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学校体育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以前,学校开设有体操课,每周两节,每节45分钟。授课教师称“体育教官”,教学手段带有军事性质。上课内容以队列操练、刺杀(木制步枪)为主;此外,还有徒手操、荡秋千、滑滑梯、滚铁环、哑铃操、游戏等项目。从民国十九年以后,体育课增添了田径、体操、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等项目。
建国后,体育课程每周仍为两节。初期,教材不统一,授课教师均为兼职,授课内容大多是游戏、篮球、技巧、跳绳、攀登等。1953年后,全椒中学和全椒师范始配专职体育教师,自此,田径、体操、技巧、篮球、排球和足球等项目被列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1956年,开始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内容上课,并重视对体育教师的配备和培训,体育教学逐步走向正轨。同年,全椒初级中学和全椒初级师范开始推行国家体委1954年公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58年至1966年,县文教局要求全县各学校按“劳卫制”标准进行教学,并要坚持上好和开展好“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每天上早操或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每周开展好两节课外的体育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校开展学军活动,进行“行军拉练”;后改体育课为“军体课”,增添了射击、刺杀、投弹、游泳、行军等军事课目。1974年以后,“军体课”恢复为体育课,着重开展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项活动。
学校除对学生进行正常教学外,还开展专项训练,训练主要内容有:
(一)田径
五十年代,全椒中学、全椒师范、古河初级中学曾组织校田径代表队互相进行对抗比赛,并参加了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综合运动会。六十年代,全椒中学的田径队曾代表县参加地区比赛,获得较高名次。1970年至1984年,全县各完全中学和城内小学都先后配齐了专职体育教师,由于体育师资力量的加强,各校普遍建立业余田径训练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训练。
(二)球类
1.篮球
建国初,全椒初级中学成立校篮球代表队进行业余训练,经常和机关职工比赛。1963年,以全椒中学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男、女篮球队参加滁县地区篮球比赛,女队获第二名,男队获第三名。1972年以后,全县七所完全中学和县城小学都建立了校篮球队,利用课外活动和寒、暑假集训。此间,全椒中学女子篮球队曾三次代表县参加地区比赛,获得两次第二名,一次第三名。1977年至1984年底,县体委配合教育局曾多次举办中、小学学生篮球比赛。
2.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正规训练开始于六十年代,在这期间,古河初级中学、马厂初级中学和城内中、小学业余训练比较正常。1963年,县体委主办了少年乒乓球比赛,推动了全县各学校乒乓球活动的进一步开展。1964年,县中、小学生乒乓球代表队在专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64年和1965年,古河中学女子乒乓球队参加地区中学生基层队乒乓比赛,连续两次获得冠军。1966年5月,在县委党校礼堂举行的“滁县地区乒乓球锦标赛”上,马厂初级中学和实验小学分获中、小学女子团体第三、四名。1970年以后,乒乓球活动开展广泛,比赛频繁,至1978年底,我县共参加地区比赛七次。在1975年12月地区少年体校乒乓球赛中,我县获男子少年和儿童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1979年至1984年,乒乓球训练重点在城内小学,县业余体校乒乓球训练班的队员主要来自前进小学和实验小学。由于有专职教练的正规指导,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80年以来,县体校乒乓球班的小队员连续四次获得地区业余体校乒乓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先后六次代表地区参加了省级比赛。
3.排球
1971年至1978年,排球活动在学校开展活跃,各校先后成立了排球队坚持课余训练。有的学校还聘请专职教练和有排球专长的教师来校作短期辅导。在这期间,曾举办过四次全县中学生排球赛,三次组织中学生代表队参加地区比赛。1974年,襄河中学女子排球队获地区排球赛冠军,并代表地区参加省级比赛。
1979年以后,由于我县竞赛重点转向篮球和田径,学校的排球训练停止,但此项活动仍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
(三)体操、技巧、射击、航模
1952年,全椒初级中学开展体操、技巧运动,并成立了训练队。项目主要有单杠、双杠、跳箱、滚翻、叠罗汉(造型)等,当时没有比赛,只作运动会赛前表演。1956年,全椒中学体操队参加地区体操比赛取得较好成绩。1961年以后,此项活动在学校只作体育课内容和课外锻炼项目。1975年,县体委业余体校建立体操、技巧训练班,队员主要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同年12月,县少年体操队11人(男四人,女七人)参加了滁县地区比赛。1978年该班解散。
1958年小口径步枪射击和航模运动在全椒中学、全椒师范、古河初级中学开展较好,省体委派专人来县指导;两项运动均被列为县第二届运动会比赛项目。当时,航模已运用了遥控技术。1960年以后,射击和航模运动中止。1979年,县业余体校成立航模班,教练和队员均来自全椒中学。1981年8月,县体校航模班参加了全省航模比赛。
二、群众体育
(一)职工体育
建国初期,篮球运动在职工中开展比较普遍。县委、县人委、县教育工会、机械厂、粮食局、全椒中学、公安局等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发组织的篮球队经常进行友谊比赛。其中以公安局为主的“黑白”队水平较高,是皖东地区的一支劲旅,曾多次与江苏省、南京市、解放军“战斗红”及本省一些球队有过交锋,胜多负少,对县城篮球运动的开展推动很大。此外,乒乓球、田径、足球、举石担、单双杠等项目也深受部分职工的喜爱。
1958年,通过县第二届体育运动会的选拔,我县组成了总计120余人的篮球、足球、举重(石担)、乒乓球、射击、航模、体操、田径代表队参加地区运动会选拔赛,其中大部分是职工。
1963年县组成职工篮球队,经过集中训练参加了在凤阳举行的地区篮球赛。
1970年以后,除篮球、乒乓球活动外,排球、羽毛球、武术、棋类(中国象棋、围棋)等活动项目,在职工中开展得也比较广泛。县城曾多次组织职工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拔河、长跑、棋类、游泳等项比赛。
1971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五周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部分干部、职工参加了游泳比赛。
1973年9月,举行了县城职工篮球友谊赛。参加比赛的有印刷厂、水泥厂、化肥厂、农机一厂、农机二厂、船厂、酒厂、砖瓦厂、农具厂、轧花厂、磷肥厂、制革厂、邮电局、工程处等单位篮球代表队。同年,还举行了拔河比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4个男、女队参加了这一比赛。
1976年,机关、企事业单位有96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春季长跑比赛。同年7月16日,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在襄河积玉桥至新桥段组织了盛大的游泳竞赛活动。
1979年至1984年,县体委、县工会、文化馆曾多次举行职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长跑、棋类等项目的竞赛活动。
(二)民间体育
不论建国前后,武术在我县民间都拥有一些爱好者,项目有大红拳、小红拳、齐眉棍、九节鞭、刀、枪、剑术等。建国前,县内比较知名的拳师有小集乡的邓家成。建国后,武术多为群众早晨锻炼项目。
建国前,农民在农闲和劳动空余时间,经常举石锁、举石担、抵扁担、扳手劲、摔跤、翻石滚。少年儿童则喜爱打弹弓、滚铁环、跳绳、踢毽子。
建国后,多数乡、镇和大的村庄均开展篮球运动,并经常举行乡与乡、队与队之间的比赛,有时还与邻县农民队进行友谊赛。新兴公社大丁生产队(今属章辉乡)篮球队,于1958年在地区农民篮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奖品为一副篮球架。
1965年,农村体育以文化室为中心,以小型活动为主。全县713个文化室,共组织体育小组400多个,组织农民篮球队12个,有三、四万人次参加了游泳活动。同时,结合民兵训练,全县4000多人参加了射击训练。
1973年,由于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我县农村体育运动日趋活跃,赤镇公社恢复了传统的龙舟竞渡活动。官渡公社的篮球、乒乓球、拔河、广播操以及太极拳等活动一度开展得很好。1975年,在官渡公社召开的全县农村体育工作现场会上,该社作了千人广播操、百人太极拳以及村与村、队与队、家庭与家庭的篮球比赛等体育项目表演。
1984年,赤镇乡举行首届农村运动会,比赛项目有自行车、拔河、投弹、象棋、篮球以及龙舟竞渡(竞渡中同时进行“撒泡”、“捉活鸭”、“含蛋泡”、“顶荷叶”等水上体育表演)。同年,该乡龙舟队参加了在铜陵市举行的全省龙舟比赛,荣获第四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