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供电范围
民国31年(1942年),滁城大成面粉厂发电车间开始向外实行商业供电,线路不到2公里,全部用户仅200多家机关、店铺和居民,共有500余盏灯。
建国初,地方政府接管大成面粉厂,发电车间恢复对外供电后,覆盖面积相当于建国前。之后其他县相继建小电厂发电,亦多属于工厂自给性用电,兼供城内机关和少数居民户照明。1952年,大成企业公司增添发电设备,其他各县亦积极采取措施扩大电力。1965年,滁州的电力供应实现滁宁联网,电力不仅在滁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被普遍利用,而且供应到郊区和全椒县、来安县城和部分农村。1969年,定远县通电,次年嘉山县通电。1985年,地区供电能力增强到10万千瓦,供电范围扩大到滁州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和嘉山县共124个乡镇。至1992年底,全区乡、镇通电已达100%,通电村达99.6%,通电户达95.7%,居全省领先水平。
二、供电方式
民国31年(1942年),滁县的唯一电源来自大成面粉厂的发电车间,供电方式十分简单,通过架设在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将3300伏电压降到220伏后,定时送电给用户。
建国初期,各县由地方火力电厂通过低压线路向用户输送电流,随着用电范围扩大,改低压直供为二级供电。1964年,从南京热电厂经张堡、乌衣到滁县的35千伏输电线路架设成功,张堡、乌衣、滁县3座35千伏变电所相继落成投产,南京热电厂通过热张线路向滁县地区输送35千伏电力,专区电厂则将自发电力经一台自耦变压器将6千伏升压到10千伏再与罗大庄35千伏变电所的10千伏母线联网运行,由此构成滁宁联网的独特供电方式。
1974年5月,古河至滁县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后,滁州电厂1500千瓦发电机组停止生产,滁州电力供应完全由电力系统统一供给,结束滁宁联网的供电方式。1980年,滁县220千伏变电所落成。该所在向华东电网输送电力的同时,还扭负着向滁县地区供应电力的任务。为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可靠和连续性,滁州电网通过滁县变电所与南京热电厂220千伏线路联网。
至1992年,本区各县(市)由于各自地理位置和供电条件的不同,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电力供应方式。滁州市、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县、嘉山县全部,定远县一部分由滁州电业局管理供电,定远县大部分由淮南供电局供电;凤阳县绝大部分由蚌埠供电局供电,1992年1月1日起,滁县~来安~天长110千伏全线投运,天长县全部由江苏省电网供电转由安徽电网供电。
三、电量负荷
1949年,滁州供电量为0.306万千瓦时。1966年滁州、凤阳两地供电量为725.82万千瓦时。以后,供电量不断增加。1981年,全区供电量为34421.7万千瓦时,1985年发展到51522.29万千瓦时,1990年已达到82647.8万千瓦时,比1981年增长140%,平均递增10.2%。1992年供电量为103200万千瓦时。
建国后,随着电业发展,用电量和负荷增加。1981年全区用电量已达31360.7万千瓦时,最高负荷7.8万千瓦。1985年用电增加到48050万千瓦时,最高负荷12.76万千瓦。1990年用电量猛增到77179.3万千瓦时,比1981年增长146%,平均递增10.52%;最高负荷为20.89万千瓦,比1981增长165%,平均递增11.45%。1992年全区用电量101683万瓦时,最高负荷22.6万千瓦。
1981~1992年全区供电、用电量统计表

1981~1992年全区农业、工交、市政用电情况统计表

四、计划用电
1964年以前地方电厂供电期间,采取以销定产,因受设备限制不能多产多销。滁宁联网供电后,计划用电成为涉及大范围内的工作。1964年,专区供电所与南京供电局签订了负荷为2500千瓦,次年为276万千瓦时的供电计划协议。1980年,地区成立“三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办公室,统一分配用电指标,具体办法是:
对各县和企业实行计划用电包干。滁州电业局根据省“三电办”分配的用电指标,经综合平衡报地区经委批准后下达给各县及企业,各县、企业则将指标分解到各用电单位,执行“先农业后工业,先生活后其它,先计划内后计划外”的“三先三后”统筹兼顾的供电分配原则。在指标的使用上实行谁超限谁,当月超下月还,节约归己的原则。同时进行日电量、最大负荷、负荷率的日考核、月结算,奖惩兑现。
制订新增用电的审批程序和供电办法。“三电办”对凡由中央投资或中央、地方合资的特大项目,经过国家经委、计委、主管部门、电力部和有关省、地方政府同意的,所需用电量和负荷,由华东电网分配给省经委,或直接下达到地区时,方可供电;凡由省、地、县各级部门投资的新建、扩建工程和项目,所需增加的用电,各级经委和“三电办”在上级统一分配的用电包干指标中予以解决。
农业用电的季节性强,负荷变化大,高峰负荷集中在5月15日至9月15日,此间除积极做好调荷避峰,安排厂矿轮休压减工业负荷外,对用电多的工厂安排检修设备或紧急限电。安装电力定量器。地区“三电办”在180千伏安以上和实用负荷在50千瓦以上的厂矿。企业安装电力定量器,以保证重点电力用户在计划指标内的正常供电。各县亦安装电力定量器。到1985年,实现控制负荷占其供电范围内工业负荷的70%。
五、节约用电
建国后,人民政府不断号召节约用电。1980年起正式在全区推行各项节电措施。主要措施有:供电部门对长明灯采取更换大灯泡、安装定时器控制路灯照明时间、安装电能表和计量收费等措施。1982年,推广使用消声节电器,在60安培以上交流接触器上全部安装消声节电器;同时,实行产品单位电耗管理。“三电办”制定《滁县地区同行业节电竞赛百分评比办法》,在全区开展节电竞赛。用电企业使单位产品耗电量比定额降低者,由本企业书面报告“三电办”和用户主管部门,经“三电办”核准后,可按季节提取节约用电金额的80%到15%的经费作为节电奖。对不重视单位产品电耗定额管理,实绩超过定额者,实行经济制裁。1982年被列入考核的产品电力消耗定额的170个厂矿、195项产品中,有129个单位,151项产品电耗下降,一年节电达1553万千瓦时。1983年,又通过对工业设备普查,测试,对效益低的风机、水泵进行改造或更换,改变“大马拉小车”的浪费现象,使电耗进一步降低。1980至1985年,全区共节电8425.5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3.47万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