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滁县地区乡镇工业的发展,到“七五”计划时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建材、食品、机电、纺织、塑料及其制品、服装加工、化学、造纸及纸制品工业成为本地区八大支柱行业。按国家统计口径规定的工业行业40类中,滁县地区乡镇工业占36类。1992年,乡镇八大行业共实现总产值31.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5.5%,其中建材工业产值9.1亿元,占乡村工业产值的28.6%;食品工业产值6.76亿元,占乡村工业产值的21.2%;机电工业产疽7.1亿元,占乡村工业产值的22.1%;其它五个行业工业产值8.99亿元,占乡村工业产值的28.1%。
一、食品工业
本区乡镇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主原料,主要有粮油加工、酿酒、制盐、制茶、水产品、调味品、水果、罐头、糕点、糖果、密饯、食用菌等加工制作业,共24个大类,其中所占比重较大,发展较快的有: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酿酒、制作饮料、罐头等类。
乡镇食品工业是从恢复传统食品生产和农副产品的初级加工起步的。1978年以前,由于国家对粮油、食糖实行统购统销,农村除留下农民口粮外,几无加工食品的粮油。当时的粮油加工业设备基本上是小型碾米机、磨面机,油料加工也主要还是土法榨油的手工作坊,粮油加工的生产规模小、产量低。其它产品的加工主要是以家庭传统工艺恢复和发展名、特产品。如嘉山县石坝、全椒县古河、滁州市张卜郢的小磨麻油;来安县的雷官板鸭、汊河蟹黄包子;天长县秦楠的卤鹅,王店烧鸡;定远县三和千张;滁州市的乌衣香干;全椒县马厂酥禾排等,都是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但因其批量小,市场窄而发展缓慢。1978年,全区乡村两级共有食品工业企业867个,其中粮食加工企业773个,油料加工企业82个,从业人员5031人,年产值631.75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食连年丰收,乡村食品工业发展很快,至1984年。全区乡村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79个,职工8389人;联户或个体办的豆腐坊、糕点坊、油坊遍布农村。乡镇食品工业总产值达3614.78万元,占乡村两级工业的17.8%,成为本区乡镇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6至1988年,粮油加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全区办起日产0.5万公斤生产能力的大米加工厂60个,日产0.5万公斤的面粉加工厂28个,大型植物油加工企业2个,构成了乡镇食品工业的主体框架。天长、全椒两县发展速度处于全区领先地位。1988年,天长县利用国家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在大通、高庙、汊涧、湖滨、于洼等七个乡镇各建立了日产5万公斤的大米加工厂;全椒县新上了小集、陈浅、卜集3个大米加工厂,年生产能力都在1500万公斤以上。这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全椒县南屏面粉厂从一个生产芝麻油的小油坊起家,迅速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85.1万元的全区最大的面粉加工厂。天长县油脂二厂是该县粮食局与铜城镇合资生产企业,属黄淮海开发项目之一,1992年,企业总产值1963万元,盈利64万元,是本区乡镇工业油脂加工最大的企业。滁州市乌衣罐头厂是镇办骨干企业,已成为全省罐头生产定点厂。所生产的“清流牌”苹果罐头、鹌鹑蛋罐头均获省优产品,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牌奖。
1989年,全区乡镇食品工业总产值30106万元,1998年达67817万元,占乡村两级工业总产值的21.2%。
二、纺织工业
本区乡镇纺织工业起步较晚,1978年,全区仅有2家社办纺织企业,有职工87人,年产值13.44万元。1985年至1989年的五年间发展速度加快。1989年底,全区乡村两级纺织企业发展到50个,职工3929人,当年产值4326万元,生产棉布25万米、棉纱496吨、丝织品17万米、麻袋86.7万条、地毯1.5万米,纺织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天长县三友实业公司纺织厂是全区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纺织厂,由天长县天长镇与上海国棉十三厂、光明日报社三家联合经营的,总投资120万元。1986年投产时仅有5000纱锭,年产值100多万元,利税20多万元。1989年已发展到1.3万纱锭,产值515万元,利税105万元。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551万元,职工556人,总产值1093万元,利税64万元。全区有3个1/4台套的乡镇麻纺厂:凤阳县临淮麻纺厂、凤阳县府城麻纺厂、定远县定城麻纺厂。临淮镇麻纺厂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镇办集体企业,始创于1965年,1982年引进机械化生产线,使企业上了新台阶。1988年创产值374.7万元,实现利税55.1万元。府城、定城麻纺厂均于1987年分别投资290万元、3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可年产200万条麻袋。另外,嘉山县明光地毯厂、凤阳县府城地毯厂、滁州市皇甫地毯厂分别与沪、苏等地同类厂实行联营,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0至1992年的三年中,纺织工业经历了结构性调整,部分企业因严重亏损停产,1992年全区乡镇纺织工业完成工业产值10170万元。
三、服装加工业
全区农村服装加工工业起始于60年代。1984年以后发展较快,形成了乡镇办、村办、联户、个体“四轮驱动”的新格局。至1989年,全区乡镇服装加工业企业42家,职工1997人,当年工业产值2346万元。其中乡村两级服装厂29家(乡办24家、村办5家),职工1292人,工业产值1855万元(其中乡办1710万元、村办145万元)。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有5家,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全椒县和天长县。滁州市服装行业起步较早。70年代,该县将生产服装的五家企业组成裕华服装公司,统一生产销售,生产的服装远销到北京、内蒙、山西等地。1985年前后,服装行业走俏,滁东、沙河、黄泥、施集、珠龙、担子等乡镇抓住机遇建立服装厂。到1989年,滁东、黄泥等乡镇服装厂年产值都超过百万元。滁州市西门办事处服装厂建于1989年,1988年以前主要是为市服装一厂加工出口衬衫。1988年投资10万元,新建厂房150平方米,添置了主要设备,当年创产值59.13万元,利润3.53万元。1992年创产值109万元,利润2.85万元。
全椒县规模较大的服装厂有古河衬衫分厂、城东衬衫厂、南屏服装厂、化陵服装厂。古河衬衫分厂建于1988年,1989年生产衬衫15.4万件,实现产值181万元,利润5万元。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63万元,职工176人,实现产值1588万元,利税6.8万元。
1992年,全区乡村服装加工工业企业127家,职工1920人,实现工业产值8139万元。
四、造纸及纸制品工业
本区乡镇企业机制纸生产起步较迟,1978年前只有定远县严桥、嘉山县官山等少数几家手工生产造纸厂,规模小、产量低、质量差。1979年,滁县花山、李集、城郊三个公社先后开办起了造纸厂。到1986年,又新建了天长县万寿造纸厂、来安县扬郢造纸厂、来安县文山造纸厂、嘉山县太平造纸厂、全椒县襄河造纸厂等。天长县万寿造纸厂是本区规模最大的乡镇造纸企业。该厂1981年筹建,1985年前连续4年累亏17.5万元。1985年与上海中国造纸厂联营后,当年生产纸824吨,产值45.4万元,利润6万元。1986年投入89.4万元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并新上一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89年生产瓦棱纸3013吨,实现产值344万元,利税6万元。1992年.该厂有职工240人;固定资产原值34万元,创产值550万元、获利润75万元,上缴税金10万元。
乡镇造纸厂的主要原料是稻草、麦秸等草类植物,主产品是黄板纸(瓦棱纸),工艺上均采用石灰法,污染较严重,造成一定公害。大部分造纸厂的设计能力为年产1200吨左右,由于技术力量弱、管理水平低和设备不配套等原因,大部分厂达不到设计要求,生产企业亏损比较严重。1986年以后,全区乡镇造纸企业注重了对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来安县杨郢、滁州市花山和李集造纸厂先后办起了纸箱厂,既扩大了生产门路,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990年,全区纸制品工业企业发展到14家。其中年产值超100万元的有3家。滁州市滁东乡扬子包装厂是本区乡镇企业中纸制品工业的最大厂家。该厂建于1988年底,是滁东乡与扬子冰箱厂合资联营生产包装箱的定点厂,总投资172万元,建筑面积2598平方米、设备有锅炉、单向瓦棱机组、加热烘干设备等28台(套)。1989年7月1日建成投产,工人均实行岗前培训。年底完成产值177万元,创利税5.4万元。1992年,该厂有职工229人,固定资产原值412万元,企业总产值1030万元,获利润82万元,上缴税金7万元。其它较大的包装企业还有:滁州市三官包装厂和李集包装厂,全椒县襄河包装厂,凤阳县临淮包装厂等。
1990年,全区乡镇造纸及纸制品厂有25家,从业职工1093人,生产机制纸及纸板5703吨,实现工业产值1797万元。1992年,有企业20家,从业职工1134人,生产机制纸板6013吨,实现工业产值2316万元,亏损5万元。
五、塑料制品工业
本区乡镇塑料制品工业,起步于70年代,当时主要是回收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到1978年,有塑料加工企业24个,职工84人。当年总产值270.22万元。1989年全区乡镇塑料制品企业已发展到84个、职工2259人,工业产值5766万元。
来安县是全区乡镇塑料工业发展较快的县。1989年共有塑料厂16个,其中乡办的11个,总产值1140万元,占全区乡镇企业乡村两级塑料工业的19.7%。1992年,全县塑料厂还有13个,其中乡办9个,总产值4191万元,占全区塑料工业总产值的23.2%。最大的是三城塑料厂,已形成年生产能力8500吨塑料制品和薄膜等产品;龙山乡的塑料编织袋厂规模也不小,1988年8月创建,1992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0万元,职工220人,产值1200万元,利税81万元。
全区乡镇塑料工业经过2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塑料成品生产加工厂,是位于铜城镇的天长县塑料编织袋厂。该厂始创于1971年10月,是由镇上的10户闲散劳力集资50元,利用三间民房办起来的。初期只是烫制小型塑料包装袋和兼营铝制品。1976年与本镇无线电元件厂合并,1980年上了一条纽扣生产线。1981年根据县外贸局建议添置织机、小鱼机、拉丝机、整经机等设备,1988年被确定为全县重点扶持企业;1985年从常州购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园筒织机10台、分丝卷绕机8台,新建145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到1992年,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994万元,职工700人,占地3万平方米,形成年产3500万米塑编制品、年加工塑料3000吨的生产能力。1992年,厂长叶土渠被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农牧渔业部,人事部又联合授予他“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本区其它较大的塑料编织袋厂有:天长县第五塑料编织袋厂、全椒县隆兴塑料包装厂、滁州市施集乡塑料编织袋厂、滁州市黄圩塑料厂等。
1992年,塑料及其制品工业总值18041万元。
六、化学工业
本区乡镇化学工业亦起步较晚,70年代多是一些土法上马的小磷肥厂,设备简陋、工艺简单、品种单一。在以后的不断调整中保留下来的不多。1987年以后,发展加快,产品除磷肥外,有涂料、染料、松香、松节油、香焦水、日用化妆品、增塑剂、树脂、油漆、硝酸钾、食盐、炭化硅等几十种产品。1989年,全区乡村两级化工企业有56个,产值1736万元。1992年企业数为68个,有职工1944人,当年实现产值8340万元,利税783万元。
滁州市黄磷厂是本区目前最大的化工企业。该厂系腰铺乡与滁州电业局合资联办的企业,1988年5月动工,次年5月建成投产。占地31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325.9万元。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黄磷300吨。投产当年产黄磷331吨,实现产值299.3万元。1992年,该厂固定资产原值为448万元,职工102人,企业总产值675万元,获利18.3万元,上缴税金13.8万元。
来安县是本区乡镇化工工业发展较快的县,1990年有化工企业8个,职工189人。最大的化工企业是相官乡创办的来安乳胶厂。始建于1987年11月,次年元月投产,当年生产乳胶350吨,创产值110万元,利税19万元,产品畅销武汉、福建、江苏及东北地区。1992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0万元,企业产值500万元,创利润17万元,上缴税金17.8万元。相官乡1988年12月份还新建了树脂厂、主要生产制漆原料210酚。文山乡、双塘乡、张山乡等也都办起了化工厂。经济效益较好的化工企业是县聚氨脂厂,创建于1989年,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70万元,职工185人,企业总产值306万元,获利润35.6万元,上缴税金13.6万元。
定远县乡镇化工企业起步较早。定城镇所属的定远县化工厂创建于1977年。当时只生产单一产品工业硝酸钾,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能生产多品种的小型化工厂,主要产品有鹅胆酸、硝酸钾、氯化钠,碳酸钠和副产品氯化氨。1987年硝酸钾被评为省优产品。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105万元,职工72人,企业总产值751万元,上缴税金6.1万元。城酉乡创办的定远油酸厂(1992年更名为定远特种化工厂)是全省首家生产脂肪酸(油酸)的化工企业。筹建于1990年11月,次年4月建成投产。一次性投资120万元,占地7亩,采用先进的国产油酸生产线,利用植物油油脚生产脂肪酸,产品经化工部和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鉴定,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992年,该厂有职工52人,固定资产原值86万元,企业总产值309万元,利润4.2万元。
1992年,全区化学工业生产总值72808万元,其中乡办化学工业企业64293万元。
七、建材工业
本区农村有丰富的建材资源,农民生产建筑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50年代以前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生产水平低下。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建立后,农村建材工业作为社队工业的一部分而崭霹头角,但也只是主要生产砖瓦、砂石、石灰和水泥制品等。生产手段基本上还是靠人力劳作,砖瓦生产全是土窑。直至1976年秋,来安县大英公社才在西凉山建立第一家社队办砖瓦厂,兴建第一座轮窑,次年正式投产。
1979年以后,农村经济在改革中迅速好转,农民建房热逐步兴起,城市建设也大规模展开,使乡镇建材业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砖瓦产量高速增长。1979年前,全区乡镇砖瓦轮窑只有大英、郑集、水口、半塔4座(74门),年产红砖5000万块。1980年8月,滁县地区社队企业局在凤阳县严桥公社召开轮窑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该社投资13.6万元,用半年时间建成一座20门轮窑的经验。在这次会议的推动下,当年全区新建轮窑22座,其中点火19座(402门),成为本区发展社队轮窑最多最快的一年。到1983年,全区社队轮窑发展到38座(796门),其中正式投产的30座(638门),试产8座,当年生产红砖30079万块,较上年增长63.79%,1985年发展至70痤。列入考核的51座窑(962门),红砖总产量已达51412万块,门均产砖53.4万块。定远县1986年前只有6座轮窑,1986年该县采取多种办法集资307.5万元,新建10座轮窑,当年生产成品砖2000多万块,新增产值超百万元,利润14万元。1989年发展到38座(976门),其中正式投产的30座(632门),试产8座,当年生产红砖30079万块,较上年增长63.79%。1985年发展到70座.列入考核的51座窑(962门),红砖总产量已达51412万块,门均产砖53.4万块。成为乡镇工业的一大支柱。许多轮窑厂产量、产值迅速上升。全椒县三圣乡太平轮窑厂,1980年投产,当年产砖480万块,门均21.5万块;1984年产量跃到1300万块,门均65万块。1985年增至2011万块,门均100万块,实现产值100万元。1986年该厂拥有固定资产54万元,并从自有资金中拿出14万元给乡政府兴建第二轮窑厂。1988年的红砖产量达2520万块,门均产砖26万块,红砖质量被评为省优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连续三年居全区乡镇轮窑之冠。获全区轮窑高产“金龙杯”奖和1988年度乡镇轮窑先进单位。来安县轮窑厂建于1985年8月,经过1988、1989年的两次技术改造,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1989年生产红砖506万块,平均产量125万块,产量跃居全区轮窑之首。该厂现有职工170人,拥有固定资产120万元。
乡镇建材工业的另一大项是水泥工业,是在80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至1992年,全区乡办水泥厂已达到10家,其中滁州市4家,来安、全椒、定远县各1家,凤阳县3家。在10家水泥厂中有机立窑6座,昔通窑4座。1989年水泥产量12万吨,产值2400万元,利税107.33万元,1992年产量增到18.4万吨,产值3737万元,利税200万元。
砖瓦、水泥以外的建材工业有:石灰、水泥预制件、石棉瓦等,规模较小。
全区乡镇建材工业自1978年开始,平均每年以34.6%的速度递增。1989年,全区乡村两级建材企业达到1150个,占全区乡村工业企业总效的29%;从业人数39460人,占全区乡村工业职工总人数的31.59%。1992年,乡村建材企业发展到8779家,企业职工人数44601人,生产总值117239万元,占全区乡村两级企业总产值的14.4%。年产主要建材产品红砖21.45亿块、水泥18.4万吨,水泥预制品96.7万立方米;年利润1.2l亿元,上缴税金1251万元。
八、机电工业
乡镇机械电子工业,是滁县地区乡镇工业的重点行业,包括机械修造、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制造等门类,是乡镇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的工业行业。
乡镇机电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1969年为第一阶段。50年代因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农村各社队都先后建立了铁木农具生产合作社,主要是生产小农具及农机配件等,直接为农业服务。1962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这些企业绝大多数停办,以后几年虽有所恢复,但为数仍然不多。
1970年至1978年为第二阶段。1970年,中央召开北方农业工作会议,次年又召开了农业机械化会议,要求在全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建立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自此,乡镇机电工业在全区得以较快发展。来安县21个公社建立了农机修配厂,到1978年发展到54个农具修造企业,职工达1063人,年产值274.32万元。新河公社农机厂在1978年已能生产各种电动机、电焊机和碾米机;水口镇农机厂能生产启闭机;双塘农机厂能生产卷扬机;相官公社农机厂能生产跌落保险;雷官农机厂能生产不锈钢阀门。全椒县有15个公社办了农机修配厂。天长县从1970年制造油石、阀门开始起步,逐步开发灯具、运输机械配件、水泵等产品。高庙公社1970年以三间破庙作厂房办起丁农机修配厂,成功地制成了铁木混制滚筒脱粒机;龙集公社农机厂制造了铁木插秧机,金集公社生产出1吨电瓶车。滁州市滁东农具厂创办于1971年,不断开发新产品,先后生产出铁制水车、离合器摩擦片、振动筛、轴流泵、6时高压泵、线经织席机、面条机等多种产品。至1978年,全区社队办机电企业发展到391个,其中农具修造企业193个,实现产值1664.13万元,社办机械工业产值1259.76万元。当时的机械工业主要是立足于农村,为农业机械化和农民生活服务,电子工业产值很少,仅有62.9万元,占全区机电行业总产值的3.77%。
1979年至1992年为乡镇机电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机电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在1979至1983年以调整为主的五年中,乡镇机电工业产品结构渐趋合理,并继续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1983年社队机电工业产值达到2123.4万元,比1978年净增45.27万元,增长27.5%。从1984年开始,机电企业利用其“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尽快地转到为轻纺工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城市工业服务方面,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产品种类由1978年的14大类迅速发展到40大类。
1986至1989年的4年中,乡镇机电工业超高速发展,全区认真落实机电工业“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总方针。期间,乡镇机电企业积极发展横向联合,主动与县属企业协作,承接配套加工业务。如全椒县以县属柴油机总厂为龙头,组建了由22家乡镇企业为总厂配套的国光农机集团。1989年企业集团完成产值4628万元,占该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29%。1989年全区乡镇机电工业总产值为25806万元,占乡(镇)村工业总产值的18.3%。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当年,全区共有15个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乡镇办工业企业,机电工业企业就有7个。其中,天长县仪器仪表、电子机械工业发展最快,在全区乡镇工业中占的比例最大。1989年,全县已有142个仪表企业,产值9743万元。安乐乡成为全县仪表生产集中地。
乡镇机电工业在外延发展的同时,注意练好企业“内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生产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优质机电产品。1985年,天长电扇厂生产的“龙华牌”FCZ—4型900MM吊扇获本区第一个省优机电产品,也是本省机电行业第一个创部优产品。1989年一年中,全区乡镇企业产品共获1个部优6个省优产品,1992年全区乡村两级机电企业总数为815个,职工54217人,工业总产值70461万元,占全区乡村两级工业总产值的22.1%;创利润5436万元,上缴税金1421万元。
1992年滁县地区乡镇工业企业产值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