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财政收入
抗日战争时期,县民主政府的收入以田赋和救国公粮为主。为减轻民众负担,军政机关通过开展生产运动增加收入。
民国35年(1946年),国民党在本县增征军、公粮,数额超过田赋,其它税捐繁多。
建国初,县人民政府废除了国民政府时期的各种繁杂税捐,财政收入有工商税、农业税和其它收入三项。其它收入包括各种规费、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罚没收入以及脏款脏物变价收入等。1956年,开始增加企业收入。此期间,整个收入以农业税占首位,年平均占70%左右。工商税占20%以上,其它两项为数极少。1958年以后,由于在农业上贯彻“增产不增税”的政策,农业税收入持续稳定。之后,因工商业不断发展,工商税收入比重逐渐增大。60年代,工商税平均占年收入50%左右,农业税平均占40%以上。1977年以后,工商税和企业收入逐年上升。1985年,全年财政收入1063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与1977年收入457万元相比,增长1.32倍。其中工商税收入731万元,占68.7%;农业税收入200万元,占18.8%;企业收入125万元,占11.9%;其它收入7万元,占0.6%。
建国后若干年份本县财政收入情况如下表:

财政支出
民国28年(1939年)至34年,抗日根据地的军政机关和部队一律实行供给制,民主政权的全部财力主要用于军需,据有关资料统计,民国29年,抗日民主政府军费开支占总支出的79%,行政管理占11%,教育占7%,其它占3%。
民国35年至38年,县国民政府地方支出数额不多,其所收税捐大部解交作为内战军费。
建国时,本县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行政管理和社会文教。1951年开始,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其它支出两项。1950年至1956年,在各项支出中,行政管理每年均为本县第一位,比重历年占50%以上。之后,随着财力的不断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逐年扩大。1961年,全县财政总支出207万元,经济建设占35.3%,社会文教占33.3%,行政管理占30.4%,其它占1%。1985年,全县财政总支出1451万元,社会文教占53.9%,经济建设占31.6%,行政管理占13.9%,其它占1.5%。据统计,1953年至1985年,累计财政支出15848万元,其分类比重为:社会文教占47%,经济建设占30%,行政管理占17%,其它占6%。1985年和1953年相比,经济建设比重增长29.85%,行政管理比重下降36.1%。
在各项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波动幅度较大。1951年,该项支出为1万元,1961年增至73万元。1962年至1964年,由于调整国民经济,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是工业投资),该项支出降至20~60万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度由于“停产闹革命”,财政收入锐减,1968年经济建设支出最低下降到39万元。1970年以后,经济建设支出数额增大,至1979年,10年累计投资2294万元,其中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就有1600多万元,占72%。这一年,全县经济建设支出547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51.8%,为建国后经济建设投资比重最高年份。
建国后若干年份本县财政支出情况如下表:


财务审计
民国时期,县政府设会计室,由县长直辖,监督财政收支。
建国后,县财政科(局)先后设审计股和监察股。但长期以来,主要监督手段为会计互审和财经纪律大检查。1984年5月,县审计局成立,该局依照国家审计法,对政府机关(包括县财政部门的预决算)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1984年至1986年的三年里,共审计105个单位,查出违纪金额362.85万元;其中41.35万元应上交县财政,至1986年底已上交28.4万元。

下一篇:第三节 税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