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桥梁
(一)古桥
1.刘会桥当地又称刘桥,位于 今耿巷乡刘庄境内。据传楚汉相争,项羽、刘邦交战于此,得名刘会桥。桥高3米、宽1.5米、长14米、5孔,两个边孔各为1米,中间三孔各为2米,基础为一百余根茶杯粗的木桩,又在木桩上卧以条石,在条石上垒以石磙,六个墩,每墩17磙,现依然行人,桥头原有石碑志桥,60年代失落,无法考证建造者。
2.五孔桥位于定远西45公里的炉桥镇西面,是古代通往寿州的第一座大桥,炉桥镇八景之一。相传三国时期,曹操途经此地,见窑河水西流,认为:逆水必主贵,铸炼兵器不生锈,于是在此屯兵,建造烘炉百余,制造兵器。同时修筑此桥,被称为百炉桥(后人曾称北炉桥)。迨至宋代,泥砂淤塞,河床升高,人们又在原桥上建桥,所以又有“桥上桥”之称。至明代,由于同上原因,又在桥上建五孔桥,人们习惯称之为“五孔大桥”,桥长45米、宽3.7米、高4.35米,白石条栏1.25米,五孔径由东向西分别为2.33米、2.82米、2.33米不等。
3.顺阳桥位于定城南门,又称“南门大桥”,是定城南门进出口唯一通道,结构为条石垒砌,条石之间皆用糯米汁和蛋清灌注粘结,青石栏杆,桥两端各有石狮一对,并立有桥碑(现不存)。桥全长20.7米、宽6.5米、高6.8米、三孔,中孔6米,两端孔各5米、跨径15米。相传此桥始建于唐代永徽元年 (650年),当时定城有一姓周财主,家财万贯,只惜半百无子,后求子应验,建桥还愿,故称“周桥”。宋代开禧二年至嘉定元年(1206~1208年)重修。后被大水多次冲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高鹤、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曲震、道光九年(1829年)知县张应云及邑绅凌和、杭维业、周北桢、徐继烤等均捐款修建过。清同治元年(1862年),又由群众集资大修。
建国后,随着经济发展,交通运输量增大,此桥逐渐损坏。1956年,因中孔顶齿裂,通车危险,省公路局派工程队整修。1972年合蚌路铺设渣油路面,在桥两侧各加人行道1米,并筑有钢筋水泥栏杆,现仍正常行车。 4.通济桥位于定远西大街。建国后,在桥西又筑一座新桥。故称“西门老桥”。以区别于西门新大桥。此桥始建于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元统三年二月二十一日。由定远主薄蒲君捐俸而建。据记载,该桥为五孔拱桥树石以为柱,中施铁钜,覆以石板琢为栏杆,穹隆上可以载大车,下可通百斛舟。清顺治六年(1649年),洪水泛滥,历经300余年的大桥被水冲毁,知县李人龙捐俸重修,更名为“会元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本地绅士方熙独自复修。民国初年,再度被大水冲毁。方氏后裔念其祖上曾捐款之故,自愿动用宗祠义款修复此桥,直至现在此桥仍比较牢固。
5.太平桥即池河大桥,位于池河镇西端,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定远县知县朱玉捐俸兴建。目的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回乡探亲,免遭隔水之苦。桥梁结构为砖砌石拱,全长142米、宽6米、高9.65米。13孔,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分两排,每排9只)并树有桥碑。抗日战争时期,桥被炸毁,桥碑、石狮已荡然无存。
1953年,滁县地区公路修复委员会,以圆木为梁,铺以木板,临时通车。1954年又对被冲空的7个桥墩进行维修。1956年4月,对被毁的7个孔加固成月形钢架梁柱,上面仍铺以木板,限载8吨。以后又数次大修。换成钢架混凝土结构。砂子路面。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1979—1981年,池河逢集经常阻车,故改线2.8公里。同时在该桥南侧重修一座新大桥。1985年明令禁止太平桥通车。
本县有现代大型桥梁3座、中型桥梁11座、小桥90座。
(二)大型桥梁
1、池河闸桥即池河新大桥,位于太平桥南侧,由公路、交通、水利部门共同修建。滁县地区水利局吴园佩、周群两工程师设计、牵头,定远县水利局工程队修建。结构为浮体闸双曲拱钢筋混凝土大桥。1979年3月动工,1981年10月竣工,耗资180余万元(其中公路部门投资31.6万元)。全长151.5米、高9.75米、宽9米、四孔、净跨27米,桥面净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1米,桥面标高26.7米,洪水位标高24米。荷载汽车15吨,挂80吨。桥南侧有配套建筑的浮体闸,长120米。
2、青洛桥位于定城西35公里处洛河上,原古桥为平水面石板桥。由于水位不断升高,1952年9月,曾在石板上游架过一座木桥,有时行车仍从下游桥通过。1956年再次修一座石台木面桥,后因两端低凹,洪水上涌,影响交通,事故屡有发生。1964年,交通部门在1956年的桥上游重修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后洛河坝建成,水位抬高,车辆无法通行。1976年由公路和水利部门在1964年的桥上游修建一座双曲拱钢筋混凝土T型重力式桥梁,桥长64米。一孔,跨径50米,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0.6米。荷载标准汽车13吨,挂60吨。
3、麻埠桥定远、肥东界桥,位于合蚌路45.713公里处。原老桥石墩水面已不存。1953年修一座木桥代之,次年洪水冲毁,重修为石墩木面桥。1971年再重修,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桥板,下部为石墩台座,全长35.5米,宽7米、高7.8米,三孔,中孔径8.4米,边孔径各7.3米,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
1988年合蚌路改道,在桥西侧另建一座新桥,1989年竣工,桥面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为钢筋混凝土钻空桩,7孔、跨径16米,全长116米,桥面净宽9米,人行道为2×1.5米,工程投资117万元。由滁县公路总站王琳设计,总站工程队施工。
(三)中型桥梁
1、七里河桥位于定滁公路46.35公里。1982年因改线,公路部门在原旧桥东侧重修一座新桥。该桥是微湾板组合式桥梁,滁县公路总站工程队施工,1983年竣工。全长58.66米,宽9米、5孔,孔径各10米。上部为矩形钢筋混筋土桥板,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排架,荷载标准汽车20吨,挂100吨。
2、洛河桥位于洛河下游,炉陆公路七里塘乡路段。1984年由县交通局杨竹如设计,省拔款,县水利局工程队施工。桥梁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板梁,下部为石砌台墩。桥长38米,4孔,跨径8米,行车道宽7.5米,荷载标准汽车15吨,挂80吨。
3、河沿赵桥位于金庄至藕塘公路20公里处。1985年县交通局投资,由工程师杨竹如设计,藕塘区建筑队施工,1986年竣工。桥梁结构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板梁,下部为石砌台墩,全长54.2米,行车道宽5米,6孔跨经8米,荷载标准汽车15吨,挂80吨。
4、永康桥位于永康镇北端永靠路始点150米处。原河床低,坡陡路滑,汛期水涨,行车难。1987年县地两级公路部门投资15万元,由工程师杨竹如设计,能仁乡工程队施工。桥梁结构,下部为石砌台墩,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型板梁,桥长45米,行车道宽7米,5孔,跨经8米,设计荷载汽车15吨,挂80吨。
5、北门湾桥位于炉桥街北炉年路南端600米处,跨一级站渠道。1988年县交通局投资12万元,杨竹如设计,能仁乡施工队施工。下部为石砌台墩,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型板梁,桥长33米,行车道净宽7米,4孔,跨径8米,设计荷载汽车15吨,挂80吨。
6、大桥位于定义路24公里400米处,跨池河上游大桥集。设计为“漫水桥”,最大洪水不能通过。1974年县交通局设计,利用原桥两个旧墩,分设2孔5米、二孔7米,全长41米,桥面净宽6米,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结构下部为石砌墩台,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型板梁。
7、洼王桥位于张朱路7公里处。1978年由地区公路总站投资、设计、施工,结构为石拱桥、全长47米、2孔15米,桥面净宽7米,荷载汽车13吨,挂车60吨。
8、朱湾桥位于陈费路永吴段朱湾街北9公里900米处。1972年县交通局投资兴建,雇工施工。结构下部为石砌墩台,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矩型板梁。全长37.5米,4孔,跨径6.5米,桥面净宽原为4.5米,1990年公路部门投资加宽至9米,荷载汽车13吨挂车60吨。
9、米家桥位于方家花园至靠山6公里处。1973年由部队投资,县交通局杨竹如设计。一建公司施工。结构为石拱桥,全长55米,3孔10米,桥面净宽7米,荷载汽车13吨挂车60吨。系部队专用公路桥。
10、桑涧西桥位于定滁路桑涧街西。1971年由滁县地区公路总站投资、县公路站刘永来设计,雇工施工。结构为石拱桥、全长39.3米,3孔8米、桥面净宽7.6米,荷载汽车13吨,挂车60吨。
11、冯桥位于岱徐路24公里处,1966年由滁县地区作小三线工程项目投资兴建。县交通局设计施工。结构为石拱桥,全长34.4米,2孔10米,桥面净宽7米,荷载汽车13吨,挂车60吨。
小型桥梁90座、计长1510.16延米,其中专业养护58座,计长1054延米,非养护32座、计长456.16米。现列表如下:
小桥及技术状况一览表

二、涵洞
涵洞一般分为明涵和暗涵,暗涵埋设在路面0.5米以下,起缓和车辆载荷作用;明涵暴露于路面,多在小道中出现,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孔径为30、35、40、60、75、90、200厘米不等。据1985年统计全县公路涵洞2740处,其中合蚌路151道、定滁路99道、定炉路线100道、岱徐路51道、定大路41道、池三路46道、永吴路75道、吴蒋路20道、永靠路29道、青方路20道。
三、古渡
定远原有古渡两处:
炉桥古渡位于窑河之上,古时可行船入淮,至公元960年,泥砂淤塞,河床升高,不能通船。现在水深只有1~5米,数十平方公里的水面,只可作渔业之地。
池河古渡池河上游水汇入池河镇,然后蜿蜒东北出定远,注入嘉山县女山湖。在古代,这条河曾通船,对发展商业起过一定作用。由于泥砂淤塞,河床逐渐抬高,不能通航。建国后,上游拦河打堤,建筑水库,原河床旱时断流,涝时洪水泛滥。
四、汽车站
定远汽车站1951年11月,成立定远联运公司(联运站),办公地点设在陈家饭店内,1954年成立定远汽车站。1956年站房落成,营业面积为488.4平方米(包括后盖侯车室)。
1957年设立了张桥分站。1958年又成立了大红山、三界、朱巷分站以及11个代办站(护城、路口铺、响导铺、江巷、高塘、西卅店、大桥、老人仓、东桑涧、拂晓、肖巷)。1959年成立了练铺、吴圩、杜集等站,除后来划给长丰4个站外,其余皆属于定远站所辖。随着本县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70年代与80年代先后又建立了严桥、兴隆、蒋集、九梓、斋朗、朱马、南店、义和等代办站。为了便于对各代办站的领导,先后成立了张桥、炉桥、吴圩、永康、三界、池河、藕塘7个分站、50多个代办站。至1985年,定远汽车站拥有固定资产24.43万元。设有候车室、售票房、问询处、客运室、货运室、广播室、阅览室、小卖部、治安办公室、办公室、停车场、门卫等。
各分站、代办站一般只有候车室、售票室、办公室。 1990年主要车站情况表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