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1年11月,建立科技小组,属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领导。1976年11月,科技小组更名为定远县科技局,下辖地震办公室,配5名工作人员。1978年4月,撤销科技局,建立定远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内设政秘、农业、综合情报、工业4组,人员增至11人,下属单位有科协、地震办公室、标准计量管理所。1990年,内设政秘科、业务科、综合情报科。下属单位有地震办公室、农村能源办公室。
二、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6年6月,定远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始简称科普协会,后简称科协。1958年,科协有4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畜牧兽医等四个学会,共有会员1000余人。1963年,压缩机构,科协并入宣传部,人员相继调出,科协停止工作。1966—1976年,科协组织遭到破坏,学术活动全部停止。1978年1月8日,滁县地区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重新建立科协组织,定远县科协并入县科委成立一个独立的部办级机构。1981年县科协单独划出,工作人员3人,内设学会部、咨询部、科普部和办公室。1990年,科协有7名工作人员,全县各区、镇配备专职科协主任6人。
1990年,县科协所属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协会、研究会)已发展到21个,其中理科5个(数学学会、物理学会、生物化学学会、珠算协会、气象学组);工科4个(农机学会、制冷学会、电子学会、计量测试);农科6个(农学会、食用菌研究会、林学会、水利学会、畜牧兽医学会、花卉协会);医科5个(医学会、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防疫协会定远县分会、中医学会);交叉学科1个(厂长研究会),共有学会会员3205人。
三、农业科学研究所 始建于1976年,位于严桥乡境内。1990年有职工30人,其中科技干部4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2人,助理1人)。有土地59亩,水面15亩,耕牛、犁、耙齐全。建所十几年来,认真贯彻“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8字方针,至1985年,推广水稻、小麦等12个优良品种;油菜、山芋3个优良品种。承担滁县地区科研协作研究项目65项,皆按时按质完成。1986年后,承担省地级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46项,其中水稻7项,山芋8项,小麦8项,油菜4项,大豆8项,玉米8项,西瓜3项。通过试验认定,汕优63适应本县,率先提出在本县大面积推广,代替了常规稻和原杂交稻汕优6号。油菜武油一号、秦油二号均是通过试验筛选出来后再应用生产的。同时,根据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自拟栽培项目14项,如杂交稻制种超高产研究,防治小麦三病(赤霉、白粉、纹枯病)的研究等,均取得可喜的成果,并把成果推广到乡村。1990年,有两个项目获省级奖,即皖薯二号(皖薯197)的选 育及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豆新品种皖豆二号的选育及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6篇科技文章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该所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为推广水稻、小麦、花生、山芋等作物新技术授课15次,培训人员达4000多人。自办《农业新技术》宣传材料,共印发382期,2860份,分发县有关部门及领导、区乡农技站、农民技术员等。
四、林业科学研究所
于1979年1月在泉坞山苗圃的基础上建立。1985年,有职工45人,其中干部3名;有拖拉机1台,耕牛1头,工具齐全;有苗圃60亩,并代管林地4889亩。1982年,承担人工驯养灰喜鹊防治松毛虫应用研究,1985年4月,获得成功,属国内首创。1986年泉坞山划给建材基地,林业科学研究工作受到影响。 五、农业机械研究所
成立于1957年,有技术人员5名,隶属农机管理局。主要任务是革新和引进农机具。1978年,引进喷灌机1台,在定城镇长青村蔬菜队应用,效果很好。此后,全县引进或改制近200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