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府城镇
府城镇是凤阳县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为府、道、县的治所,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即设于此。
清乾隆十九年,两江总督鄂容安奏准在凤凰山前建府城。乾隆二十年动工,二十一年建成。咸丰八年捻军占领府城和明中都皇城。咸丰十年二月,清兵攻陷府城,地主武装苗沛霖带团练先入,城内屋宇拆毁殆尽,仅存府东街民房。同治五年(1866年)重修。乾隆年间初建府城时未凿池,光绪四年由驻防军挑城池。城内主街道:府东、府西、中心、楼东、楼西。中心街又名花铺廊大街,位于全城的中部。府城街道狭窄,用青条石或白玉石铺筑,被独轮车轮碾成沟沟道道,行走极为不便。城垣于1954年拆除。
1985年主要街道有10条。东方红大街、楼东街、楼西街、花铺廊大街均铺成柏油路面;府北街、文昌街将路面拓宽修成宽达18米的水泥路面,还增辟了洪武路、环城路。其他街巷均修筑水泥路和砂石路面,主要街道总长16863米,巷总长9112米,修下水道48条,总长11217米,铺下水管道375米,在主要街道两侧,昔日矮小的茅屋拆除殆尽,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
驻镇机关110个。省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省烟草研究所、凤阳农业机械化学校、凤阳师范学校均坐落在镇北。
中小学有凤阳中学、府城中学、实验小学、府城小学、永安小学、向阳小学、县示范幼儿园、三府幼儿园和新华书店。
文化机构和设施有电影院、影剧院各1座,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各1所。在镇北第一山上建有塔高80米电视差转台1座,可发射两个频道彩色电视信号。
卫生机构: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镇中心卫生院、县防疫站、保健站、镇环境卫生管理所。每条街都配有卫生管理人员。
60年代初,府城镇已用上了高压电,1985年有供电局(由淮南电厂供电)、邮电局、燃料公司、液化气供应站、自来水厂。建农贸市场2个,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花铺廊小商品市场1个,粮贸市场、菜市场各2个,饮食网点3个。
全镇面积为4.5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非农业人口2.82万人,农业人口3800多人,6个居民委员会,3个农业村。
合(肥)蚌(埠)公路、临(淮)凤(阳)公路、凤(阳)淮(南)公路均从镇内穿过,日均车流量达7350次,至蚌埠有循环班车。
二、临淮镇
位于府城镇东北8公里,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辖8个居民委员会,1个农业村,1个蔬菜村,7030户,27575人。
秦汉时为钟离县治,隋唐为州县治所,明、清时为临淮县治,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淮河水面设关卡收税,始称临淮关。临淮镇北濒淮河,南控群山,为皖、豫淮上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即在今镇东建钟离子国(今尚存遗址)。临淮县城建于南北朝,初为东西二城,因濠水从西城间穿过屡遭水患,南宋合二为一。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攻占濠州,改濠州为临濠府,重修濠州城。乾隆十九年将临淮县并入凤阳县,临淮县城为凤阳县一重镇,被称为旧城,该城因濠水环其西,淮水冲其北,城屡修屡圯。咸丰年间,由于战火,临淮城再次遭到破坏,城根砖石被挖掘无遗。同治初年(1862—1864年)临淮城仅存南门、西门和鼓楼台基。不久南门又被拆除,剩下的鼓楼和西门也于1958年起陆续被拆。只留下与此城有关的县署街、小城头、城里、大东关、小东关、南关、西关等名称。
民国2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临淮镇的商业逐渐繁荣。但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影响,至建国前夕,除了几家榨油、碾米厂外,只有零星的手工业作坊。商业在通货膨胀的浪潮打击下,有的商店变成摊贩,有的则关门另谋生路。1949年元月临淮解放,设临淮市,1950年撤市改区,1954年撤区设镇。临淮镇不仅是凤阳工商业的中心,而且也是沿淮水陆交通的枢纽,是五河、定远县和江苏泗洪、盱眙县的物资转运点,是淮河中下游物资集散地之一。驻镇机构和单位150多个,其中国营公司18个,县直属工厂18个,镇属集体工厂25个,商业单位38个,个体工商户467户,县化肥厂、磷肥厂、制药厂、橡胶厂、水箱厂、农机厂、油厂、米厂均设在这里。
临淮关街道为东西大街,长6公里,大街小巷均铺上水泥路,共修建水泥路20条,总面积5万平方米,基本上做到大街小巷水泥路相通,改变了过去刮风灰尘起,下雨满街泥的现象。随着改革开放,镇内住房建设加快,1983年以来建新房总面积156648平方米,兴建农贸市场1座,建筑面积47000平方米、菜市场2座,建筑面积8264平方米,年成交额3411.78万元。
镇上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3所;医院2所;文化站1个、新华书店1所、电影院1座;邮电局1所,自动电话230多门;立交桥2座;公厕20个;火车站、汽车站各1个,轮船码头3个。
三、门台镇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府城镇6公里的京沪线上,合蚌公路从镇中穿过,西与蚌埠市接壤。原是中都城北左甲第门的遗址,故称门台子。民国6年,英美帝国主义者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这里建立一座机械化烤烟厂——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建国后改为蚌埠烟叶复烤厂。1985年全厂占地31万平方米,拥有烟叶复烤机4台,年生产能力6.3万吨,是全国主要烤烟加工工业基地之一,各项技术指标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
全镇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7340人。2个居民委员会,7个行政村。1985年建镇后,对原有9条街道进行扩建和改造,还新辟一条长230米,宽20米的专业户大街,形成融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新镇。建综合市场2个,总面积2万平方米。火车站、汽车站各1个,汽车日流量7000次左右。建地下水道8条,总长度3460米。饭店67家,国营旅馆1座,个体商店149家,旅社7家,理发店20家,缝纫店22家。全镇第三产业每年向国家提供利税38万元,占镇财政收入的38%。
驻镇单位有省商业机械厂、蚌埠烟叶复烤厂、省321地质队、方邱湖农场。镇办企业有镁砼玻璃纤瓦厂,生产的宏群牌玻纤瓦,质量优良,远销东北、广东、澳门等地,享有盛誉。
四、武店镇
武店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府城镇44公里,是凤阳县西部重镇。据传唐朝以前为萝州城,现在周围仍可以看到少数残砖。明末清初,武店人口稀少,群众要购买油盐和日用品,只能向来往挑运的小贩购买。后来有个叫武英的外地人,举家迁居此地,并开办小店,出售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群众常来买货,称这个小店为武英店,简称武店,后来发展为集镇。
武店交通便利,淮南铁路在此设站。全镇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17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近4000人,驻镇县、区级机关38个,此外还有蚌埠铁路局水泥厂、采石厂、省棉烟公司仓库。武店是县主要烟草产地,种植烟草已有70余年的历史。烟叶产量高,质量好,为出口物资之一。1959年全国烤烟生产现场会在此召开。1984年建镇,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工农业总产值3000万元,集市贸易活跃,年贸易成交额4000万元,向国家提供利税53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44%。修水泥路7条,总长度4420米,铺下水道5754米。有自来水厂1座,供电所、邮电局各1个,中学2所,小学9所,汽车站、火车站各1个。
武店矿产丰富,东山石灰石露天矿,面积达6000多亩,大理石石塘1000多亩,超轻陶粒原料2000多亩,此外有锰矿、白垩土矿等,县水泥厂就设在这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