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众教育馆
民国18年(1929),和县建立通俗教育馆,原馆址设在夫子庙旁文昌宫(现县政府宿舍),后迁喜雨亭。设正副主任各1人,指导员1人,事务员2人,常年经费612元。有图书报刊60余种,馆前辟有儿童游戏场,成人运动场。并创办民众学校、通俗讲演所、民众茶园。民国28年(1939),通俗教育馆改为民众教育馆,内设阅览、教育、健康3个部。馆长1人,助理员1人,工作人员2人,常年经费3000元。当年在和城、腰埠、南义各办1所中山民校,每校分3个年级,共有学生370多人。民国29年至民国34年3月(1940—1945),日军侵华,和城沦陷,县立民众教育馆随县政府迁往善厚集,业务停顿。民国34年(1945)9月,和城光复,县立民众教育馆随之恢复,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如识字、卫生宣传、图书、报刊阅读、图片展览、讲演、弈棋、体育竞赛等。
二、文化馆
1950年10月,成立和县文化馆,馆址在镇淮楼上,有馆长1人,工作人员5人。1957年,在白桥、乌江两个较大集镇上设有分馆;1961年,又增设善厚分馆。1962年,县文化馆由镇淮楼迁至县人民政府对面(今老干部活动室)。1964年,撤销白桥、乌江、善厚三个分馆。1968年冬,县文化馆与广播、电影、剧团、书店、剧场等单位合并,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0年10月,成立和县文化馆革命领导小组。1978年,县文化馆迁至北门观音阁内。1984年7月,县文化馆迁至和县影剧院前新建的文化大楼。1986年,购置录像放映机、彩色电视机各一台,同年5月,设立装璜服务公司。1988年,县文化馆有工作人员16人。
三、工人文化宫
1951年,和城总工会创办工人俱乐部、地址和城积谷仓。1985年和城东门街建成工人文化宫,有四层楼房,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活动项目有图书阅览、溜冰、棋类、舞厅、音乐茶座、电视录像、桌球等。1986年5月1日开放。1986年至1987年,先后举办职工美术、书画、摄影展览5次,篮球赛8次,围棋赛5次,象棋赛4次。1988年与马鞍山、南京、蚌埠等城市文化单位开展横向联系,举办电子游戏,罗彪微型雕刻展览,庆“六一”儿童乐园、气功学习班等活动。
四、文化站
1950年,戚桥、乌江、姥桥、濮集等地建立民办文化站4个。1952年,增设沈巷、腰埠、白桥、善厚、香泉、裕溪、西埠、历阳、新桥、南义、雍镇、庙镇、沈朝等13个民办文化站。1953年,撤销历阳、沈朝、庙镇、雍镇4个民办文化站。1957年,乌江、白桥两个民办文化站,改为分馆;裕溪、善厚两个民办文化站,改为文化辅导站,其余的民办文化站均撤销。1958年,裕溪文化辅导站划归芜湖市。1962年,善厚文化辅导站改为分馆。1964年,恢复西埠、新桥、沈巷3个区文化站,撤销乌江、白桥、善厚3个分馆,设立姥桥、乌江、石扬3个区文化站。1976年,相继建立社办文化站17个,1979年,社办文化站增为27个。1988年,全县有区文化站6个,乡办文化站34个。
五、俱乐部
1952年,县文化馆在濮集区北戴乡,建立全县第一个白果俱乐部。至1955年,全县共建立俱乐部326个,其中中心俱乐部53个,后俱乐部改为文化室。“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室自行消失。1979年县人民武装部与县委宣传部,在黄山人民公社9个生产大队,创造民兵青年之家,并在全县推广。至1982年全县有80%的生产大队建立了民兵青年之家。此后,由于缺乏管理,多数流于形式。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