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普资料
建国后,农业、林业、医疗等部门,编印大量科普宣传资料,普及化肥农药使用技术,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和育秧技术,宣传根治血吸虫病、妇幼卫生等科技知识,仅1958年就出版《凤阳科学报》和工农业科普资料数十种,发行10万余份。
1972年,县科技办公室编印《科技简讯》,不定期发行,到1977年共发行《科技简讯》20期,共22500份。同时还编印烤烟、小麦栽培资料3000份,印发农事活动小册子300份,发行“棉花栽培技术”布告式资料及活页宣传资料4期,合计10000份。与省内外125个单位建立资料交流关系。
1978年,县科委、科协合办《凤阳科技报》,该报两开版面,出9期,每期5500份。1981年改为四开版面,不定期发行,出17期,共93500份,还编印《凤阳科技》刊物,刊登各种科技资料,共发行20余期,印发《花生技术》小册子500册,《杂交稻栽培技术》5000份。和省内外405个单位有交流关系。1982年后县科委创办《凤阳科普》、《科技咨询》、《科技工作与建议》3个不定期刊物,到1985年,共发行13期,5300份,这一时期还印发其它科普资料8000余份。1984年科委还编印《凤阳科技》和《科技简讯》两种刊物,印数共5000余份,刊出信息60余条。
全县有12个区、乡科协建立科技阅览室,有科技图书10900余册,订阅科技报刊400余份。
二、科普讲座
建国初到1960年,科技部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协作以演讲会方式宣传科学知识。1961年到1966年与文化馆协作,到基层放映破除迷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内容的幻灯1200场次。1978年到1985年举办水稻稀育壮秧、新农药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杂交稻栽培技术等科技知识讲座63期,听众达7000余人次,培训各类技术骨干1.5万人。
三、科普展览
50年代,科普专栏、黑板报、画廊是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仅1958年就出4.5万期以上。1978年后,县科委、科协在县招待所门前设科技宣传橱窗,出科技专栏16期。
1981年11月中旬,上海市科技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在大庙区举办农业科技图书展销,吸引了广大农民,两天时间出售各类图书5000多册,其中农业科技书籍占60%。
四、科技交流
1978年后各种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到1985年,有文字记载的学术活动185次,参与活动的人员达2500人次,其中学术报告的听众800余人次,专题讨论54次,外出科技考察参观活动105次。1983年,林学会举办“凤阳林业三十年”专题讨论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为全县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984年,气象学组通过对凤阳气候条件的分析和烤烟生产情况的调查,提出扩大春烟面积,缩小麦茬烟面积的建议,当年被采纳,第二年全县5万亩烤烟全部是春烟,获亩产135公斤左右。
1978年后,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及业务专著197篇,其中23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984年科委汇编了《科技论文选编》之一,入选论文22篇,并对入选论文给予奖励。
五、科技咨询
1974年科委编发《科技情报》,共5期,铅印2500份。1980年夏季科委建立科技情报资料室,由科技情报科管理,负责科技情报的收集、传递工作。有专人对历年积累的科技情报进行分类整理、装订制卡。资料室藏有科技资料书籍1200余册。1983年后每年购置500余元报刊、书籍。还将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资料分送乡、镇和厂矿企业。
凤阳县新技术开发中心自1984年成立后,承接全县厂矿企业单位及农林专业户的科技咨询工作,并已完成磁选机图纸设计、家庭可乐饮料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引进等服务项目。1983年以后全县共设立科技询问处40个,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六、技术培训
进入60年代,全县开展一定规模的技术培训,主要由科协和农业部门负责。到1965年上半年,全县建立科学实验小组263个,组员达215人,主要进行水稻育秧、烤烟育苗、良种栽培试验等工作。
1978年后,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办各种短训班、农民业余技校和专业技术学校。培训班一技一训,主要内容有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业余技校培训回乡知青,提高其基础理论水平。专业技术学校采用中专教材进行系统培训,重点提高农民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举办家庭养鸡、雏鸡孵化、水产养殖、食用菌栽培各类技术短训班520期,受训人员27000人次。1983年李二庄乡首先办起农民业余技校,组织30余名回乡知青学习农技知识。之后,殷涧、宋集、刘府等乡相继办起业余农技校。到1984年农民业余技校发展到14所,培训学员906人,其中530人已成为所在乡、村的种植、养殖专业户,33人担任乡、村干部。
1984年7月至8月,举办一期电脑培训班,49人参加学习;同年9月职教办、供电局、劳动局共同举办电工培训班,51人参加学习,历时40天。1985年1月至5月县粮食局先后举办两期职工技术培训班,参加人员184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