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芜湖,远在春秋时代是吴国的西陲重镇,邑名鸠兹。“芜湖”之称,始于汉代。三国时,吴黄武初年(222)县址迁至今青弋江口的鸡毛山高地,宋代,芜湖开始修筑城垣,南宋建炎年间,城遭兵燹,后经修复,元末重遭兵革之灾,城垣废为瓦砾。明嘉靖年间,因倭寇常扰内犯,危及官民,再议建城。从明万历三年(1575)起,费时六年,新城告竣,周长739丈,高3丈。顺治、乾隆年间,曾两度加固整修城垣。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多次争战,又使城池大半毁损。至光绪二年(1876),芜湖辟为通商口岸,将残破的城垣拓为环城马路,这时的芜湖城区沿着青戈江和长江向北延伸。
清光绪七年(1881),李鸿章长子李经方(伯行)在芜湖投资房地产业,建造了一批房屋;修建了马路和陶塘、烟雨墩等园林。嗣后,芜湖商务局会商办道员许鼎霖拨银二万两,拓建大马路(中山路)和二街等道路,并设立马路工程局,主管市政建设。民国初,由在芜湖的民族资本家及绅商,先后发起和开办了电灯公司、纱厂及铁路、公路、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其时,芜湖城区东至县城,西达长街,南接青弋江,北连陶家沟、蒲草塘和电灯公司一带。东西长615.9丈,南北宽349.7丈,面积为21.54万平方丈,合计2.5平方公里。
1949年,芜湖解放前,城市面积只有七平方公里,人口有172780人。到1985年芜湖市建成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为502188人。
1951年,初步完成城市规划测量工作,成立市建筑公司。1956年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集中芜湖47家私营造厂和木瓦建筑生产合作社,成立市修建公司(今三建公司),承担着城市各项建设任务。六十年代,完成了规划中的地质普查和部分资料的修整补充。1983年,编制并批准实施了《总体规划》。现在,全市已有勘测、给排水、供电、采暖通风等多种专业技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安装队伍。除完成市区建设工程外,还承建了皖南、江淮等地区的一些建筑项目;并向坦桑尼亚、尼泊尔、蒙古、埃及、马达加斯加等10多个国家提供了技术援助和劳务工作。
五十年代,我市已建成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中山桥。开展沿江沿河防洪治水工程建设;建成了沿江及青弋江两岸防洪墙堤;主要道路安排了排水干管和泵站,形成了排水系统;建成长江路、劳动路、中山南路、团结路、胜利路、褐山路等道路,新建大小桥梁7座。现在,全市共建道路457条,总长173.39公里,总面积为122.1万平方米,改造拓宽了九华山路,安装各种路灯2945盏;新建和改造交通桥梁17座,整治和修建排水系统16个,管渠399条,总长141.18公里;修建江河堤(墙)16.02公里,排水(污)泵站17处,总排水量42.94立方米/秒,改进市区交通状况,保证汛期不受洪涝灾害。
解放前,市区主要交通工具为人力车和轿子。二十年代开始有长途汽车。1953年10月1日,我市是全省开出第一班市内公共汽车的城市,现在除各单位接送客车外,已有147台公共汽车,十一条营运线,成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六十年代前后,芜湖长江火车轮渡和汽车轮渡相继建成通车,沟通了大江南北的交通运输枢纽。建国后,芜湖对外铁路、公路、航运发展迅速。市内有芜宁、芜铜、皖赣、淮南等铁路线连通南京、上海、铜陵、南昌及全国各地城市。
芜湖也是皖南公路运输网中心,对外公路四通八达,有芜宁、芜屯、芜石、芜青、芜合等公路路线。
芜湖是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又是长江溯水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港。一年四季,水运繁忙,也是安徽省的外贸港口,建有口岸机构,与日本、泰国、香港等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贸运输联系。
芜湖的自来水始建于1937年冬,至1946年成立自来水厂。解放后,自来水企业几经变革,目前已有自来水厂四个,设计生产能力19.5万吨/日;建成水站45个。另有单位自备水厂25家,供水量15万吨/日。
1980年,芜湖市以芜钢焦化车间的废气,经改造建设为民用煤气。1984年,部分地区始用煤气。到1985年底,共发展用气户5720家(含部分公用事业)。
解放前,芜湖的房地产多为工商业者所有,会馆、善堂及教会和外侨外商也占有房产。建国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房地产,取缔二房东,对私人房地产登记发证,进行公房租赁和社会主义改造,使公房在城市房产中占主导地位。建国以来,开展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民房日益更新,厂房宿舍鳞次栉比,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景宇壮观。
芜湖濒临江河,环境优美。江城人民辛勤劳作,建设了四座公园及花坛、花圃和绿地,植树造林,开展了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了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
1949年以来,芜湖城市建设成果卓著。截止1985年,全市基建投资15745.3万元,投入城市维护费7373.23万元,征拨土地35861亩。市区面积203.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6平方公里;改造拓宽了市区干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逐步改造旧城,开发新区,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残破不堪的市廛旧貌焕然一新。
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将贯彻以“工贸并举、综合发展”的方针,努力建设成为轻纺工业为主体,电子技术为先导的对外开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同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芜湖城区将向东向南扩展,以强化“三通”(交通、邮电、流通)为重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进一步成为安徽省沿江地区和皖南的中心城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