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02年,芜湖商务局开辟大马路(今中山路)二街和国货路。二十年代开辟中正路(新芜路)和吉和街。三十年代,修建新市口路、北京路、中江路、铁路基(今黄山路)和环城路。四十年代,修建了环塘路(今镜湖路)。截止1949年,市区共有城市道路18条3.7公里,大多为碎石路。街坊巷道79.5公里,为条石和碎石路面。
1876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后,1914年外国人在“租界区”内开辟了东西向的一至五马路。即今车站路、劳动西路和造船厂内道路。南北向的中马路(今健康路)、后马路(今狮子山路)。
1950~1959年,拓建了环城路、吉和街;辟建九华山路、劳动路、康复路、中山南路、江岸路、沿河路、砻坊路、棠梅路、长江路、褐山路和芜钢路等碎石路面;改建中山路、北京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六十年代,重点改造原有道路为沥青路,以及推广矿渣垫层和黑碎石拌沥青砂面。铺沥青混合土路面。开辟团结路、新裕路、芜屯路和火车站广场;改建芜钢路、芜宁路、康复路、长江路、新市口广场为沥青路面。
1980年以后,辟建齐落山、利民、褐山北路、和平广场、团结路新村为沥青和水泥路面。改造劳动路西段与康复、弋江、芜屯、狮子山、健康二马路、神南、九华山路及广场为沥青路面;长江路拓建部分路幅宽40米,形成三块板道路。又将210条街坊巷道改为简易水泥路面。
1985年底,市区铺装3.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152条,合计123.94公里,面积108.22万平方米。水泥路面26.39公里,15.53万平方米。沥青路91.86公里,90.16万平方米。低级路5.69公里,2.5万平方米。市区3.5米以下的街巷道路305条,合计49.45公里,13.8359万平方米,其中简易水泥路面27.61公里,6.78万平方米。逐步形成了市区交通道路的网络。
一、主要道路
芜湖长街,自明代中叶形成至今有五百年历史。原由弼赋门外(今环城西路),经石桥港沿着青弋江北岸到中江塔,全长1457米,号称“十里长街”,系用青石板和麻石条相交铺砌的路面。
清咸丰年间,长街屡遭兵燹,破坏殆尽。光绪二年(1876年),芜湖形成米市之后,长街路面逐渐修复。1931年,芜湖遭大水灾,下水道淤塞,长街由原条石盖板改砖砌圈沟,铺麻石路面,宽4.3米。今长街东从环城西路至寺码头,总长1177米。
二街:自环城西路至寺码头,全长1321米,因与长街平行,故称二街。民国初年划为上、中、下二街,沥青和水泥路面。
新芜路:旧名二马路、中正路。1949年命名新芜路,全长939米,东自镜湖路西至江岸路。1965年改建碎石为沥青路面。拓宽车行道为7.3米,人行道两测宽1.5米。
环城路:1932年依老城墙根拓建,分别为东、西、南、北路,宽3—4米的碎石路面。解放后,经多次拓宽改造,四条路周长2718米,除环城南路是水泥或弹石路面,余则为沥青路面。
镜湖路:抗日胜利后沿湖修砌驳岸,辟为马路。1957年疏浚镜湖时拓建,南从渡春路北至黄山路,环湖一周,全长2440米,宽11.5—15米。
国货路,又名半边街。近代开辟中山路后,为连接二街与中山路修建的碎石马路。长176米,宽6.5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表面盖层清青砂,为芜湖第一条沥青路。1964年改造后的沥青路,车行道6.5米,人行道2米。
沿河路:东起芜铜铁路线,西至新芜路。1876年辟建为东河路。1956年修建沿河堤时拓建。全长2856米,宽6.5—9米。
江岸路:1876年后开辟。1965年从华圣街至健康二马路拓建为沥青路面,路幅宽9—16米。车行道7—12米,人行道2—4米。1967年从健康二马路至劳动路建成水泥路面,宽11米。南自华圣街至劳动路西外贸码头,全长2150米。
北京路:三十年代辟建。东从中山路西至新市口广场,全长880米的泥结碎石路面,原名北平路,建国后易名北京路。1957年拓建为混凝土路面达春安路,全长960米,车行道15米,人行道3.2米。
北京西路,原名中江路,东起新市口,西达江岸路,三十年代开辟,1956年扩建,1965年改建为沥青路面。1970年更名北京西路。全长429米,路宽15.8米。车行道11.8米,人行道4米。
中山路:1902年辟为大马路,1925年改名中山路,全长960米,1951年改建宽为6米水泥路面。扩宽车行道10米,人行道8米,为市区的商业中心。
中山南路:1953年与中山桥同时建,全长1434米,碎石路面。1965年行车道拓宽9米沥青路面,两侧各1.5米人行道。
砻坊路:西起金马门,东至袁泽桥。是古城东郊主要交通街道。1955年起,分段拓宽为8—13米。1975年翻建为黑色碎石沥青路面。全长1988米,车行道6—9米。
棠梅路:1958年辟建,从袁泽桥东延海南渡,全长1500米,路宽4—7米的碎石路面。1976年部分改建沥青路。
吉和街:与江岸路平行,原是米号商栈集中地,原名“鸡窝街”。三十年代为碎石路面,曲窄坎坷的小街道,1955年改建全长840米,车行道14米的碎石路,1965年改沥青路面。拓建新市口广场后,只有816米。
黄山路:原是康复路至劳动路的铁路基。抗日时路遭毁。1951年以后原路基加铺泥石路面。全长2104米,1981年命名黄山路。
芜纺路:三十年代修成碎石路面。南从新市口北至宁芜路,全长1328米。
九华山路:分段命名为陡岗路、北市路,1981年改为九华山路。1984年中江桥建成通车,改造九华山路为芜宁,芜屯、芜繁和芜南公路主要干道。至1985年底,该路南自杨毛埂,北至宁芜路,全长4128米,路宽22—31米,车行道14—19米,人行道8—12米。
劳动路:自北京路至江岸路,全长2303米,路宽16—28米,车行道10—15米,人行道6—13米。沥青路面,人行道为水泥路面。
长江路:1981年由干道改名长江路。1958年市区至四褐山发展为工业区,新建南北向工业干道。从劳动路至广福村长3817米;1959年12月从广福路至四褐山长6197米建成通车。全长10014米,路宽11米,车行道6米。1959—1966年自劳动路至解放西路长2363米,拓宽为13.4米的沥青路面。1985年底,长江路从劳动路口至广福村,长4100米拓宽为40米,是芜湖市最长最宽的主要交通干道。
团结路:东自芜宁路至弋矶山,全长1783米,车行道14米,人行道4—4.5米,沥青路面。
东郊路:1955年辟建的长2243米碎石路面,1982年拓建东郊路。铁路西拓建路宽13米,车行道9米沥青路面,未做人行道。
康复路:从环城东路到砻坊路,全长1300米。1952年辟建宽6米的碎石路面;1979年拓建为车行道12米沥青路。
芜钢路:1959年,芜钢厂建在青弋江南岸。向西至弋江桥新辟一条长2580米,宽12米,车行道9米的碎石路面,现为沥青路。1973年弋江桥引道改名弋江南路后,从芜钢厂大门至西南关街长2450米。
弋江路:自弋江南路至圩堤街,全长2000米(原是尚塘堤)1981年辟建弋江南路至开关厂,全长756米,宽8米的沥青路面。
弋江南路:原名南塘街。1959年修建碎石路,1973年拓建沥青路面。自芜钢路至弋江桥,全长520米,车行道9米。
利民路:东联芜钢路西至中山南路,全长1880米。东段自芜石路至芜南路,1984年辟长494米,宽30米的沥青路面,车行道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米。西段自芜南路至中山南路,长1386米,1985年建,自芜南路至杨毛埂927米,沥青路,车行道15米,人行道各4米。杨毛埂至中山南路459米,利用埂圩堤改建沥青路,车行道为9米。
芜湖市道路面宽3.5米以上的,共有152条,总长123.94公里,车行道面积108.22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0.82万平方米,路幅宽总面积153.47万平方米。其中:
城市主要道路:共有37条路全长48.57公里,路宽12——14米。机动车行道面积61平方米,非机动车行道面积5.94平方米,人行道28.47平方米,路幅总面积108.42万平方米。
城市次要道路:附有人行道的18条,全长7.52公里,路幅宽4——12米,车行道面积4.34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35万平方米,路幅总面积6.77万平方米。
城市次要道路宽4——12米,无人行道的145条,全长55.15公里;车行道面积30.73万平方米。
街坊道路:铺装路面宽3.5米以内的305条,总长49.45公里,总面积13.8359万平方米。其中:
镜湖区137条,全长26.123公里,面积7.8369万平方米。
新芜区103条,全长15.358公里,面积3.6074万平方米。
马塘区37条,全长5.142公里,面积1.5426万平方米。
四褐山区16条,全长1.892公里,面积0.5676万平方米。
裕溪区12条,全长0.938公里,面积0.2814万平方米。
二、广场
新市口广场:位于北京路、吉和街、北京西路、芜纺路、新市口路五条道路交汇处。三十年代修宁芜路辟建的小型广场。1971年拓建,广场直径96米,面积达7.235平方米,中心岛径30米。车行道28米,水泥人行道2—6.8米。
火车站广场:1982住辟建为长方形沥青路面。东西长51米,南北宽34.5米,面积1759.5平方米;西北两侧人行道宽3米,面积256.5平方米;合计面积2016平方米。
和平广场:位于和平戏院门前,故名和平广场。1984年建,东西长80米,西北宽31米。广场总面积2830平方米,沥青路面。
裕溪街广场:位于裕溪区沿江路南北端。1971年各建直径23米和17米的园型街心广场,沥青路面,面积1694平方米;街口广场水泥路面积930平方米。
九华山路广场:九华山路与芜屯路交处。通往公路、铁路和汽车轮渡的必经之路。1986年拓建成环形通道的大型广场。直径160米,周长503米,总面积20106平方米;中心岛径70米,周长220米;总面积3894平方米。车行道145米,慢车道15米为沥青路面,计1.16万平方米。广场中建一座铝合金“风帆塔”,高25米,重10.5吨,由三面风帆组成,塔底有18个壳体环绕四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桥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