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定远县历史悠久,自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建县迄今已一千四百余年。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9年)知县曾大有纂修《定远县志》始,至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知事杨慧纂修《定远县志》三百余年,成志五部。民国21年,县人杨炳坤撰写《定远县志·大事记·舆地考》。1960年,定远县委、县政府曾组织编写《定远县志》,因时运不济,无果而终。 1982年,改革开放已历时四年,适逢盛世,修志工作在全国开展,定远县也开始进行编写社会主义新县志的准备工作。是年3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委党史修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陆续抽调编纂人员。5月,党史修志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确定由县委副书记缪坚兼管党史修志工作,并要求有修志任务的单位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写作班子。会后,党史修志办公室相继派 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参加省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班。
1984年4月,党史、修志两办分设。1985年1月,县政府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6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定远县志》编纂方案和《定远县志》篇目初稿,举办有专业志编写任务的76个单位主笔培训班,进行岗位培训。1984—1988年县志办全体同志配合有关部门南下北上,先后到合肥、南京、安庆、蚌埠、滁州、北京以及本县图书、档案馆,查阅档案万卷,摘抄资料卡三千多张,复印资料两千多页,复制本县旧志书两部,摘抄统计资料16册,征集书刊二百余册,以及图表、照片三百余张,为各种专业志的编写提供大量资料。
1989年,县志办公室人员实行资料征集承包分工负责,一包到底,加快了专业志编写速度。同时,开始试写县志部分章、节。1990年5月,在蚌埠召开全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对本县地方志工作是个极大的促进。县委、县政府决心在本届政府完成修志大业,连续召开有关会议,传达贯彻蚌埠会议精神,并采取果断措施,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与33个后进单位签订责任状,限定年底完成专业志组稿任务。
1991年进入总纂阶段。县委、县政府根据换届后人员变化及时调整编纂委员会成员,充实编写力量。对县志篇目又一次作修改补充,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快了编写进度。1992年4月上旬,编印出《定远县志》初稿18章,分别交送有关部门审阅。月底,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将志书的下限期由1985年延长至1990年。会后,编委及全体编写人员同心协力,至1992年8月底,完成《定远县志》评议稿。10月,召开有省、地领导和专家、学者、兄弟县同仁共60余人参加的评议会。会议认为《定远县志》稿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完备、文字流畅,属上乘之作。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大量不足之处及宝贵的修改意见。会后,县志办制定了修改方案,进行全面的修改。1993年4月底,《定远县志》修改基本结束。分别经县、市、省业务部门审定,获省批准,由黄山书社出版。
新编《定远县志》历经十多个春秋,现在终于问世。它凝结着历届领导、各部门及志办编写人员的心血与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定远县志》的问世,与省、地业务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的亲切关怀与精心指导 分不开的。安师大孟庆惠副教授为《定远县志》编写了《方言》章;省地质矿产局殷延祥、李郁林和合肥工业大学的老师们提供了地质矿产资料。省文史馆员陈葆经,亲自修改十一章。原行署副专员刘道诚、原滁县地区党史办主任韩枫、原地委副秘书长陈修毅、行署副秘书长宣诲、市志办主任张庆祥、康守淞、副主任李仁泰、秘书张儒平,汪夕茹、朱德美、万里仁等都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并作认真的修改。
《定远县志》的问世,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老干部郭学义将自己多年收集编写的《定远谚语集》献给县志办。陈铎后裔陈传凯将收藏的《陈氏宗谱》送到县志办,离退休干部熊明涛、李保初、杜世龙应聘到县志办帮助工作,历经数载,备极艰辛。各部委办室局十分关心和支持修志工作,各单位提供资料的人员有:
(按姓氏笔划从左至右)

在此一并致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金融志》主笔胡建初、《藕塘镇志》主笔戚宗海,由于长年伏案笔耕 ,积劳成疾,为修志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限于编纂人员才疏学浅,本志书收集资料不够全面,篇目结构不尽合理,文字尚欠简练,还望海内外有识之士给予斧正。
定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九九三年五月


上一篇:六、旧志序文选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