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早在汉代,滁县地区就有冶铜业。天长冶山、琅琊山柏子潭尚有铜坑遗迹。明清时期,竹编、玉雕、食品、土纺织、花爆、铁器等手工业逐步发展,并有不少名特产品。凤阳的绢纺织品色泽鲜艳,远近闻名:滁州竹篮、天长甘露饼、沙河镰刀等名牌产品,盛传不衰。民国4年(1915年),安少成等人创建凤阳淮上火柴公司,民国6年,在华英美烟草公司在凤阳门台子筹办烤烟厂。20年代,滁县大成面粉厂、天长恒丰机米厂等相继建立,印刷、机械修配、纺织、缝纫等手工业,也由作坊转向工厂生产,机械代替了手工。民国26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后,工业凋敝。民国30年,新四军曾在来安半塔办起100多人、90多台木机的纺织厂,次年创办了随军兵工厂;民国33年在天长铜城办了惠民织布厂,至民国35年新四军北撤时解散。至解放前夕,全区仅有大成面粉公司等少数几家工厂及少量手工业。
1949年春本区全境解放后,工业生产出现生机。大成面粉公司、天长北观米厂等为地方人民政府接管,先后复工。1949年底全区有6家国营企业,66家私营工业企业,工业产值2422万元(1952年不变价),轻工业占99.6%,重工业占0.4%,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97%。
1957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325家,年工业产值5446万元(1957年不变价,下同)。
1958年,全区掀起大办工业的热潮,各县都上新项目,地方工业的发展势头很大。但是,由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盲目地上了一些工业项目,非但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反而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1961年起开始调整,到1965年,全区工业企业已有512家,工业产值5974万元。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不少企业一度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1970年,国家发展“五小”(小化肥、小钢铁、小机械、小水泥、小煤窑)企业,一批县办企业相继投产,同时,一些重点企业开始发挥效益,全区工业企业达到594家,工业总产值上升到1051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区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工业经济形势蒸蒸日上,到1985年全区工业企业有2218家,工业总产值151419万元(1980年不变价)。
1986至1990年,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形成一批骨干企业。以机电、建材、食品、轻纺、化工为支柱,拥有4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1990年底,全区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44家,其中亿元以上的有扬子冰箱总厂、全椒柴油机总厂,滁州卷烟厂、明光酒厂4家,并形成了扬子电气集团、雪鸿集团、皖东印刷集团、全椒国光农机集团、全椒玩具集团、全椒飞翔集团、全椒纺织集团、嘉山服装集团、嘉山建材集团等11个企业集团和群体,带动或辐射了近500家中、小企业。
建国43年来,国家投入工业建设的资金6.52亿元,占全区各项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5.45%。1986年工业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53.62%,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经济结构。199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960960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1949年增长239.24倍。同时轻重工业的比例趋于协调,轻工业占63.99%,重工业占36.01%。全区共有工业企业2443家,其中,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18家,小型企业2421家。全区列入统计的主要工业品种,也由1949年的4种,增加到1992年的100种,且有100多种工业产品被评为省级以上优质产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