力拉车的历史。1970年,个体脚踏三轮车按质议价收归集体所有,并逐步购置机动三轮车。
1953年成立“芜湖市公共汽车小组”,10月1日芜湖市发出安徽省第一班市区公共汽车。当时仅五部营运车辆,21名驾售人员,试行营运线路1条长7.5公里。1958年4月16日,经市政府批准,在原市区“公共汽车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芜湖市公共汽车公司。
渡船作为连接城区间的水上公共交通,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至1985年,青弋江芜湖段江面仍有渡口5处,长江芜湖段有裕溪口至四褐山曹沽洲、八号码头至二坝两处主要渡口。
七十年代后期,市内一些单位自备了客车接送本单位职工上下班,截至1985年止,全市各单位已自备客车计1264辆。
八十年代初,芜湖市公共汽车首先开辟了小汽车出租业务,此后市内几家主要大饭店也相继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1985年9月29日,“芜湖市出租汽车公司”成立。
一、公交企业
1、公共汽车公司。1958年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时,计有营运车辆11台,营运线路2条。职工106人,年行驶里程47万公里。客运总数386万人次,营运收入34万元,实现利润7.7万元。经过27年来发展,截止1985年底,公司已有营运车辆147台(单车111台,通道车36台)营运线路11条,行驶里程897.7万公里,运客总数6621万人/次,营运收入551.8万元,职工人数1448人。
2、三轮车服务站。建国前,人力车为芜湖主要公共交通工具。1920年芜湖人力车600余辆,人力车工人约2000人。1950年有人力车1150多辆,人力车工人约1500余人,此后逐年减少,到1966年,人力车在芜湖市基本消失。
1960年后,人力车工人逐渐自费购买脚踏三轮车,从事客货运输。至1963年,全市脚踏三轮车已达134辆,从业人员198人。为此市成立“芜湖脚踏三轮车服务管理站”,管理全市三轮车、人力车。1970年,“三轮车服务管理站”将190辆个体脚踏三轮车按质议价收归集体所有,并陆续购置机动三轮车33辆,成立机动三轮车队。1980年三轮车站购进30多辆机动三轮车。1985年底,三轮车站计有脚踏三轮车44辆,机动三轮车41辆。1978年以后,个体三轮车重新出现,至1985年止,个体户三轮车数约是市三轮车管理站的六倍。
3、出租汽车公司。1980年,芜湖市公共汽车公司购进四辆“上海”轿车,三辆“北京130”面包车开展小汽车业务。1982年后,市内芜湖饭店、鸠江饭店、铁山宾馆所属的面包车,轿车也开展零星出租业务。1985年9月由市公共汽车公司主办成立“芜湖市出租汽车公司”。出租汽车车辆主要行驶于新火车站至大轮码头之间,为过境旅客提供服务,并在芜湖饭店、鸠江饭店服务台设业务点,接洽预约,上门服务。
二、营运
1、线路:芜湖市区的客流输送任务主要由公共汽车公司各条线路承担。1953年时,市区公共汽车小组经营1条营运线路,由市铁工厂(今造船厂)起点至金马门终点,全长7.5公里。1955年增辟鸠江饭店至湾里机场近郊线路1条。1959年,市公共汽车公司对原2条线路进行调整,并增辟新线路,始用序号。一路:新市口至大砻坊。二路:鸠江饭店至重型机床厂。三路:新市口经四湾路至四合山。五路:新市口至湾里,全部线路总长33.5公里。初步形成以鸠江饭店为中心向市区四周辐射的态势。1962年增辟四路:新市口至新汽车站。1973年为配合芜钢配套工程--和睦山铁矿上马,增开六路:新市口至和睦山。1977年增辟七路:新火车站至弋矶山。1978年增辟八路:杨家门至桂花桥。1980年增辟九路:印染厂至大砻坊。1983年后,芜湖县、繁昌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又开辟了由新市口分别开往芜湖县廿一路、繁昌县廿二路两条远郊线路,线路总长199公里。
2、场站:1953年市公共汽车小组成立时,地点设在吉和街187号(新市口),有平房680平方米,无停车场地和维修场地。车辆调度由驾驶员往返相遇时互相打招呼而定,收班后车辆停放在马路两侧,露天保养。1963年办公地点迁址长江路57号。此地有房四幢,车间一幢。1964年1月公司自筹资金在大院内建柏油车场4269平方米。1978年又扩建水泥停车场2173平方米。1983年又增辟水泥停车场1265平方米。1982年省投资在市郊赭山大队坡山征地,建水泥停车场2500平方米。1985年由市投资征用长江路大庆剧场土地11.25亩及一幢三层楼房,以作维修保养,停车场地之用。
站点的设置和建设随着线路的开辟,调整而增多和更新,截止1985年年底,共有调度室8个,站点162个,主要站点上设置了站棚、栏杆。
3、车票:公共汽车车票分为零售车票、月票二种。1958年公司成立时,使用代号票,代号票按售票员人数序号确定代号,配以2分起价的各票种若干,按平均每站2分递增。1972年,废止代号票,起用统号票,零票以5分起价,票价按5分递增。公共汽车月票始发于1957年,票价按每月30天往返全程一次,给予六折优待,初定票价6.42元,尔后几经调整至1985年,市区月票每张6元,郊区月票每张10.5元,学生享受半价优惠,在郊区工作的教师也享受半价优惠。
三、车辆
1953年10月1日,芜湖市公共汽车小组以五部加拿大三十年代产的“伏特”车开创了芜湖市公共交通事业。1958年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时,已有各种型号客车11部,其中“伏特”8部,“万国”2部,“斯蒂配克”1部,市民占有车率15.4千人/台,1959年8月,公司购进国产“松花江”牌客车1台。此后,不断以国产单车,通道车替代进口的杂牌车。1968年市区共汽车已达25台,市民占有车率14.5干入/台。截止1985年底,市区计有营运车辆147台(其中单车111台,通道车36台),市民占有车率3200人/台。公共汽车车型分为24座单体客车(额定成员85人)39座绞接通道车(额定成员145人)客流高峰时,单车超载17%,通道车超截20%。
四、安全与后方设施
1953年至1972年,安全工作由生产部门兼管。1973年设安全检验科。1977年公司各行车队设安全干事。1980年公司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有1名副经理分管安全。1981年又设安全科。1984年制定了《关于车辆保险工作及肇事赔款的规定》,安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公司成立之初,车辆露天保养,1963年始有修理车间,维修机械只有1台C630普通车床,1969年兴建一座1000平方米综合维修车间,1979年建一座2000平方米的装修车间,1982年建洗车台一座,1984年建15吨油库一座。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