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区野生中药材品种繁多。萎蕤(玉竹)、知母(南沙参)、白鲜(白藓皮)、贝母、白薇、当归、牡丹、木香、鬼臼、石韦、虎杖、刘寄奴草、棠球子(山楂)、坐拿草、地锦等15种药材,早在北宋《国经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及明代《本草纲目》等文献中就有记载。此后,明、清的《滁州志》和各县志都记载有药用动、植物的药材品种以及其采集、收购、销售等史况。明泰康元年,《全椒县志》记载有王瓜、蟾酥等药材95个品种;清道光《天长县志》记载有桔梗、蛇莓等51个品种,《定远县志》记载有柴胡、明党等15个品种,《来安县志》记载有南沙参、莞青等51个品种。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野生中药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958年,全区各县均办起了药材培植场,指导农民种植和养殖中药材。培植品种由建国前滁菊花1种,发展到白芍、红花、玄参、薏苡仁、白扁豆、杜仲、辛夷、芡实、柏子仁、白苏子、紫苏、桔梗、丹参、薄荷、三棱、山楂、土别虫、珍珠等20多种。滁州名产滁菊花的种植面积由建国前20多亩,发展到高年份的8000多亩。1965年产量685吨,超过建国前最高年产量40倍。
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对中药资源进行一次普查。全区中药材共分10个门类(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鲜植物类、蕨类、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门、动物类、矿物类和其它类)281科1419种,含中药材1864味。按国务院和安徽省规定普查的药材,全区占有237种。其中国务院规定的363个品种中,全区查有206种,占56.7%;安徽省规定的270个品种中,全区查有208种,占77%。所查的237种药材,分家养、家野兼有和野生三大类型。家种家养药材有42种,家野兼有药材14种,野生药材181种。
附:全区主要中药材品种简介
明党参清康熙《滁州志》称明浸,俗称山花宝,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春末夏初采挖。
明党参有润肺、补气、养血生津、温脾、化痰、止咳等功用,既是中医常用处方用药,又是保健滋补营养品。
琅琊寺西北侧的稀疏林下灌木丛和竹林边、石缝间都有明党参生长,由于扎根于自然腐植土层之中,所以质地优良,市上列为上品,行销上海和江、浙、闽、粤、湘、赣等省,还出口远销东南亚。
桔梗俗称大药,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秋季采集为佳。
桔梗有宣肺、祛痰、排脓之功效,为止咳祛痰要药。
琅琊山上出产的桔梗,体质坚实,呈菊花心状,色白、味苦,属于优质品种,行销全国各地,还出口畅销东南亚。由于大量采挖,桔梗资源已大为减少,现处于供不应求状况。
滁菊原名甘菊,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系入药,人工栽培。
滁菊为滁州特产,有200多年栽培历史。原产定远县池河和滁州大柳等地,称池菊、甘菊,后移栽滁州琅琊,称滁菊。
滁菊花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为防治感冒伤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之要药,又可作防暑降温的保健饮料。滁菊花为菊花中之优良品种,古人称为“金蕊玉瓣,翠蒂天香”。清光绪《滁州志》记述:“甘菊产大柳者佳,谓胜于杭而不可多得”。著名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竹泉先生编著的《现代实用中药》评论滁菊花说:“安徽滁州产者味最清凉,……白菊中以此为最良”。中国科学院编的《中药志》记载:“滁菊瓣软细浓密,味清芬幽郁,故视之为佳品”。南京药学院编的《中药大辞典》,将滁菊花列为毫、滁、怀、杭全国四大名菊之优良品种。
滁菊花的国内外需要量很大,正常年份需要量100吨左右,一般能满足供应。滁州制药厂1980年制成滁菊花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紫丹参俗称红根,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入药,冬春采集。
紫丹参有活血祛淤、安神宁心、排脓止痛之功用。主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积聚、淤血、骨节痛等。
本区出产的紫丹参品种纯正,系野生。其表面红综色,断面紫红色,易折断,内层显菊花纹,味甘微苦。较人工栽培的丹参质地优良,行销国内外。
百蕊草俗称小草,为檀香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4—5月份采集。为广谱抗菌药物,有解热消炎作用,对急性乳腺炎、肺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均有显著疗效。
琅琊山低山草丛均有分布,1971年开始开发利用。全区年均收购2—3万公斤,最高达10万公斤。过去运销上海,现滁州制药厂已制成“百蕊草糖浆”、“百蕊草冲剂”、“百蕊草片”等中成药,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春柴胡俗称小药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连根入药,春末夏初采集,以色绿质嫩者为佳。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能,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肋痛、头痛目眩等。
野生柴胡分布面广,属大宗药材之一。每年医药部门收购量达数万公斤,行销上海和江、浙、闽、粤等地。
酸枣《诗经》中称棘,俗称野枣子,为鼠李科植物,落叶灌木。主要药用部位为种子,称酸枣仁,九、十月间采集成熟果实加工取得。酸枣刺(棘刺)、叶(棘叶)及花和根皮等,《中药大辞典》记载均有药用价值。
酸枣仁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血压等作用。根皮可治便血,烧、烫伤,高血压等;叶、刺、花可以消肿、溃脓,民间流传治臁疮腿。
本区凡向阳山坡的干燥脊土处都有酸枣分布,形成灌木丛。蜈蚣俗称百脚,为大蜈蚣科节足动物。全虫入药,春末夏初捕获。蜈蚣,辛、温、有毒,有祛风、定惊、攻毒、散结的功能。主治中风、惊厥、破伤风、百日咳等。
本区蜈蚣为红头、褐背、金爪,属于正品蜈蚣。琅琊山石隙和腐质草丛,来安的长山等处都有蜈蚣栖息。每年有数十万条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国外。
蝉蜕俗称知了壳,为蝉科动物昆虫黑蚱羽化时的蜕壳。蝉的全部虫体均有药用价值。
蝉蜕有散风热、宣肺、定痉的功用,主治外伤感染、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癫痫等。
此外,大宗药材如南沙参、半夏、紫堇、地丁、菝葜、白头翁等,均在国内外很有名望。稀有品种尚有野生灵芝、太子参、延胡索等。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