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技管理机构
建国后,本县科技工作管理均由各科局结合业务工作进行具体管理,重大事项,由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省有关政策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部门负责办理。1958年县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备2名专职干部,潘村、平湖公社建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厂矿企业建立研究小组。1971年县成立科技小组,1973年改科称科技局。1978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具体全面负责管理县内科技工作,1980年至1990年,县科委机构不断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水平亦有所提高。
1956年4月本县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同年4月25日召开第一次科学技术普及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领导成员15人,下设农学组、医药组、理学组和三个科普工作组,1958年科协会改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至1966年“文革”开始,科技工作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县科学技术协会恢复建立,2个区、33个公社(乡)均建立健全了基层科学普及协会,全县会员1376人。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科协工作,巩固并发展了县直学会、协会及农村各类专业研究会,调动了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本县重大问题决策科学化,并广泛宣传普及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信息,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二、事业单位
(一)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春成立,有技术干部6人,所址在韩山饲养场,分设气象、植保、畜牧、土肥四个组,试验土地1000多亩。1962年6月,迁至管店农场,于次年6月撤销停办,1973年恢复。所址在魏岗乡,分设:大田组、机械组、试验组、畜牧组,进行“明绿”激光处理,水稻杂交良种,山芋下蛋及低产品改良等试验。1975年更名嘉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77年办起养猪、养兔场,饲养猪100多头,鸡266只,兔50只。1980年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土地承包到职工。 至1985年,共有职工28人,其中农业科技人员6人,工人22人,试验土地83亩。 1988年至1990年来,除继续坚持良种推广和科学实验外,县农科所积极推行与进一步完善大包干责任制。
(二)县种子公司:1965年3月成立种子管理站,负责全县良种引进示范繁殖和推广。1978年11月正式成立县种子公司,1980年为发展地方特产——“明绿”生产,中央投资30万元扩大良种繁殖基地,在“明绿”产地涧溪、桥头新建种子中心站。1984年11月建立石坝种子分公司,并先后在苏巷、张八岭、三界、管店、马岗、潘村、涝口、鲁山、白沙王、自来桥十个乡设立供种站,积极推广良种,至1990年末,县种子公司在全县各区、乡均建立种子分公司和供应站、点,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和管理工作,促进了本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三)县植物保护站:1972年正式成立植物保护站,技术干部2人,1979年列为县农业局派出机构。1985年技术干部增加到10人,工人7人。在病虫防治中,贯彻为“两当”的服务前提,防治手段不断改变,防治效果不断提高,50年代贯彻防治并举,以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60年代提出“治早、治小、治了”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大田之外和病初期阶段。70年代,随着病虫害的增多,采用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多种办法防治病虫,如防治水稻螟虫,采用“灯光诱蛾”结合药剂防治及改变茬口,栽培避螟等措施。对水稻白叶枯病,选用抗病品种,及控制水浆管理等办法。80年代随着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适应以户经营的特点,防治病虫害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防治办法。如选用抗病良种水旱轮作,改善灌溉条件并结合进行物理、化学等防治办法。三化螟70年代发生 25~30万亩,1985年发现3000多亩,白叶枯病70年代一般发生7万亩,现缩小到300多亩。高级农技师有许冠群、禹正华等。
(四)县畜牧兽医站:1952年成立县兽站。1954年兽医站并入县农技站,内设兽医组。1958年县有12个公社分别成立兽医站。1962年在各区农技站编制中每站配一、二名畜牧兽医技干。1963年秋恢复县兽医站。1969年全县各公社成立兽医站,1982年县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增加至11人,全站工作人员22人。1985年生猪存栏26224头,比1984年同期216459头,增长21.1%。1986年至1990年来,除增加了一批医疗设备外,积极开展对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辅导与提高各乡镇兽医人员的医疗水平,并组织全县畜牧兽医人员分乡分村实行责任到人的承包责任制。至1990年,县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有张开龙、顾宗彭、周道铨等。
(五)县杂谷原种场:杂谷原种场前身于解放前为省都督在大横山所办的一个公司。解放后一度为定远县劳改农场。1951年划属嘉山县,1952年在管店东划地建场与大横山农场合并为嘉山县管店农场,有农工10人,耕地400亩。1956年原古沛、涧溪、津里三个区办农场人员合并到管店农场,遂成立杂谷原种场,有干部4人,农工32人,1969年将原大横山分场划出,仅保留管店一处,有干部4人,农工45人,耕地220亩。县杂谷原种场实行耕地承包,责任到人,1952年,以技术员袁炎为首的科研小组,开始对“明绿”进行研究,经多年试验,使“明绿”亩产达200多斤。1963年省农业厅陈鸿佑技师亲临农场对“明绿”进行鉴定,选育分离出9个品系。1971年开始,从“明绿”495个优良单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采取系统选育法,经过五年选育而成,比当地绿豆增产15~25%,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被誉为特级绿豆。1980年经地、县两级科委组织鉴定并经省审定承认为明绿新品种,正式定名为“明绿一号”,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奖,1985年至1990年来,坚持继续选育“明绿一号”等优良品种,为本县建立与扩大明绿生产基地,生产优质明绿,做出了一定成绩。
(六)县土壤肥料工作站:1979年成立,具体负责对全县土壤进行普查工作。 1985年来,先后编写了与完成《土壤志》和土壤普查资料,自1988年至1990年来,积极运用土壤普查科学成果,开展土壤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七)各类学会:嘉山县林学会,于1978年7月成立,成立时有会员32人。嘉山县农学会,于1979年6月8日成立,时有会员35人。嘉山县水利科学会,成立于 1980年3月21日,时有会员31人。嘉山县医学会成立于1980年3月21日,时有会员73人。嘉山县中医学会,于1980年12月5日成立,时有会员68人。嘉山县理科学会,于2979年6月3日成立,时有会员85人。嘉山县电子仪表学会,成立于1981年12月1日,时有会员93人。嘉山县小学教育研究会,成立于1983年10日,时有会员25人。嘉山县水产协会,成立于1986年12日29日,时有会员70余人。嘉山县山楂学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9日,时有会员45人。嘉山县养蜂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7月,时有会员230人。嘉山县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成立于 1987年3月,时有会员15人。嘉山县财会协会,成立于1982年5月,时有会员400人。嘉山县农业机械学会,成立于1982年12月,有会员150余人。嘉山土木建筑工程学会,成立于1983年4月,时有会员35人。嘉山县花卉协会,成立于1993年10月,时有会员70余人。
(八)县科技服务队,经县科委、人事局于1985年7月,组织成立科技服务队,并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推选50余名技术骨干,组成机电、园林、农水、水产、畜禽养殖、生化、矿产资源、医疗卫生、粮油加工、乡镇企业、职业教育、城乡建设等12个组。经常深入各区乡、镇,开展科技咨询和各项服务活动。取得一定成效。1990年来,县科技服务队先后深入潘村、涧溪、三界、苏巷、桥头等区、镇、乡,开展服务、咨询为当地农民解决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医疗卫生组深入区、镇、乡后,就地进行门诊,为群众治疗疑难病症,产生很好效果。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