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学技术协会
建国前,县没设科技机构。1949年10月到1955年,相继成立凤阳县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凤阳县医务工作者协会、凤阳县农业工作者协会等科技群团组织。1956年4月成立凤阳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各区和中等学校成立了科学工作委员会,乡设会员工作组,加强全县科学普及工作的领导。1958年11月,县、区、乡(镇)的科普机构都更名为科学技术协会。
1964年12月,凤阳县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科协委员10名,主任、副主任各1名。1965年,由于人员调动,科协没有开展工作。“文化大革命”前,县内成立过医学、农学、林学、理科四个学组。“文化大革命”中,县科协及所属学组、区乡科普协会均停止活动。
1978年11月恢复科协,与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1982年元月,科协单独办公。县科协恢复建制后,下属学会、协会和区乡(镇)科协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85年底,已建有学会学组、协会10个,会员476人,成立区、乡科协18个。基层科协所属学组、专业技术研究会75个,会员2202人。
1983年,凤阳县科协受到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农林科普红旗单位”称号。李二庄乡、殷涧乡科协也同时被授予“安徽省农林科普红旗单位”称号。1984年殷涧乡科协出席全国农林科普工作表彰大会。
1984年8月,县科协建立二级机构凤阳县新技术开发中心,编制3人。其工作任务是从事科技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新技术推广、引进新产品等技术开发工作。
二、科学技术委员会
1959年元月成立凤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时建立15个公社一级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科委停止工作。
1972年春,成立凤阳县科技办公室,在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领导下工作,为科技管理机构。1976年5月,撤销科技办公室,成立科技局。1978年4月,科技局更名为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情报科、业务科、政秘科,配干部9人。
三、农村能源办公室
50年代,开始利用沼气,全县共有沼气池832个,容积2101立方米。烟草试验站还利用沼气发电,但均未能得到巩固。60年代后,沼气利用工作停止。
1974年春,县科技办公室先后赴江苏、四川参观学习沼气建池使用技术。之后,在城南公社龙北生产队试建沼气池,用以烧饭和照明取得成功。后又在城东、城西公社推广。1976年城西公社余庄队建池40多个,用于照明、烧饭,达到省草和积肥双重目的。同年县人武部建成60立方米沼气池,用于食堂做饭、照明,十多年节煤50多吨。1979年,成立县沼气办公室,凤阳县被列为全省沼气推广利用重点县。1983年,成立农村能源办公室(局级机构),下设农村能源建设服务公司,到年底全县共建沼气池2454个,为20913户改旧柴灶为省柴灶,全县每年可节约柴草1500万公斤。
1985年农村能源工作扩大到太阳能、水能利用等方面。在沼气利用方面由原来的能源效益发展到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广沼水、沼渣施肥改土,喂猪、养鱼,浸种、防治病虫,培植食用菌等实用技术。
四、地震办公室
凤阳县在地质结构上处于郯庐断裂带,自古以来地震频繁。自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今500余年间,发生地震达151次之多,是全省地震数最多的县,其中五级以上的地震5次,破坏严重的是发生于1524年、1644年和1668年的3次地震,最多的年份为1647年5月至7月,发生地震55次之多。为加强地震测报和预防工作,1975年3月成立县地震办公室,为局级机构,编制3人,由科技办公室代管。1977年分开办公,属科委口。
1976年元月,全县设立地震测报站、组、哨52个,其中重点站33个。以“土地电”为主要手段,结合观察井水、动植物等宏观自然现象的变化开展群测群报工作。1977年只保留凤阳中学、门台中学、总铺中学、武店中学、小溪河中学测报站,到1985年全部撤销。地震测报网点监测到了1979年2月17日凌晨2时42分、4时13分、5时53分在陈圩、曹店、官沟三个公社结合部连续发生1.5级、2.0级、1.7级3次小地震,以及1985年5月30日6时0.69秒在大庙附近发生的2.8级地震。
五、科研单位
民国24年至民国38年在明中都皇城东门外(现省烟草研究所)建立一个农业技术推广所,配有专职所长和3名农技员。1958年8月成立“凤阳县科学研究所”,1959年底又在县直机关设立农业、农机、烟草、水利、野生植物综合利用、工具改革6个专业研究所和144个研究室,这些机构到60年代均解体。后又相继建立凤阳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凤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凤阳县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凤阳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1963年正式建所,所址在府城西门外5公里凤淮公路南侧,占地面积84亩。主要科研项目是引进、试验、鉴定适宜当地的各种作物良种、研究推广适应本地的高产栽培措施。1984年有职工39人,技术干部8人,其中大专毕业生3人,中专毕业生4人,技工1人,有5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
凤阳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979年建所,所址在大庙区境内,距府城15公里,占地面积300亩。主要科研内容是,引进优良树种进行试验、培育、推广,研究树木栽培、造林新技术和当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1984年,全所有职工44人,技术人员3人,均为中专毕业生,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1981年承担省林业厅课题,项目是黑杨派杨树优良树种区域性实验,1982年开始在黄湾、枣巷、武店等地栽培。林科所还配合各林场生产白僵菌,用于防治松毛虫。
凤阳县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74年,凤阳县成立农机训练班,1976年7月在训练班基础上,建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定编制2人。主要工作是培训农机专业人员,推广农机应用技术,研究农机新产品。
1977年,承担省烟草公司下达的烟草烘烤机和省农机局下达的试制玉米脱粒机项目,两个项目均如期完成。1980年以后还进行旋耕机、插秧机、割晒机的配套使用及节油装置的研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