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普宣传
始于1954年。是年,县农业技术指导站利用逢集机会在沙河镇开展以水稻选种、棉花温汤浸种、条播密植及马铃薯切块催芽为内容的农业技术街头示范和展览。以后,此项活动逐步增多。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组织14个科普工作组巡回各乡(镇)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计举办300人以上的讲演与座谈会62次,300人以下的讲演与座谈会1261次。印发宣传资料5期2200份。
1958年,县科协配合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在各公社开办了“红专学校”、“文化技术夜校”、“训练班”等,广泛进行科普教育。
1959至1977年,科普工作时断时续。
1978年,县科协成立。各乡镇科普协会相继建立。全县22个乡(镇)科协有会员4000多人。农村科普工作与整个农村体制改革进程同步协调发展。
1978至1979年,全市共出科普专栏1.2万多期,印发科普资料120多万份,收听、收看科普广播、录像的达100万人次。1987年,滁州市在“全国农村科教电影汇映月”中,受到国家6个部、委和省科协等6个厅、委的表彰和嘉奖。
二、科技培训
1978年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协会,会同农业部门每年春秋两季挑选优秀科技人员组建县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报告团,巡回各乡镇传授农业技术。平时,根据农时、季节的需要举办各类技术的短训班和现场会。1978至1987年,全市接受科技教育的达83万人次。
1983年8月,县农业技术学校成立,到1987年,市农业技术学校先后办了农学、水产、乡镇企业财会、畜牧兽医等专业班。花山、滁东、乌衣、沙河、黄泥等乡也办起农业技术学校,培训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户和村队农业技术员,到1987年,参加学习的有3万多人次。
1985至1986年,全市城乡还先后举办农业新技术、农村节能新技术、农业机械、植物保护、畜禽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多种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及乡镇企业的管理和财会等技术业务培训班869期,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科技承包
1979年后,滁州市(县)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开始由无偿服务逐步向有偿服务、全程承包服务发展。
参加技术承包的有行政领导、国家技术干部、农民技术员和村队干部。承包方式有单项技术服务承包、试验项目承包、技术岗位承包和联产(效益)承包等。1982年,各项技术承包面积6万多亩,1985年达35万多亩。1987年,发展到14个集团承包,项目有:小麦、油菜、水稻丰收竞赛计划,稻、麦、棉高产栽培技术,杂交稻制种技术,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综合防治,低产田改造,万亩双杂双高产田,以及农机具的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等。
四、技术引进与推广
工业1954年上半年,县酒厂全面推广“小酒低温连续发酵法”,改变传统小酒酿制工艺,出酒率提高了5.84%。1956年推广“高温拌曲低温打堆”的先进操作工艺,出酒率又提高了2~6%。
1969年1月,县造纸厂动工兴建,引进切草机到造纸机的全套设备,年底试产,一次成功。
1970年9月,县化肥厂引进年产3000吨合成氨设备一套,1972年生产出合格的碳酸氢铵。
1972年,县造纸厂采用“优选法”浆料蒸煮,缩短了蒸煮时间,降低了保温压力,提高了浆料的产量。县变压器厂采用“优选法”稳定矽钢片涂漆烘房的温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县塑料厂引进塑料农膜生产设备,年产量30至50吨,最大生产能力300吨。县橡胶厂引进顺丁胶配方。县胶鞋厂引进全套生产防滑靴的设备,生产男女式防滑靴。县眼镜厂引进镜头金工件加工及100倍物镜小玻璃镜片冷加工新工艺。
1979年,全县工业、手工业、商业等系统15个单位推广远红外技术,节电30~50%。
1980年,县草制品工艺厂从日本引进80台草席织机,加工榻榻米白席,返销日本。县塑料一厂引进日本地膜机,试制和生产出各种规格的农用地膜。
1985年,县胶鞋厂与上海大中华橡胶三厂联营,引进全套胶鞋成型流水线,生产女式轻便靴等胶鞋系列产品。
农业1954年,农业开始使用化学肥料。
1956年,引进推广绿肥。县农业局从广州引进水浮莲100公斤,通过放养繁殖,充作生猪的青饲料。
1957年,县农建科林业小组引进毛竹100棵,在琅琊山和皇甫山试种成功。在农业上,全县引进和推广水稻高秆品种“胜利”和“中农四号”,当年播种面积即达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0.9%。
1964年,引进红花草、紫花苕子和黄花苜蓿等绿肥品种。
1965年,引进泡桐、大叶杨树,绿化公路。70年代又引进火炬松、湿地松等树种。
1971年,腰铺公社白洋生产队办起棉花原种场,从全椒引进2270个单株和5公斤原种。1972年出售棉花原种650公斤。
1977至1985年,全市水稻全面推广单产高、抗病性强的“籼优6号”、“籼优63”。1985年,全市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同时引进推广水稻蒸汽催芽,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两段育秧,合理密植,烤田控蘖及增施穗肥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水稻单产超千斤。小麦生产改冬性小麦为春性小麦,引进春性小麦品种“扬麦四号”、“扬麦五号”。
棉花生产80年代初引进“鲁棉一号”,由于纤维较短被淘汰,后又引进中棉系统品种,在耕作制度上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实现粮棉、油棉连作。
农田除草逐步推广化学除草技术。1984年全市麦田化学除草面积10万余亩。1985年全市稻田化学除草17万余亩。
1979年,引进“中育一号”、“中育六号”西瓜品种和“北京”无籽西瓜,在滁东、腰铺乡试种成功。而后每年均引进新品种,到1985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
1979年从日本引进蔺草,1985年已扩种至1015亩,年产量75万公斤,加工榻榻米供外贸出口。1966年自浙江引进席草,1985年种植面积达6815亩,年产量488万公斤,滁州已成为全国产席草基地之一。
1985年,全市大力推广蔬菜地膜覆盖、小拱棚及大棚配套的蔬菜冬春栽培技术,1987年,仅南谯乡就发展蔬菜大棚300多个。
畜牧业1981年开始推广冷冻精液配种技术。1982年地方财政拨款1万元在滁东、城郊等7个乡开展冷冻精液配种试点。1985年共配水牛320头,奶牛2040头。
农业机械1969年,县农机研究所从湖南引进“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1971年引进“上海—Ⅰ”型机动插秧机和“广西—65”型手动插秧机,但,由于各种原因,插秧机一直未能推广开。1983年3月县农机局引进“凤凰—4”型、“江淮—5”型、“浦江—3”型三种小型耕田机械,1984年在11个乡镇推广。
1986年,市农机局引进三麦免耕条播机和开沟机,1987年引进直线往复式和双盘式收割机13套。
医疗卫生1976年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引进快速挤切扁桃体新技术,疗效显著。1977年,县医院眼科引进采用冷冻技术摘除白内障,效果与手术摘除相同。同年,县医院妇产科与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合引进输卵管粘阻绝育术,绝育率达95%。同年,沙河医院引进小儿麻痹后遗症畸形矫正术。1985年县医院针灸科引进“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提高理疗效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