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的上报沿用数为1770平方公里,折合265.5万亩。1985年耕地面积上报沿用数为91.1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4.33%。
另据测量,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751.49平方公里,折合262.72万亩。按高程分,高于30米的低丘为16.25平方公里,占0.93%;高程在10米至30米的岗地为639.10平方公里,占36.49%;高程低于10米的平原、湖泊为1096.14平方公里,占62.58%。按土地特征分,耕地134.6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51.25%;园地0.82万亩,占0.31%;林业用地5.50万亩,占2.09%;水域57.94万亩,占22.06%;其他占地63.81万亩(其中居民及工矿用地43.66万亩,交通用地9.69万亩,未利用10.46万由),占24.29%。
二、水资源
本县正常年降水量18亿立方米左右。境内7条主干河贯穿全境,共长246.4公里。引水流量43.5立方米/秒,平均水深303.6毫米。高邮湖长年水位5~5.5米,蓄水5~6亿立方米。县内水库蓄水容量4.9亿立方米,塘坝蓄水容量0.67亿立方米,已控制的河湖蓄水容量0.23亿立方米。
据省地质普查资料,本县系江淮丘陵平原水文地质区,地下水深部水量为71立方米/小时,中部为65~66.5立方米/小时,局部河涧区(如石梁一带)地下水较丰富。本县地下水质为矿化度每升小于0.5克的2CO3型淡水。据若干井水氯化物的测定,少者氯化物0.5毫克/升,多者达2毫克/升,PH值在7.0~7.5之间。
三、植物资源
1、用材、薪炭树种
松(黑松、马尾松、国外松)、侧柏、水杉、池杉、杉木、胡桑、花桑、槐树、刺槐、银杏、榆树、泡桐、白榆、杨(大官杨、欧美杨)、柳、枫杨、香椿、臭椿、梧桐、法桐、苦楝、山槐、柏木、黄檀、麻栎等。竹类有淡竹、水竹、紫竹等。
2、观赏植物
月季、玫瑰、蔷薇、碧桃、寿星桃、梅、榆叶梅、山茶、牡丹、芍药、海棠、桂花、杜鹃、紫荆、紫薇、紫藤、合欢、木槿、广玉兰、雪松、罗汉松、龙柏、翠柏、铺地柏、花柏、蜀葵、腊梅、扶桑、菊花、含羞草、凤仙花、虞美人、鸡冠花、牵牛花、万年青、黄杨、女贞、棕榈、芭蕉、一串红、紫茉莉、桅子花、金银花、迎春、迎夏、茉莉、丁香、碗莲、兰花、白兰、海桐等。
3、药用植物
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进行了中药材资源普查,初步查出本县药用植物有82科239种。主要药用植物有:苦参、地榆、大蓟、小蓟、地骨皮、马鞭草、益母草、车前草、仙鹤草、葎草、萹蓄、虎仗、辣蓼、马齿苋、瞿麦、威灵仙、土黄花、瓜子金、叶下珠、白蔹、冬葵、红旱莲、紫花地丁、芜花、丰枝莲、夏枯草、紫苏子、薄荷、龙葵、南沙参、半边莲、蒲公英、瓜篓、野菊花、金佛草、旋复花、苍耳子、墨旱莲、茵陈、淡竹叶、芦苇(根)、香附、桔梗、半夏、枸杞等。
4、饲料、绿肥
圆果甘草、田皂角、紫穗槐、水浮莲、水葫芦、空心连子草、紫云英、苕子、柽麻、柘树、莕菜、金鱼藻、泥湖菜、蒲公英、菖蒲、蒲草、菰、眼子菜、满江红、苹、黑藻、紫萍、浮萍等。
5、其他
莲、芡实、芦苇、荻(荭草)、棠梨、野大豆等。
附:其他栽培植物
淀粉类:籼稻、粳稻、糯稻、小麦、大麦、元麦、绿豆、赤豆、爬豆、玉米、红薯、高梁、荞麦、马铃薯等。
油脂类:油菜、落花生、芝麻、大豆等。纤维类:棉花、茼麻等。
果蔬类:梨、桃、杏、李、苹果、草莓、枣、柿、石榴、葡萄、银杏、板栗、四季莓、蚕豆、毛豆、西瓜、甜瓜、南瓜、笋瓜、葫芦、瓠子、丝瓜、黄瓜、扁豆、豇豆、豌豆、藕、白菜、芥菜、花菜、青菜、韭菜、茭白、蒜、葱、洋葱、菠菜、苋菜、胡萝卜、芹菜、生姜、水芹、萝卜、辣椒、茄子、番茄、莴苣、慈姑、山药、百合等。
四、动物资源
1、鱼类
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鱤鱼、鲤里、鲫鱼、团头鲂、长春鳊、三角鲂、赤眼鳟、翘嘴红鲌、红鳍鲌、青稍红鲌、银飘、鯈、油、鯈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鲶鱼、花鳅、刺鳅、吻虎鱼、泥鳅、黄鱼、长吻、乌鳢、大银鱼、太湖短吻银鱼、鳜鱼、大眼鳜、斑鳜、黄鳝、短颌鲚、刀鲚、中华鳗鱼等。其他野杂鱼有:麦穗鱼、花、中华刺鳑、刺鳑、刺鳑鱼、沙鳢、青鳉、圆尾斗鱼等。
2、鸟类
除饲养家禽鸡、鹅、鸭、鸽、鹌鹑外,野生鸟类有:鸢、池鹭、鸬鹚、野鸭、雉鸡、山斑鸠、董鸡、秧鸡、喜鹊、蜡嘴雀、黑卷尾、八哥、麻雀、虎纹伯劳、白头鹎、家燕、大杜鹃(郭公、布谷)、灰喜鹊、大斑啄木鸟、乌鸦、画眉、灰鹡鸰等。
3、兽类
除人工饲养的水牛、猪、山羊、绵羊、兔、驴、马、骡等经济动物和猫、狗玩赏动物外,野生种类不多,主要有鼠类(大多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和獾、狐、黄、蝙蝠、刺猬、野兔等。
4、两栖、爬行类
本县种类较少,两栖类常见的有虎纹蛙、大蟾蜍等;爬行类常见的有壁虎,赤链蛇、水游蛇、腹蛇、乌梢蛇、乌龟、鳖(甲鱼)等。大都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5、昆虫类
品种繁多,但除家蚕、蜜蜂等外,有资源价值的较少。
除以上各类动物外,本县尚有蜈蚣、蚯蚓、蜗牛、河蚌、河蟹等亦具资源价值。
五、矿物
《新唐书·地理志》载:“扬州天长有铜”,清《江南通志》:“泗州天长县冶山在县南40里,产红石,旧志云吴王濞即山铸铁,因名”。
地质和石油部门的勘查结果表明,县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油和铁。
1、石油
石油是本县优势矿产,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钻采公司1973年勘探试采,共发现产地5处,均位于汊涧次凹陷中部,为小型断块构造,闭合面积0.25—1.1平方公里,储油层为第三系古新统阜宁组砂岩,属孔隙储油层。5处石油产地是:
潘庄:位于县城北西23公里,有储油层土层,面积约0.7平方公里,埋藏深度1061米至1125米,厚度64米,为纯油段;1125米至1137米,厚度11.8米,为稠油段;1137米至1148米,厚度11米,为油水同层。石油严重氧化,比重0.9465,含硫量0.93%。1980年投入开采,年产原油1000吨。
王龙庄:位于县城北西19公里,有储油层1层,面积0.25平方公里,厚度3.8米,埋藏深度约1200米,石油未受氧化,比重0.8862,含硫量0.7%,现已开采。
乔田:位于县城北西15公里。有储油层土层,面积0.25平方公里,厚度17米,埋藏深度约1100米。石油未氧化,比重0.8707,含硫量0.44%,油质较好。
张铺:位于县城北西22公里,有储油层1层,面积1.1平方公里,厚度8.2米,埋藏深度1210米。石油严重氧化,比重0.945,含硫量0.96%,油质较差,未开采。
陈家营:位于县城北西20公里,有储油层2层,面积1.1平方公里,厚度均为2.75米,埋藏深度1200米,油质差,未开采。
2、铁矿
全县共有铁矿产地4处,其中小型矿床2处,矿点2处。矿床类型均为矽卡岩型,矿体产于沉积岩与岩浆岩接触处。
老山: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硅质白云岩与闪长岩接触处,呈扁豆状或似层状透镜体,倾角近水平。共有16个矿体,主矿体长90—210米,厚度0.6—20米,延深56—200米。矿体埋藏深度地表至133米。矿石工业类型为贫矿。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有赤铁矿、褐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平均含全铁34.68%,硫4.35%,磷0.085%。与铁矿共生的有黄铁矿,可综合利用。安徽省地质局335地质队1959年探明为小型铁矿,尚未开采。
关塘:位于县城南10公里。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大理岩与闪长玢岩接触带。呈似层状透镜体,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20°—30°。共有矿体6个,主矿体长192—248米,延深45—145米,厚度0.8—22米,埋藏深度55—104米。矿石工业类型为高炉富矿、高硫富矿、贫矿。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有黄铁矿。含全铁53.43%,硫2.23%,磷0.01%,三氧化硅11.91%。安徽省地质局335地质队1959年探明为小型铁矿,矿体小而富,可供地方开采。
石头塘:位于县城南西12公里处。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大理岩与闪长玢岩接触处,呈透镜状,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矿体长118—125米,厚度1.98—2.36米。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孔雀石和黄铁矿。含全铁30.42—53.99%,硫0.068%—3.35%,磷0.01—0.018%。安徽省地质局335地质队1959年普查,铁矿厚度小而不稳。
土山:位于县城南西14公里,矿体产于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和大理岩的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矿脉走向北东,长76米,宽15—20米延伸20米,金属矿物以磁铁为主,部分赤铁矿。平均含全铁34.85%,硫0.05%。经安徽省地质局335地质队1959年普查为小规模贫矿。
3、大理岩
有矿点一处,位于县城南西12公里处的石头塘,矿层为震旦系灯影组灰质白云岩与石英闪长岩接触处生成的大理岩,矿体呈层状,倾向南东,倾角52°。矿体长200—600米,宽50—100米,矿物成份主要为方解石,次品为白云石,含氧化钙50.2—53.87%,氧化镁0.26—1.05%,二氧化硅2.09—6.62%,三氧化二铁0.42—1.18%,三氧化二铝0.36—1.18%。1959—1960年先后有南京地质学校、安徽省地质局335地质队、天长县地质队普查评价,已开采利用。
金集南5公里处分水岭有铅矿点,矿化物分布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硅化灰岩中,硅化带沿北东方向延伸,长约500米。方铅矿呈小团块状、星点状分布在重晶石和石英细脉中,矿化零星。
此外,县内釜山、郑集、长兴、谕兴、金集一带石料和砂的藏量丰富,可作建筑材料之用,乡、村办有小型采石(砂)场。

















上一篇:第五节 土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