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滁州道教,今存历代所建殿、宫、观遗址遍及滁州城乡。琅琊山玉皇殿(俗称无梁殿),梁柱皆为砖石结构,建筑宏伟,为诸殿之冠。原殿中供有2.66米高的玉皇大帝铜像,铸有古钟1架;殿前有古石香炉1座,已毁。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在城内西桥东建天庆观,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毁于兵燹,仅存法堂。绍兴后(1131~1162年)递相修治。金大定三年(1163年)建梓潼观(今钟鼓楼巷内)。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真武观(在今第四中学校内,旧为真武坛)。元初,有张道士留住丰山,设坛建观,后不知所去。明洪武初年(1368年),天庆观被拆,后建滁阳王庙。滁城西南(今西桥鼓楼街)的开元观,旧名紫极宫,女冠居之,后被废。万历元年(1573年),道士潘云积开山建三元宫,知州王金星题为“元流拔萃”。万历十六年建金容宫(今乌衣镇居民新村金容宫居民小组)。崇祯三年(1630年)在玄帝行宫处建石炉1座。这个时期的道观还有:城东门外五拱桥西的东岳行宫、丰乐亭东的三茅祖师行宫、琅琊山南天门上的天后宫、碧霞元君殿、城西门的金容殿、沙河白米山顶的碧霞元君殿、城内的金容宫、城北门外1.5公里处的降福殿、城南1公里处的三清殿、乌衣的东岳庙、三官乌龙山的茅司徒庙、龙亭口的泰山殿、三官范郢居民小组的三官殿、担子的玉皇庙、城内的天王庙、醉翁亭后山顶的真武观等。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真武观被太平军毁掉,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后殿,民国6年(1917年)再次重建。至新中国建立初,琅琊山的玉皇殿殿宇完好,第四中学校园内的真武观尚有房13间,住持张老道回乡生产,房屋被占用;天王庙有田30余亩、房18间,道姑蔡红淳还俗;其它殿、宫、观、庙均已废圮,道教活动逐渐停止。1982年,琅琊山管理处塑玉皇大帝像于玉皇殿内,重建玄帝行宫1所。
滁州的道教,宋代就有道正。据明万历《滁阳志》载:“王中勤,来安人,宋淳熙中尝为道正”。明、清时期,道正司设在城内梓潼观内,但清代已无人担任。教派上,正一道、全真教均在境内流传过。多供奉“玉皇大帝”偶像。新中国建立初期,道士、女冠人数不多,后逐渐停止活动。
上一篇:第一节 佛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