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区国营渔场始建于50年代。1954年春,省农林厅在凤阳县花园湖建立了安徽省花园湖水产养殖场。接着,本区也建立了滁县专区水产养殖场。1955—1959年,天长、嘉山、全椒、滁县先后兴建14个国营渔场和苗种站。60年代初,定远、全椒、嘉山县又增建6个场站。至此,全区共有22个场(站),分别是:凤阳县花园湖水产养殖场、鹿塘鱼种站、滁县专区水产养殖场、滁县专区渔场池河分场、天长县小河口渔场、天长县釜山渔场、来安县渔场、来安县渔场半塔分场、来安县渔场张山分场、滁县城西渔场、滁县沙河渔场、滁县乌衣渔场、滁县独山渔场、全椒县渔场、全椒县黄栗树渔场、全椒县马厂渔场、全椒县三湾渔场、定远县解放渔场、定远县岱山渔场、嘉山县明光渔场、嘉山县燕子湾渔场、嘉山县石坝渔场。
一、滁州市渔场
1954年,滁县专区水产养殖场在滁县渔管处的基础上成立。1965年10月与滁县城西渔场合并,初名滁县城西渔场。1984年改为滁州市渔场至今。
1961年,在城西水库投放夏花鱼苗736万尾,1963年成鱼平均个体重7.5—12.5公斤。1964年,滁县专区水产养殖场在全区首次进行鲢鳙鱼人工繁殖,获鱼苗60万尾。捕获成鱼50吨。
1973年秋,该场从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引进“赶、拦、刺、张”联合捕鱼法,网捕成鱼1万多公斤。1978年进行网箱养鱼一条龙生产并获得成功。1988年,该场承担农业部“网箱养殖丰收计划”,利用水面700平方米,12月8日通过省级验收,现场测定亩产23416公斤,达到省级先进水平。1992年底,全场职工13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39人。养殖水面5570亩,其中:水库5000亩,南北城河280亩,亲鱼池30亩,鱼种池260亩,鱼苗池60亩。繁殖鱼苗1153亿尾,收入10.7万元,捕成鱼114吨,产值51万元,生产鱼种1.5万公斤。
是年底,全场工资总额28.98万元,总产值71.7万元,总支出83.4万元,亏损11.7万元。
二、滁州市沙河渔场
位于沙河镇西1公里处。1958年10月,在刚刚竣工的沙河水库的东北角,组织民工350人开挖鱼苗鱼种池100亩,建立该渔场。当时渔场属白米山农林牧场领导,多数职工来自滁县红旗渔北社和白米山农林牧场。1959年开始渔业生产,首先从长江张捕鱼苗,培育鱼种。当年投入水库夏花鲢鳙178万尾,其次用小钩、小卡、小网在天然河流和水库中捕捞水产品。
1961年该厂属县财贸总场领导,1962年划归农林局管理。
在生产管理上,1963年捕捞成鱼122吨,为建库建场以来的最高鱼产量。1965年1月10日,独山渔场划归沙河渔场,1967年两场又分开。1976年从山东引进“网箱培育鱼种技术”,1978年获省人民政府科学实验奖。该厂1980年根据省、地两级水产局提出的“财务大包干”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求,制订出“五定一奖赔,超利润二、八分成”的奖惩制度,调动了全场职工生产的积极性。1981年捕成鱼98.4吨,摘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1984年利用0.45亩网箱养殖尼罗罗非鱼,产成鱼2343.3公斤,折合亩产5206.6公斤,获滁县地区科技成果奖。
沙河渔场现有成鱼养殖水面1万亩,鱼种池87亩,亲鱼池57.3亩,1992年生产鱼苗8796万尾,培育鱼种650万尾,捕捞成鱼38.25吨,是年底,全场总产值14万元,总支出24万元,累计亏损10万元。
三、滁州市乌衣渔场
位于滁州市乌衣镇津浦铁路西南侧200米处。1959年2月,在乌衣镇红旗渔业社的基础上成立滁县乌衣水产养殖场。渔场名称演变是:1971年3月并入滁县城西渔场后,称滁县城西渔场乌衣繁殖场;1971年7月改称滁县渔场乌衣分场;1981年改为滁县乌衣渔场;自1984年起改称现名。
1959年,滁县乌衣水产养殖场,分为养殖、捕捞两个队,当时开挖鱼苗、鱼种池80亩,成鱼养殖水面150亩,有木船4只,以天然捕捞为主,养殖狞猎为辅。1960年3月,职工由建场初41人增至94人,分为外江张捕鱼苗、后塘养殖、专业捕捞、农副业生产等4个队。1961年3月并入滁县城西渔场不久,即于1962年将场内捕捞队的部分职工下放农村转为集体经营;1963年再次精减限制编制人数,全场仅有24人。
该场1965年开始家鱼人口繁殖,1967年停止长江捕捞;1972年开始河蚌育珠生产;1974年,以省水产局赵乃刚为首组成的省、地、县三级水产站科技人员,进行“人工半咸水繁殖蟹苗”的研究,1975年即获蟹苗1953只,1978年通过小试鉴定,同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是年,因扩大中间试验需要,迁入滁县城西渔场“螃蟹岛”。
1992年,乌衣渔场共创产值13.32万元,支出14.72万元,累计亏损1.40万元。
四、天长县国营鱼苗场
始建于1955年,因场址在该县小河口,又称小河口鱼苗场。1958年兴建釜山水库后,在水库大坝下建鱼苗池160亩,成立国营釜山水产养殖场,与小河口鱼苗场实行统一领导,单独核算,内部称小河口为东场,釜山水产养殖场为西场,总称天长县国营鱼苗场。
该场原来在长江水域采购鱼苗,运回场培育成鱼种供应本地农村养鱼。1969年鲢鱼人工繁殖成功,随后草、青鱼养殖也相继成功。1985年,家鱼人工繁殖9600万尾,销售鱼苗9000万尾,销售鱼种900万尾,创产值13.5万元,获利2.4万元。
1992年,全场有职工4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7人。有鱼种池142.8亩,繁殖鱼苗9705万尾,鱼种200万尾,成鱼16吨,总产值14.51万元,支出13.01万,盈利1.5万元。
五、来安县水产养殖场
前身是1957年在来安县城南建立起来的水产养殖场,并在张山、半塔设立两个分场。1959年,两个分场下放公社管理。1972年,来安县革命委员会把平阳水库划归水产养殖场作为成鱼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场即迁往平阳水库,故又名来安县平阳渔场。
1957年建场初,开挖鱼苗池32亩,并从长江水域采购毛籽340万尾,培育成夏花鱼种90万尾,1959年,张山和半塔两个分场下放给社队管理后,该场鱼苗池仍在1962—1971年期间扩大到50亩,每年下塘鱼苗400—500万尾,育成夏花鱼种200万尾。1966年,在滁县地区水产站的帮助下进行人工繁殖鱼苗,当年繁殖鱼苗200万尾。
1972年,该县平阳水库划给养殖场作为成鱼基地后,当年就开挖鱼种池42亩,亲鱼池18亩,成鱼水面2700亩,建立了水库拦鱼设备和鱼苗人工繁殖配套设施,1979年,繁殖鱼苗2819万尾。1985年鱼种池面积扩大到80亩,人工繁殖鱼苗340万尾。从1983年开始,该厂实行生产定额承包责任制,鱼苗、鱼种、成鱼生产全部承包到人,年终奖惩兑现。
1992年底,全场职工46人,其中离退休人员7人;有成鱼水面2700亩,鱼种池104亩,生产鱼苗5700万尾,鱼种400万尾,捕捞成鱼25吨,渔业总产值13万元,当年亏损1万元。
六、全椒县水产养殖场
前身是全椒县鱼苗场,建于1957年5月,场址在南屏乡花园村白汪塘下。1958年黄栗树水库建成后,于1963年成立黄栗树渔场,归县鱼苗场管理,1975年,该县赵店水库又划归鱼苗场,从此正式称全椒县水产养殖场。
1957年建场初,当年开挖鱼池100亩;1958年,在黄栗树水库大坝下开挖鱼池250亩;1976—1978年,在赵店水库新开挖120亩鱼种池,在水库坝下开挖了亲鱼池,建造鱼苗繁殖设施。1990年加强了鱼苗繁殖的设施建设,建成大型座孵池两个,孵化池3个,拥有3亿尾鱼苗生产能力,并将鱼苗首次空运到东北,打开了东北地区鱼苗种市场。
1992年底,全场职工72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7人,有鱼种池200亩,成鱼水面3250亩,繁殖鱼苗2812万尾,培育鱼种337万尾,捕成鱼31.1吨,渔业生产总产值40万元,盈利4.69万元。
七、定远县解放渔场
前身是1957年在东城河建立的陶家坝鱼苗场。后迁到定远县城西花园湖处,1963年改名为定远县解放渔场至今。
建场初的1951年,开挖鱼池25亩;1963年又在解放水库东头的放水渠西侧开挖鱼池25亩;1988年鱼池面积增加到165亩,年生产能力达70万元。
1988年,该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统一领导生产,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上缴提留税金,专业承包,责任到组(人),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调动了全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从1984年开始,先后派27名技术人员到省内外12个水库开展联营和承包,增加渔场收入。1992年底,该场拥有鱼苗—鱼种—成鱼和河蚌—育珠—珍珠加工生产线,年产鱼苗两亿尾,繁殖幼蚌20万只,培育大鱼种4.5万公斤,生产成鱼5万公斤。该场还采取林、路、渠、塘综合治理,先后植树两万株,有6个小型花园,环境十分幽雅.被誉为“花园式”渔场。
八、嘉山县鱼苗场和石坝渔场
嘉山县鱼苗场始建于1956年,有明光渔场和张八岭分场两处。1963年张八岭分场改为嘉山县燕子湾渔场,独立经营,有职工25人,鱼种池94亩,后因津浦复线工程建设占用部分鱼种池,到1985年减为65亩,1992年仅有42亩。年收入最高是1989年,总值12万元。
1974年,嘉山县决定把石坝渔场划归明光鱼苗场作为成鱼养殖水面,当年在坝下建鱼种池60亩,成立石坝渔场。不久,石坝渔场与明光鱼苗场分开独立经营。1983年,石坝渔场、石坝水库、石坝公社三家联合经营石坝水库的4000亩水面,至使石坝水库成鱼养殖面积减少,故又在水库大坝下重挖鱼种池20亩,在库南面开挖成鱼养殖池塘200亩,年繁殖鱼苗两亿尾,1992年渔业产值13.86万元,净利2.7万元。
九、凤阳县鹿塘渔场
前身是1954年在花园湖边建立的花园湖水产养殖场。1957年,在鹿塘水库大坝下建立花园湖水产养殖场鹿塘鱼种站。1965年,鹿塘鱼种站与花园湖水产养殖场分家,单独成立凤阳县鹿塘渔场至今。
1957年,花园湖水产养殖场鹿塘鱼种站建鱼种池80亩。1966年开始成鱼养殖,1978年,花园湖水产养殖场撤销并入鹿塘渔场后,于1987年兴建鹿塘渔场人工半咸水蟹苗繁殖场,并从事中华绒叠蟹的人工育苗,年产蟹苗80公斤,成蟹1万公斤。
1992年底,全场有亲鱼池42亩,鱼种池65亩,成鱼养殖水面3000亩,人工半咸水蟹苗育苗房1000平方米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具有年产鱼苗5000万尾,鱼种100万尾,成鱼5万公斤,蟹苗150公斤,成蟹1万公斤的生产能力。
1992年底,该场创产值18.23万元,支出23.23万元,累计亏损5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