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滁县地区面粉厂
滁县地区面粉厂位于滁州市工人路14号,占地面积4.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行署粮食局。
该厂始建于民国15年(1928年),粮商王德才将滁城东关开办小型机制石粉坊,改建成面粉厂,从业人员11人,日产面粉1000公斤。民国20年定名为大成面粉厂。抗日战争期间,大成面粉厂先被伪滁县县长黄新农霸占,后被姜佑卿、张立之等人筹资购买,改名“大成股份有限公司”。后由日办福昌洋行经理涩本宽三控制。抗战胜利后,公司几经转手,时开时停,到民国37年转入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端木杰等人名下,改名“大成和记”,总公司设在南京。滁城解放后,公司被地方政府接管。
1950年,大成面粉厂在原有基础上建制粉楼,更新设备。次年,淮上烟厂、印刷厂、布厂相继并入,组成“大成企业公司”。1954年7月大成企业公司解体,面粉厂为独立经营单位。1962年划归专区粮食局管辖。1970年,大成面粉厂有职工142人,日产面粉10万公斤。不久改称为滁县地区面粉厂。1972年榨油车间析出,另建滁县油厂。1976年面粉厂停产一年,之后面粉厂扩建,改进生产工艺,建造新粉楼,投装整体传动。1982年10月扩建工程完工投产,日产标准面粉15万公斤。1984年投资5.8万元兴建饲料车间,次年4月投产,形成年产5500吨饲料加工能力;并改造面粉车间,改进生产工艺,出品率提高2%,电耗下降5吨/千瓦时,当年面粉产量达2.82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1986年制袋车间投产,形成年产100~200万条面粉袋的加工能力。1988年面粉厂又进行4项较大的技术改造:一是投资10万元完成制粉车间4B、3M改为4B、191T的工艺改造,磨粉机由6台增加到8台,磨辊接触长度增加到1280厘米;二是投资近10万元完成配电增容和配电房改造,使变压器的容量由360KVA增加到630KVA;三是完成投资12万元的日产50吨大米车间的安装调试并投产;四是投资53万元新建一座原粮初清楼和2个总容量为1100吨的铝合金钢办立筒库。1990年12月,新建日处理220吨小麦的精粉车间,投资为590万元,建筑面积为3950平方米,1992年6月土建完成,年底完成全部安装工程。至此,面粉厂拥有年产12万吨以上综合生产能力,其中年产加工小麦10万吨以上,大米、饲料、面条等2.17万吨,面袋200万条。主要设备有:磨粉机20台,磨辊接触总长度为3680厘米。
1992年全厂拥有职工1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人,固定资产原值438.3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726万元,利税总额40.7万元。
二、滁县地区粮油食品厂
滁县地区粮油食品厂位于滁州市南谯路136号,占地面积2.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行署粮食局。
该厂建于1982年2月。是年,行署粮食局以36.17万元的资金接收原地区钢厂土地(部分划归粮食干校)和120名职工,面条生产及原在粮食局临街的小门市部、小吃部划为食品厂下属车间和附营企业。同时又在厂区筹建糕点、大馍二车间,并于同年投入生产。1983年1月借用粮食局临街综合楼,设立稻香村粮油食品综合商店。1984年初,面条、豆制品、糕点、大馍维持正常小型生产外,为扩大生产规模从上海益民四厂引进日产12吨的沪产饼干生产线一条,同年底,建成麻油车间;1985年从日本引进低温长路道挂面生产线。日产挂面15吨,同年9月建成投产。1986年全厂总产值386.4万元,创利润96.97万元,获全省最佳经济效益奖。同年,豆制品车间建成。7月又与上海益民四厂联营生产饼干,饼干销量由400吨猛增至900吨;饼干的品种由原来2种增加到12种,面条品种由5种增加到7种。1988年兴建一条仿制日本挂面生产线,次年分别从广州、上海购进炸油设备和方便面包装机;1991年增置饼干叠酥机、调粉机和喷油机等新设备,研制出“甜、薄、脆”蔬菜汁薄脆等新品种,并从日本引进1台先进的包装机。1992年,实行总厂领导下的“分厂制”,划小核算单位,将地区粮油食品厂更名为“滁县地区粮油食品工贸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下设挂面一分厂、二分厂、方便面分厂、饼干分厂、麻油分厂、车队、稻香村商店、供销经理部和劳动服务公司9个单位。各分厂单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2年全厂有职工449人,其中技术人员38人,固定资产原值1035万元,实现产值1200万元,利税6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67万元/年·人。
三、天长县肉类联合加工厂
天长县肉类联合加工厂位于天长县城建设路,厂区面积2.6万平方米;国营中型企业,隶属于天长县商业局。
该厂1973年筹建,1976年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结冻20吨,冷藏500吨。1978年建成300吨高温库,贮存冷风蛋和出口鲜蛋;1981年建成分割肉车间,生产出口分割肉。此后又自筹资金850万元,扩建40吨结冻库,新建蛋库,套改加工车间,新建车间肉交叉流水线,购置节能锅炉,更新炼油炉,改造300吨高温库为低温库。1988年生产出口分割肉1263吨,居全省第二位;出口创汇1776万元,占产品总销售收入的40%。1992年全厂拥有职工489人,固定资产原值1192万元,净值828万元;实现产值10109万元,利税832万元。
四、滁县地区肉类联合加工厂
滁县地区肉类联合加工厂位于滁州市丰乐北路14号,占地面积1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9万平方米;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行署商业局。
该厂原名滁县肉类联合加工厂,1958年始建,次年投产,职工500人。生产能力为日宰生猪200头左右。1964年划归专区,改称滁县专区肉类联合加工厂。同年开始经营出口业务,当年出口分割肉13.06吨,禽蛋285.85吨,创汇4.5万元。1971年,投资206万元兴建肉类联合加工车间大楼,面积5857平方米,1988年投入使用。1987年,在原500吨冷库西侧扩建3000吨冷库,1991年11月竣工。主库建筑为7884平方米,冷藏能力3000吨,结冻能力80吨。主要生产设备83台(套)。1992年全厂拥有职工1340人,固定资产原值2100万元,净值3600万元;实现产值2017万元,利税3万元。
五、安徽明光酒厂
安徽明光酒厂厂址在嘉山县明光镇池河大道21号,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隶属嘉山县工业局。
明光酒厂于1949年7月由嘉山县政府接收“精益”、“李和样”、“阮兴隆”、“阮兴祥”4家私人糟坊合并组成。初期,仅有职工27人,20余间草屋,当年生产白酒80吨。其后,以老厂为基地,经过改建、扩建,规模逐年扩大。先后增建酒精车间、大曲酒机械化车间、优质酒车间,产量迅速上升。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扩建万吨曲酒工程,分三期施工,于1991年全部建成投产,白酒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以上,是安徽省最大的优质酒厂之一,在省工业50强中名列第十一位。产品有优质、低度、健身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1992年40城市调查中,该厂获全国畅销商品奖杯。1992年生产饮料酒2.28万吨,其中大曲酒1.58万吨;实现产值13057万元,利税500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682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33万元/年.人。全厂有职工2242人,固定资产原值5066万元,净值8675万元。
六、滁州市酿酒总厂
滁州市酿酒总厂厂址在滁州市南谯路153号,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隶属滁州市工业局。1949年8月,滁县专酿专卖办事处接收訾耀东等5家私营糟坊从事酿酒生产,1950年9月组建滁县酒厂。初期,有职工33人,租赁、自营糟坊3处,年产46°小酒17吨。县改市后改名滁州市酒厂,先后扩建了优质酒车间、大曲酒机械化和汽酒分厂。1986年9月改名为“滁州市酿酒总厂”,生产能力达年产啤酒1.5万吨,食用酒精7000吨,白酒1万吨,其中,大曲酒1000吨。1987年被命名为省先进企业,是全省酿酒行业重点企业之一,现有产品20余种,其中有7个品种获得省优质和优秀产品称号。1992年生产饮料酒1.70万吨,其中,大曲酒1012吨,啤酒1006吨,实现产值4126万元,利税81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91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2万元/年.人。全厂有职工984人,固定资产原值2234万元,净值1628万元。
七、凤阳县酒厂
凤阳县酒厂厂址在凤阳县府城镇文昌街38号,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凤阳县工业局。
该厂于1958年4月在凤城小东门外破土动工,设计年产能力为150吨,投资2.8万元,6月竣工投产。当年完成产量44吨,实现利税4.6万元。到1976年,年生产能力达到450吨。1985年初扩建年产1000吨大曲酒机械化车间,1992年年产1000吨龙兴御液酒的设施竣工投产,年生产白酒能力7700吨,产品10多个,其中大曲酒1700吨。1992年生产饮料酒6529吨,其中,大曲酒574吨。实现产值1405万元,利税32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40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46万元/年·人。全厂有职工269人,固定资产原值367万元,净值239万元。
八、安徽省天岛啤酒厂
安徽省天岛啤酒厂厂址在天长县建设东路142号,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天长县工业局。
该厂建于1986年,建设设计、设备造型、工艺流程均由青岛啤酒厂提供。1987年与青岛啤酒厂签订十年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协议。为纪念双方友好合作,产品商标定名“天岛”牌,生产具有青岛啤酒风味的啤酒。
后该厂又与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开发8个新产品,先后获省优秀产品、省优质产品、新产品和省科技成果证书,干啤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992年生产啤酒7536吨,工业总产值1262万元,利税49万元,其中利润31万元。全厂有职工30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70万元,净值1570万元。
上一篇:第五节 卷烟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