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业
1954年,建全米电厂试制成功120马力单缸卧式煤气发生炉,该机曾在蚌埠、合肥等地展出。
1957年,全椒铁工厂技术员赵仕林将日本12马力“羊马牌”柴油机拆开绘图,试制出我县第一台12马力1140型煤气机。同时该厂还仿制了一台磁电机。两机均送至北京展览。
1968年,农业机械厂试制生产的铧犁翻土板,为安徽省农机生产填补了一项空白。
1972年,柴油机厂锻铆车间利用杠杆作用和热胀冷缩原理,革新了尾轮托架操作台,提高工效五倍。1975年,该厂又革新了鼓形铣床,解决了曲轴毛坯加工问题,提高工效三倍。
1973年,县酒厂研制生产“5406”菌种粉,对药杀水稻螟虫、棉花红铃虫、菜心虫、桐树青虫、松毛虫、稻苞虫等害虫均有较好的效果。
1973年,马厂粮站自行研制的粮食电阻测温器和水份快速测定仪经有关部门鉴定,基本达到国家定型标准。为此,该站两次出席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并一度承担联合国交给我国的保粮试验项目。
1974年,县制药厂采用新鲜的白酒酵母代替市场紧俏的药用酵母,试验成功,经有关部门检验,完全符合部颁药品标准。1983年,该厂与县科委、县医院科技人员配合,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采用电解法工艺将甜叶菊糖甙提炼成晶体状,经南京植物研究所科技人员化验鉴定,确认是一种工艺简单耗能耗资较少的新方法。
二、农业
1953年,南屏乡老观陈村农民陈邦元从一新乡引进十两(16两制)小麦种,经过六年精心培育,育成“全椒一号”小麦优良品种。该麦发棵力较强,一般亩产350斤。
1959年,古河农技站经过四年试验,培育成功一种新的棉花良种,县定名为“无果枝棉花”。次年3月8日,中国科学院来电:“对古河区农技站育成的无果枝棉花表示祝贺。”1974年,新兴公社农技站技术员陈荣谟经过四年努力,试验成功“花生条播壅针”栽培管理新技术,提高了花生结果率。次年开始推广,亩产花生400斤以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曾予以报道,安徽省科学大会认定为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广。并被编入《科学种田120例》一书,还被制作成幻灯片和拍成电影片。
1975年,马厂公社九连大队沈诗明试验“山芋藤越冬育苗”成功,受到省、地科委的表扬和奖励,并一度在全县推广。
1978年,城东公社喻正金从黄栗树公社林洼生产队山坡上的野生葡萄中,选育出“林洼三号”野葡萄,经人工嫁接,穗长14—16厘米,平均粒重4.5克,果皮呈紫红色,果肉肥厚多汁,含糖量15—15.6%,且具有抗逆性,抗黑痘病、霜霉病、炭疸病等特点。喻正金已与省内外十余个农业科研单位保持业务联系,并于1983年和1984年分别出席了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果树教材审编座谈会和西北农学院召开的葡萄栽培学术交流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