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生活
新中国建立以前,滁州农村人口贫富差距很大。在正常年景,地主阶层(约占全县人口的7%左右)获有全县粮食总收成的45~50%,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2200公斤上下;中农年平均每人占有粮食175公斤左右,除各项支出外,有时也要夹瓜菜度日;贫农除缴地租、捐税外,年每人仅占有粮食70至80公斤,过着糠菜半年粮半年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85%以上的无地或少地农民购买力极低。民国25年(1936年),年人均购买力折粮食66公斤,其中,购布料用29公斤,购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用17公斤,购农具9公斤。民国34年,人均口粮76公斤。人均年消费折粮52公斤,其中,购布料用21公斤,购油盐等用22公斤,购农具用9公斤。
1949年,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37元,年人均消费为22.4元。
1956年,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72元;1958年,年人均收入上升为100.2元,年人均消费为64.30元。
60至70年代,农民年人均收入多在70至100元之间徘徊,年人均口粮在300公斤上下。
1980年,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当年人均收入达到132元。
1980年和1981年,全县有7376户农民盖瓦房1.9万间,面积37.2万平方米,其中有102户还建起了楼房。
1982年,全县农民已有手表4.2万只,自行车1.6万辆,摩托车77辆,缝纫机6504部,电视机1137台,收音机2.6万台,电风扇864台。
1986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9元,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3元。
1987年,全市有2/3的农户住上了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房,人均住房面积为16.8平方米。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自行车116辆,缝纫机49部,钟表220只,电扇32台,电视机48台,录音机10台,收音机77台。
市统计局1987年对市内7个乡(镇)的70户农户367人的年收入支出调查:年人均收入863元;年人均支出795元,其中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7元。
二、职工生活
民国时期,城市居民中,工人年人均收入在84元左右。
民国29年(1940年)3月,国民会议决定:小学教员月薪最低为当地个人衣食住三者所需生活费的2倍。同年,滁县所在的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行文规定:津贴小学教员每人每月米1至3市斗(约折合11至33公斤)。由此推算,当时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消费仅在10余公斤米的水平。
1949年后,居民年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随之提高。
1950年,职工人均年工资204元。1958年,全县工人人均年收入540元,居民人均年消费179.4元。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1965年528元;1976年494元,比1965年下降6.5%;1980年625元,比1976年增长26.5%。1987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1161元,集体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970元。奖金和临时收入200元以上。
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70年代以后饭主食比重下降,副食比重上升;穿着由单一化中低档向舒适时兴款式多样化转变。在用的方面,1987年,20%左右的居民家庭有电冰箱;70%以上家庭有电视机,其中1%为彩色电视机。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1987年的6.7平方米。
消费支出中,用于衣着、文化生活服务的支出增长最多,1987年与1979年相比,分别提高3.7倍和27倍。
滁城职工家庭年人均收入及生活消费支出调查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