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天长无专门卫生防疫机构,对流行疫病无力控制。据民国23年(1934)统计,当年全县有鼠疫、霍乱、天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伤寒、斑疹、猩红热等患者2235人,死亡87人。
1956年正式建立县卫生防疫站,近年已形成县、区、乡、村预防网:县卫生防疫站与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各区防治站内设有预防组,乡防保组内有专人负责全乡预防工作,并规定了村级卫生人员所承担的预防任务。1985年全县防疫系统有卫生技术人员87人,其中师级以上职称21人,士级27人。
一、疫苗接种
30年代天长即开始接种疫苗,接种人数极少。建国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工作,50年代普遍接种牛痘,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1980年起,逐步对全县0—7岁儿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1980年,全县各种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率为89.2%。至1985年,全县计划免疫建卡率达97.3%,各种生物制品接种率为89.57%。
1952年起,县卫生院定期派专人往各区乡调查疫情,按旬按月向上级报告。1980年,全县正式建立疫情汇报制度,近年来疫情汇报率一直在97%以上。

1980—985年各种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率
二、食品卫生
县卫生防疫站建立后,每年均对饭店、食品等部门进行抽样检查。但因人员、设备等条件所限,食品卫生工作未能取得应有效果。1976年起每年定期对全县食品行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1982年县人民政府发布《天长县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1983年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85年对87个单位的从业人员1810人进行体检,体检率达98.9%,对发现异常者作了妥善处理。当年全县共有82个食品生产单位,已领食品卫生验收合格证77个单位,发证率为93.9%。全年还对全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巡回检查331次,共检查1251个单位,其中警告27个单位、14个个体户,销毁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各种食品9450公斤,罚款39个单位,停业整顿16个集体单位、3个个体户,共监测样品10个种类308份。
三、劳动卫生
1978年购置了大气、粉尘采样器,对各厂进行尘、毒测试,对接触铅、苯工作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当年对932名劳动作业者进行体检。1985年尘肺检查246人,经诊断无尘肺发病,有3例肺结核,已作妥善处理。
1985年选择县化工厂、化肥厂与水泥厂作为毒、尘作业动态观察点,并对天长镇的环境噪声进行测定。
四、传染病防治
建国以来,随着防疫工作的开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天长地区的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治愈率不断提高。
疟疾天长县是疟疾病高发地区,1952年发病率为8.99‰,1976年为历史最高年,达37.24‰。1974年苏皖两省8县成立恶性疟疾联防网,至1983年,发病率下降至7.83‰,1984年后略有回升。1985年采用乙伯四日疗法,进行了夏季休止期根治,全县应服药者为9.05万人,服药7.77万人,达85.9%。
麻疯、头癣建国后全县累计发现麻疯病124人,其中男91人,女33人,临床治愈88人,外迁3人,死亡18人,现症病人15人。防治工作坚持送药上门,复查采访。1959年县曾建一麻疯病村,先后动员10名麻疯病人入村治疗。
全县头癣病已基本消失。截止1985年,全县累计查出头癣病人1469人,治愈1468人,治愈率99.9%,1人尚在治疗中。1985年对釜山、安乐、大通等头癣病多发乡村进行了普查,共查18.35万人,拔发195份,镜检确诊黄癣2人、黑癣1人,已及时治疗。
狂犬病1980年底,一条狂犬从邻县窜入本县境内,致使1981年狂犬病在县内流行。1983年狂犬伤人893人。1981年县人民政府要求各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捕杀养犬,至1985年,全县狂犬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零点三八。


历年主要传染病发病率统计
五、血吸虫病防治
本县地处高邮湖畔,湖滩钉螺较多,是血吸虫病的发疫源地。1980年,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后,积极灭螺查病治病。1984年查螺480万平方米,灭螺360万平方米,普检2588人,查出血吸虫病患者3人,已全部治愈。1985年查螺392万平方米,普查1428人,查出血吸虫病患者39人,经治疗,全部恢复健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