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时期,农村集镇有“五匠”(铁匠、木匠、篾匠、泥瓦匠、理发匠)、“六坊”(油坊、粉坊、砻坊、面坊、孵坊、糟坊),均为私人经营或个体手工业户。较著名的农副产品有“银丝贡(挂)面”、“乌衣茶干”、“沙河明口镰刀”等。
新中国建立初期,手工业作坊仍沿袭传统的手工操作进行生产。1949年全县个体工业产值18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值60%。1953年白庙、石坝等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成立孵坊、木业副业队组。1955年农业高级社以农村集镇为中心成立了铁木生产合作社,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全县共有乌衣、沙河、珠龙、施集、腰铺、曲亭、章广、黄泥等8家铁木社,从业人员89人。全县个体手工业产值20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4%。人民公社建立后,普遍设立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副业队(组),个体手工业户基本鲜见。
60年代,部分骨干企业并转入二轻工业系统。农村手工作坊改由生产大队或生产队集体经营。1968年,大王公社首办农机厂,为全省社办骨干企业。
70年代初期,因大批城镇知识青年下放农村,使社队工厂企业兴起。1975年,县成立社队企业办公室,翌年改为县社队企业局,主管全县社队企业。1976年,全县社办企业452家,从业人员8120人,总产值669万元,利润82万元;1978年全县社办企业444家,从业人员6185人,总产值1052万元,利润198万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队企业持续稳定发展。1984年,市设立乡镇企业局主管全市乡镇企业。全市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两路并行,四轮(乡办、村办、户办、联办)驱动”的方针,逐步实行工、商、建、运输、服务五业并举,种殖、养殖、加工、贸易配套成龙,形成以乡镇企业为骨干,以村办、户办为基础,以建材、服装、机械、五金电器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行业的格局。1985年全市乡镇企业6337家,从业人员2.69万人,总产值12645万元,利润1308万元。黄圩乡的红砖、乌衣镇的罐头、布鞋、琅琊乡的水泥分别获得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大王乡的草席、琅琊办事处的槐树叶颗粒,乌衣镇的鞋厂、大王、三官乡的猪鬃制品,先后打入国际市场。1984至1987年乡镇企业共创外汇300多万美元。
1987年全市乡镇企业7074家,从业人员3.18万人,总产值31832万元,利润2017万元;其中乡(镇)办工业企业263家,从业人员1.12万人,产值10157万元,利润323万元。
一、乡镇主要工业企业选介
市远征鞋厂位于乌衣镇滁宁路1号。始建于1974年,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
该厂初建时,只能生产布单鞋、棉鞋,以后逐步发展。1982年产布鞋8.87万双。主要产品是布灯芯绒童棉鞋,设计新颖,做工精致,耐磨轻巧。当年首次进入日本市场,1986年销往香港。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
1987年分别与上海、扬州等制鞋业科研单位横向联系,先后开发绒面胶底系列保暖鞋,注塑泡底布面单鞋等,主要产品已达63种,花色式样近百种。所研制的“抗菌防臭运动鞋”,列入省内“星火计划”,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银质奖和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奖。
1987年产各类布鞋22.60万双,总产值91.5万元。现有职工318人,固定资产原值150万元。
市食品罐头厂位于乌衣镇滁宁中路8号。初建时为编织建材厂。1981年产5.22万条塑料编织袋,仅有产值6.11万元,职工47人。1985年转产罐头等食品。厂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1987年固定资产原值94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4.4万元,职工626人,有年生产能力3000吨罐头食品生产流水线1条。所产“清流”牌罐头食品有:糖水苹果、梨、桃、桔子;油闷鹌鹑、油闷龙虾、猪肉蛋卷;清水鹌鹑蛋、马蹄、青豆、青刀豆、竹笋等26种。产品均按国家轻工业部部颁标准生产,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商业网点。糖水苹果罐头1987年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翌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87年分别获得地、市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食品卫生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市针织三厂位于大王乡十八里店北侧。创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拥有棉毛织机25台、100锭槽筒1台、大小罗纹机10台、棉毛台车16台及其它各类配套机械共计99台,另有大小汽车2辆。厂部辖织造、台车、裁剪、印花成衣、检验6个车间,职工250人。可年产成衣70万套。主要产品棉毛印花衫裤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产品。被省乡镇企业局认定“全面质量管理合格企业”。
1985年乡镇企业基本情况表

1975~1987年乡镇企业简况表


上一篇:第四节 企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