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机构
建国以前,县内无国家设立的管理机构,所有较大的塘坝和圩堤,均由民间自发管理。据调查,一般较大的塘坝,有一名坝长负责管理蓄水、放水和组织人力维修,圩堤有圩董、圩长,负责组织防汛和堤埂维修。圩董一般由当地有名声的地主土绅兼任,圩长、坝长一般由当地地主土绅提名推选。圩董、圩长、坝长的报酬,有的出自公田租,有的为群众摊派。
建国后,自1953年成立肥全坝管理委员会(后改为管理所)派驻国家干部负责该坝管理工作起,历年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库、闸坝、机电排灌站,均由国家设立管理机构,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以“社、队自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小型水利工程则由社、队派人管理。到1984年底,全县属国营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共42个,其中较大的有黄栗树、马厂、三湾、襄河闸四个管理处;其次是肥全坝、芦子坝、康河坝、土桥水库、赵店水库、上石坝水库、人民坝、中心坝、董洼水库、瓦山水库、上侯、周湖、下封,三塔、武岗、大张、彭林、路洼、三湾水库东干渠19个管理所和袁港、上九连、下九连、汤陈、东方红、五里墩、永丰、大黄、岗李、军民、大孙、新河、宋畈、卜集、汪畈、小坝湖、城北、东王河、晋集19个机电管理站,总共有管理人员759人。其中国家正式职工553人,临时,合同工和亦工亦农人员206人。
二、管理办法
(一)主体工程管理
水库、闸坝,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防洪、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目的。每年汛前,根据水库、闸坝的实际状况确定汛期控制水位线,研究溢洪闸门的开启办法,制定各种水位情况下的保坝措施。平时,定期对坝身进行观测、检查,掌握情况,做好维修养护,保证建筑物完好。黄栗树、马厂两水库还通过埋设的测压管和固定标志,每天定时观测坝身浸润线,坝基扬压力和渗水量,以及沉陷、位移等潜在因素变化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二)渠道管理
1965年以前,每年在冬春兴修季节,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均须召开受益区社队代表会议,研究落实渠道工程维修和清淤等项工作,分配任务定期完成。1965年实行养渠包段,按受益田亩多少一次划段,长包不变。各包养社队,要确保渠道及渠道建筑物完好,放水畅通。
(三)用水管理
1965年以前,灌溉用水一般采用按所受益的田亩数征收费用,用水多少不限,结果上游、下游用水不均,经常出现纠纷,浪费严重。1965年,水库、闸坝实行计划用水,流量包段,按亩分水,按水方收费。除每亩收基本水费人民币一角外,自流灌溉每立方收水费六厘,提水每立方收水费三厘。机电排灌站依据开机时间收费,各站根据提水级数、扬程高低、油电消耗、机械磨损、人员工资等项计算收费标准,因之,标准不一。一般是55瓩电动机(或相当于55瓩动力的柴油机),每台每小时收费六至七元;相当于75瓩的动力机,每台每小时收费七至八元,115瓩动力机,每台每小时收费十元左右;155瓩动力机,每台每小时收费12元左右。
三、维护措施
(一)土坝灌浆
自1978年起,开始对散浸、渗漏较为严重的水库坝埂逐个采取灌浆法进行加固。方法是:先选定灌浆点,在罐浆点处用钻机人工造孔,同时用制浆机制浆(将干土兑水打成泥浆),用输浆泵将泥浆输入钻孔,压向坝体内,填塞坝体内的空隙和裂缝,达到防渗、防漏,确保坝埂安全的目的。到1984年底,已有赵店、马厂、土桥、上石坝、三湾、黄栗树、兴云等七座水库完成灌浆工程,计钻孔990个,进尺11485米,灌入干土8798吨。
(二)白蚁防治
1978年,首次在黄栗树水库发现白蚁。随后对上石坝、马厂两水库进行检查,也均发现白蚁。再经检查,又发现三湾、赵店、土桥、清石塘、永丰、锥子集、倒兴集、丰产等水库,以及康河坝、陈浅圩堤多处受到白蚁危害。凡检查发现白蚁,立即采取挖巢、药杀,以及利用黑光灯、木桩诱捕,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全县六座国营水库白蚁防治情况如下表:

四、水文测报
1951年,先后于滁河岸边建立了古河水位站和陈浅水文站,开始进行滁河有关水文资料的测报工作。1952年建立了黄栗树水文站,测报襄河上游有关水文数据,为黄栗树水库的设计工作提供数据。1953年以后,又陆续建立了马厂、县城、赤镇等水文站(或水位站),以及部分雨量站,为全县历年抗旱、防汛、兴修水利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各站工作内容如下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