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8年以前,从事农村建筑的多为个体瓦工,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一些个体建筑技术工人开始小规模组织起来。主要是由一些个体泥瓦工组成不固定的临时性建筑班子,大都是当年组建当年结算当年解散。这些建筑班子多采取以工换工、普通工互助,技术工聘请的形式,主要承担农村民房修建工程。1960年至1962年,农村建筑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建筑业被视作“变相单干”、“黑包工”等,一些为数不多的瓦工外出帮工干活,也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受到严厉批判和禁止。到1978年,全区社队建筑业产值只有556万元,从业人员5877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乡镇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活力,1980年以后,一些社队建筑队为了克服乡镇建筑企业队伍分散、技术落后、设备不足等困难,开始实行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的联合,除承担农村公共建筑,小集镇及社队企业的厂房、住宅建设外,一部分社队建筑队开始进入城镇。1981年,凤阳县社队企业局将全县43个社队建筑队联合组建成凤阳县第三建筑公司;1982年12月,滁州市社队企业局在大王、琅琊、滁东、黄泥、担子等五个公社建筑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局属滁州市第三建筑公司;嘉山、全椒两县也相继成立建筑公司。这些建筑公司不仅为当地城乡建设服务,还到蚌埠、淮南、五河、怀远等城市承包工程。1984年,来安县的水口镇组建了建筑安装公司、十二里半乡组建了轮窑建筑安装公司,在滁县、南京、江西、马鞍山等地承包工程。嘉山县三建公司管理严、工程质量好、效益显著,地区乡镇企业局于1984年8月30日在嘉山县召开第二次乡镇建筑会议,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到1984年底,全区有县级建筑联营公司3个,乡镇建筑队222个,从事建筑人员10315人,当年完成建筑竣工面积47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02.5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3024元。至1989年,全区已有4987个建筑企业,其中乡镇建筑企业137个,村办建筑企业51个,联户和个体办4799个。从业职工30254人,年竣工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年产值32389万元,其中进城建筑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年产值占乡村企业总产值的9%。1992年,全区建筑企业发展到8743个,其中乡镇办建筑企业137个,村办建筑企业30个,合作办企业755个,个体办7857个,从业人员44601人,年产值117239万元,占乡村企业总产值的14.39%。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